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精神病人尋找藝術“藥方”

  • 發佈時間:2015-02-16 06:29:48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5月15日,由南京市建鄴區精神文明辦、殘聯、莫愁湖街道、南京天成藝術中心聯合創辦的社區服務機構——南京天成藝術中心鳳棲苑社區原生藝術工作室在建鄴區福園小區掛牌成立。

  “這是南京首家面向生活在社區為各類精神障礙患者及康復者提供免費服務的藝術服務機構,我們是想通過挖掘他們的藝術潛能,幫助他們重塑自我,回歸社會。”中心的藝術總監、當代藝術家郭海平告訴記者,“其實,我們一直在探索精神病與藝術之間的微妙關係,更希望能為精神病人找到藝術‘藥方’”。

  藝術是對精神最好的治療

  在天成藝術中心,記者發現,很多精神病人一拿起畫筆,原本渙散的目光就亮了起來。在創作中,他們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完全沒有障礙,和他們平時的狀態判若兩人。這或許就是藝術的力量,讓他們脫離了現實困境,獲得了精神上的真正自由。

  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楊旻是今年5月份就開始來這裡畫畫的。楊旻的母親在中心做志願者幫助管理後勤,她告訴記者,在到中心畫畫之前,楊旻總是把自己關在家裏不願見人,經常會發脾氣。但是畫畫一段時間後,他就變得開朗溫和起來。原本雜亂無章的塗鴉,現在也變得有條理。“在這裡沒有人會歧視他,把他當做異類。相反,大家都很尊重他,這裡的老師都稱他們為藝術家。他們個人的價值得到了體現,變得樂觀自信起來。”楊旻的媽媽樂呵呵地説。

  郭海平告訴記者,藝術是—種最古老的治療手段,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很多負面的情緒會在形象化的過程得到消解和昇華。病人們在創作過程中,自己的潛能受到了激發,這是—種自我的修復和自然的治療。

  “人之所以‘瘋掉’,就是因為壓抑,情緒找不到出口,結果在忍無可忍中失去控制。”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的王院長坦言,“只要內心的力量尋找到抒發的出口,就能獲得平衡,‘病’也就會有所好轉。”

  給“癲狂者”一個機會

  和楊旻一樣,楊傳鳴也是到這裡來畫畫的精神病人。記者一走進畫室,楊傳鳴就把他剛畫了一半的作品拿給記者看,並熱情地介紹作品內容及他的思路。

  “他就喜歡畫古代的亭臺樓閣,也許在那裏有他追尋的心靈的寧靜。”郭海平指著楊傳鳴的畫對記者説,“每當他拿起畫筆,心情就變得舒暢。這也許是因為繪畫讓他真切地體驗到了精神的自由,或者説藝術讓他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郭海平介紹,建設這個機構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大家不願改變對精神病人的歧視和偏見,大家總認為他們只會給社會添亂。事實上,這些“癲狂者”的作品,是最具靈性的。他們完全真實自由地表達情感與世界,遠比那些穿鑿附會、爭名奪利的偽藝術家更高尚、純潔和具有藝術性。而現在,南京建鄴區福園小區的居民也真誠地接受了他們,因為居民知道,這群人進入小區裏的天成藝術中心工作室畫畫至今已有8個多月,從未生事。

  記者在現場也感受到了家一般溫馨、和諧的氛圍,來這裡畫畫的別樣藝術家們完全不是想像中的拘謹和充滿戒備;相反地,他們真誠友善,每個人都主動笑著和記者交流,坦誠且純潔。

  據悉,今年5月份,中心將為這些藝術家舉辦一個畫展。“我們希望社會能給非理性、瘋癲一個平臺、一個平等的機會,對待精神病人的態度發生一些改變,能夠更加寬容、理解和尊重他們。也希望他們的至真至純之作,能給人們帶來啟迪,更加關注內心和精神生活。”郭海平如是説。撰稿 王韻 楊欣 黃琳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