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打造賀州經濟社會發展“升級版”

  • 發佈時間:2015-02-16 01:31:2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江東洲

  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謀求新發展。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中央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作出的戰略判斷,明確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任務、方向、路徑,也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對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粵桂黔三省區聯手打造“貴廣高鐵經濟帶”和成為廣西唯一的全國“多規合一”試點城市等重大戰略機遇,賀州市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不斷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為此,科技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廣西賀州市市長李宏慶。

  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經濟社會發展保持良好勢頭

  記者:賀州是廣西最年輕的地級市之一,同時也是廣西的東大門和面向粵港澳最便捷的通道,擁有豐富的礦産資源、水電資源、農業資源、旅遊資源,其發展令人期待。首先能不能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賀州市當前的發展情況?

  李宏慶:作為廣西最年輕的地市之一,賀州正在上升為粵湘桂交通樞紐、旅遊樞紐,發展潛力巨大的城市,面臨著新的重大歷史機遇。立足於賀州還是後發展欠發達地區的市情實際和改革發展穩定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2014年賀州市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夯實發展支撐,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結構調整,加快特色産業發展步伐;突出生態宜居,深入推進“美麗賀州”建設;注重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準,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保持良好勢頭,實現了穩中提質、穩中增效、穩中向好。初步統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48.4億元,增長6.1%,一、二、三産增加值分別增長4.2%、5.5%和6.7%;財政收入40.6億元,增長13.5%;固定資産投資503.3億元,增長17.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11.9%;城鎮登記失業率2.9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9%。一些事關賀州當前和長遠發展的重大事項捷報頻傳。

  科學發展思路取得大突破。我們按照2013年10月主席在賀州調研時提出要“以更大的力度向東開放、向東靠攏,加快承接東部産業轉移,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和發展”,和去年7月清華書記在賀州調研時提出“賀州要發揮向東開放排頭兵作用,建成廣西對接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戶和樞紐”的指示精神,全面實施“向東發展戰略”,科學發展定位更加清晰、明確。

  城市規劃編制取得大突破。我們搶抓賀州成為廣西唯一的全國“多規合一”試點市縣的歷史機遇,全面啟動“多規合一”編制工作。同時,啟動了“十三五”規劃、城市總規、“生態新城”“一江兩岸”概念性總規及核心區控制性詳規、園區規劃和17個重點鎮規劃編制和修編工作,對城市發展空間的管控力明顯提升,未來發展藍圖更加美好。

  交通優先發展取得大突破。我們努力打牢發展支撐,在貴廣高鐵建成通車的基礎上,開通運營賀州直達南寧高鐵動車,將賀州至廣州、至南寧車程分別縮至1個半小時和3個半小時左右,賀州昂首邁進了“高鐵時代”,加快融入“高鐵經濟帶”,時空格局得到極大優化。同時,永賀高速公路實現復工,賀州支線機場、通用機場、警用和應急救援機場項目前期工作正加速推進。

  重大項目投資取得大突破。我們堅持不懈抓項目建設,全市投資增速首次趕上全區水準,市級層面重大工業項目新開工數、完成投資額分別是上年的2.3倍和1.5倍,工業投資和産業投資的比重明顯提升。特別是,提前謀劃了總投資達6000多億的657個“十三五”重大項目,為我市後續發展夯實了基礎。

  項目融資工作取得大突破。我們充分發揮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全市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79億元,增長15.3%,增速在全區排第五。特別是,爭取政策性貸款首次超過100億元,首次成功發行企業債10億元,完成世行亞行貸款、德國促進貸款等一批項目的申報工作,為我市重大項目投資後續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兩個千億元産業”取得大突破。我們堅持發揮資源優勢與突出産業特色相結合,突出抓好碳酸鈣和新型建築材料“兩個千億元産業”,碳酸鈣産業蓬勃發展,完成工業總産值97.8億元,增長32.6%。特別是,注重以創新驅動引領産業發展,與中科院合作建設賀州創新基地;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投資40億元的碳酸鈣産業項目、廣西旭騰實業集團投資19.6億元的新型建築材料奈米科技板項目落戶賀州,加快帶動了“兩個千億元産業”集聚發展。

  生態産業建設取得大突破。我們認真落實“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發展要求,全力推進生態經濟發展。 在全區率先培育生態健康旅遊、生態健康休閒、生態健康養生、生態健康養老等四大業態,賀州市生態健康産業發展規劃獲自治區批復實施;賀州華潤迴圈經濟産業示範區成為“國家迴圈經濟教育示範基地”,華潤(賀州)電廠榮獲“中國最美電廠”和“人文美”電廠榮譽稱號;富川瑤族自治縣列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昭平縣列入“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姑婆山景區成為廣西唯一的全國生態旅遊示範區;昭平七衝、大桂山鱷蜥兩個自然保護區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民生重點領域取得大突破。我們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在全國率先整合資源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完成280個農村幸福院、49個五保村和60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昭平鎮城東社區、富陽鎮鐵耕社區入選“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賀州高中、市實驗中學如期搬遷新址辦學,龍山小學、八步三中、平桂三中、平桂一幼等新建學校竣工投入使用,經多年努力結束了建市以來未新增一所城區中小學校的歷史,有效解決了城區義務教育“大班額”問題。

   謀劃新的舉措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記者:賀州市被廣西定位為“向東開放排頭兵”和“廣西對接東部和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戶和樞紐”,在經濟新常態下,有何新的發展思路?

  李宏慶:當前,賀州正處在改革攻堅、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的速度、方式、結構、動力、機制正發生重大轉變,賀州市既面臨新常態的趨勢性變化,又有後發展欠發達地區的差異性特徵,固有的矛盾更加突出,新問題、新情況、新挑戰也不斷出現,經濟持續下行的態勢和發展的環境仍然非常嚴峻。但總體來看,賀州市仍然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全國“多規合一”試點工作花落賀州,為賀州市提供了建市以來最大的政策紅利;桂粵黔三省區聯手打造“貴廣高鐵經濟帶”,賀州市地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西部大開發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戰略結合點,作為珠三角經貴廣高鐵進入大西南第一站的區位優勢更加突顯,將更有效的把礦産、生態等資源優勢轉化為強大的産業發展動力。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我們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建設“貴廣高鐵經濟帶”等重大機遇,以擴量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實施“多規合一”為切入點,以壯大“兩個千億元産業”為龍頭,構建特色優勢支柱産業體系和特色城鎮體系,突出驅動創新,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生態建設,深化改革開放,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

  2015年賀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産總值增長9%;財政收入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幅控制在3%以內,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化率提高到45%,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萬人,節能減排指標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的目標範圍內。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賀州市既要保持合理較快的發展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品質和效益;既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穩增長,又要做好打基礎利長遠強後勁的工作。我們要樹立新的理念,謀劃新的舉措,實實在在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素質、整體水準和整體競爭力。

  狠抓“多規合一”

  統領區域協調發展

  記者:開展市縣空間規劃改革試點,形成“一個市縣一本規劃、一張藍圖”,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賀州市作為全國28個“多規合一”試點市縣之一,如何以此為機遇,繪製好發展新藍圖?

  李宏慶:賀州市作為全國28個“多規合一”試點市縣之一,是廣西唯一一個入選的試點市縣,是國家給予的巨大紅利,更是賀州市率先啟動規劃工作改革創新、進而帶動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的重要機遇。我們要堅持“先行先試、可以突破”原則,建立一個市縣“一本規劃、一張藍圖”的規劃銜接協調機制,探索新常態下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徑。

  突出規劃引領作用。將“多規合一”試點與“十三五”規劃有機結合,科學編制《賀州市發展總體規劃》,統領賀州市發展全局。健全規劃銜接協調機制,增強規劃的調控指引,突出全市發展總體規劃的龍頭地位,為城鄉管理、土地利用、環保生態、交通建設、民生事業等專項規劃編制提供依據和介面。同時,精減專項規劃數量,增強專項規劃編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強化空間管控能力。將經濟社會發展與優化空間佈局融為一體,按照“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的發展要求,落實“生態立市、産業強市、特色興市”的工作舉措,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空間,合理佈局産業發展空間,科學界定城市潛在空間,不斷優化土地增量佈局,盤活土地存量管理,實現國土空間集約、高效、可持續利用,保障人口、産業、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實現高效管理模式。建設“多規合一”涉及的用地邊界、空間資訊、建設項目等多元化資訊統一平臺,實現“一張藍圖”的規劃平臺、審批流程、反饋機制和監督體系。以此,深化行政審批改革,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和壓縮審批時限,實現“報得進、審得快、批得出”,促進城市的高效管理。

  狠抓開放合作

  當好向東開放排頭兵

  記者:開放合作是後發展欠發達地區的根本出路。去年,賀州昂首邁進了“高鐵時代”——貴廣高鐵建成通車,並開通運營賀州直達南寧高鐵動車。賀州市如何通過新一輪更高水準的開放合作,打造開放新優勢,再創經濟發展新紅利?

  李宏慶:越是發展,越要加快開放。賀州市地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西部大開發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戰略結合點,在高鐵開通之後,作為珠三角經貴廣高鐵進入大西南第一站的區位優勢更加突顯。我們要深入實施“向東發展戰略”,以建設“貴廣高鐵經濟帶先行區”為引領,加快打造“廣西對接東部和中部的重要門戶和樞紐”。

  以園區為載體有序承接産業轉移。按照“一區多園”“園中園”模式,抓好廣西碳酸鈣千億元産業示範基地西灣園區、旺高工業區平桂分園、新型建築材料産業園、鎢鈦錫産業園、稀土産業園等特色園區建設。按照“雙驅工程”實施要求,儘快完成粵桂縣域經濟産業合作示範區發展規劃的編制、評審工作,完善廣西碳酸鈣千億元産業示範基地、賀州華潤迴圈經濟産業示範區、旺高工業區、鍾山工業園區等重點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尤其要確保重點園區年內實現30萬平方米並力爭完成6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力爭年內實現園區基礎設施投資100億元以上。更加注重招商選資,嚴把投資強度、産出率、生態環保等準入門檻,深化與産業龍頭企業、央企強企的合作,完成産業項目投資200億元以上,實現重點園區新增工業産值100億元以上。同時,以重點園區為載體,利用泛珠三角區域經貿合作洽談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美麗廣西香港行、桂臺經貿合作論壇和賀州農展會等平臺,拓展與東盟、粵港澳、台灣等地合作交流;完善招商項目跟蹤服務、督促檢查機制,提高招商成功率、合同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和開竣工率,力爭全年招商引資項目到位資金280億元以上;積極培育進出口經營主體,提升對外貿易水準,力爭完成外貿進出口1.76億元,增長10%。

  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城市。按照建設“桂粵湘區域性交通樞紐”的發展要求,抓好2014—2016年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大會戰,推進涵蓋鐵路、高速公路、機場、城市路網、水路航運、農村道路的44個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與珠三角1小時經濟圈的交通對接。同時,圍繞重點園區和重大産業佈局,全面啟動建設一批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專業市場、軟體與資訊、生態休閒養生等領域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區。要通過爭設南寧海關賀州辦事處、創建公路口岸、發展“鐵海江”聯運等形式,努力打造桂粵湘邊界“無水港”;加快把賀州旺高新材料國際交易中心創建成為自治區級現代物流集聚區,重點推進旺高·國際石材城會展中心、賀州碳酸鈣産品展示長廊、廣西碳酸鈣千億元産業示範基地物流園、平桂旺高物流商貿城、貴廣鐵路鍾山西站站前物流園、賀州市快遞物流園等項目建設;規劃建設自治區級商貿物流專業市場,重點抓好賀州古柏特色産業綜合交易集散區、賀州市平桂新區新型綜合市場、富川有機果蔬綜合産業園等項目,打造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

  聯手做大高鐵沿線特色旅遊品牌。抓緊實施桂賀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加強與沿線城市互動合作,積極宣傳推廣賀州生態旅遊等特色品牌,共同開拓客源市場。要推進與桂林建立政府聯席會議、部門對口協商等合作機制,對接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打造桂賀一體化旅遊圈,融入粵桂黔大旅遊區建設。完成昭平縣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和申報工作,力爭富川瑤族自治縣進入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創建縣行列;完成黃姚古鎮創5A申報工作,繼續推進姑婆山景區創5A工作;加快建設姑婆山景區遊客服務集散中心、南鄉森林溫泉度假村、秀水狀元村等重點旅遊項目,進一步凸顯賀州自然生態、人文景觀、長壽養生資源優勢,提升服務業標準化水準,加快構建“快旅慢遊”服務體系,努力打造“華南生態休閒度假養生旅遊目的地”。

   狠抓轉型升級

  壯大特色明顯的支柱産業

  記者:工業是調結構、轉方式的主戰場,更是穩增長的強大引擎,必須把工業轉型升級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依託碳酸鈣等獨特資源優勢,賀州市如何加快打造特色優勢産業?

  李宏慶:一個區域的發展,需要産業的強力支撐;而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則決定著發展的品質。我們將堅持資源優勢與産業特色相結合,培育獨具優勢的産業競爭力。

  紮實推進創新驅動。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碳酸鈣、新型建築材料、稀土等産業關鍵技術建立科技攻關平臺,重點推進與中科院過程所和電子所合作的賀州創新基地、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賀州生態經濟研發和迴圈農業試驗基地、廣西碳酸鈣産業技術研發中心和廣西碳酸鈣品質檢測中心、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科技企業孵化器、農業科技園區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大園區高新企業培植力度,推動發展動力向創新驅動轉變。深入實施“引智入賀”工程,通過聘請産業發展專家、爭設院士工作站、專利技術入股等多種模式,提高産業轉型、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水準。

  構建以“兩個千億元産業”為龍頭的現代工業體系。抓住平桂石材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列入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的契機,重點建設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石材資源綜合開發項目,打造佈局合理、關聯度高、互補性強的碳酸鈣千億元産業集群;強力推進廣西旭騰實業集團新型建築材料奈米科技板項目,加快發展以節能、環保、綜合利用為重點的新型建材,以及資源加工廢棄物為原料的新型墻體材料,打造新型建築材料千億元産業。同時,繼續大力發展機械、電子資訊、食品藥品等戰略性新興産業。著重抓好日輕桂銀偏析法高純鋁、桂航精密鑄鍛件、平桂飛碟鎢系列産品深加工技改、華潤啤酒二期工程、富川年産30萬噸天然飲用水、華泰藥業醫藥産業園等項目建設,打造“雁陣齊飛”産業聚集發展模式,年內新增規上企業30家以上。

  提升特色農業發展品質。堅守全市16.77萬公頃耕地保有量和14.41萬公頃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06萬畝、總産量72萬噸以上。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進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規則,實施“小塊並大塊”土地整治10000畝以上。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50個以上。強化農業企業清潔化標準化生産,完成10家企業産品“三品一標”認證,創建“廣西農業標準化示範市”。加強自治區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抓好五個縣(區、管理區)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建設,培育和申報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抓好農産品品質安全,爭創“國家出口食品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市”。對接供港蔬菜“直通車”項目,擴大出口備案基地建設,提升發展“粵港澳果蔬基地”。

  狠抓生態經濟

  打造和諧友好的“生態賀州”

  記者:青山綠水,百姓歡顏。賀州是廣西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小市”,但卻是生態資源豐富的“大市”。賀州市如何繼續深入推進生態建設,保持“山清水秀生態美”的品牌?

  李宏慶:生態優美是賀州市的一個城市標簽。作為廣西東大門的賀州市,一直以山清水秀生態美而聞名遐邇,物種多樣豐富,環境品質優良。我們要積極推動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精心呵護“山清水秀生態美”的特色品牌。

  大力發展生態健康産業。儘快完成生態新城總體規劃的編制、評審工作,抓好電子科技生態産業園的自治區級産城融合試點工作,落實《賀州市生態健康産業發展規劃(2014—2025年)》要求,打造“生態健康旅遊、生態健康休閒、生態健康養生和生態健康晚年”新型業態和特色品牌。規劃建設自治區級健康養生集聚區,推進賀州市生態健康産業示範基地、生態昭平休閒養生示範區、賀州姑婆山國際養生度假區等工程項目,加快打造自治區級健康養生集聚區。同時,支援富川瑤族自治縣創建國家迴圈經濟示範縣;以賀州華潤迴圈經濟産業示範區為核心,打造一批迴圈經濟示範企業和清潔生産示範企業。

  構建“生態宜居”的特色城鎮體系。深入實施總投資150億元的市容市貌綜合提質三年行動,完善中心城區基礎設施,重點抓好生態新城核心示範工程、“一江兩岸”建設開發工程等八大工程,推進火車站綜合交通客運樞紐工程、大鍾山公園、八步文化旅遊新城等項目建設,新鋪設獅子崗排洪河截污工程、黃安寺排洪河截污工程等城區雨污分流管網100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至40平方公里。完善並落實市容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加強城區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整治違法亂建、亂擺亂賣等突出問題,努力改善百姓的工作生活環境。實施好大縣城戰略,突出抓好全市17個重點鎮建設。推進“美麗賀州·生態鄉村”建設,健全清潔城鎮鄉村機制,抓好“村屯綠化”“飲水凈化”“道路硬化”三個專項活動,重點打造25個市級精品示範村屯,培育形成功能互補、共建共用、風情濃郁的特色城鎮帶。

  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和治理。繼續開展環境風險安全隱患大清查大整治行動。突出治理207國道平桂段揚塵污染。抓好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深入實施“綠滿八桂”工程,完成造林21.3萬畝,義務植樹640萬株。以龜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建設和西嶺山國家森林公園申報建設為抓手,強化賀州水源地利用和保護。推進天然林、水源林保護、中小河流域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與相鄰的永州、肇慶和清遠等市加強環境應急區域合作,聯手打造珠江中上游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重點抓好賀江、桂江等流域污染防治,推行河道管理“河長制”,提高環境監管和應急水準,確保“滿江清水向東流”。

  努力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積極抓好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繼續開展重點節能改造、公共機構節能改造和節能産品惠民工程。按期淘汰“黃標車”,減少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全面執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強化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監管。按照“退城入園”的要求,對不符合城市總規、土地利用規劃要求和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的企業,加快組織實施搬遷、整改工作。

  狠抓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記者:民生事業與經濟發展是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相應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同時,經濟社會越發展,民生工作就越深入,解決民生問題的要求就越高。在改善民生方面,賀州市有何新的舉措?

  李宏慶:搞改革、謀發展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我們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使發展成果進一步惠及全體人民,一起努力把“福”字寫得更大、更好。

  強化就業和社會保障。認真落實鼓勵支援就業創業的各項政策,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群體的就業創業工作。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加快推進金保工程“五險合一”資訊系統建設,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運作。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完善以城鄉低保為核心的社會救助保障體系,構建以鄉鎮(街道)為責任主體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社會救助綜合服務窗口。以社會保險擴面徵繳為重點,加快社會保險由“制度覆蓋”向“人群覆蓋”轉變。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八大重點工程,完成新建13所學前教育、7所義務教育學校的任務,抓好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完成自治區下達的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目標任務。發揮賀州職業學院輻射作用,深化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將賀州學院建成特色鮮明的應用技術型大學。抓好賀州市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市職教中心教師公寓樓、賀州高中教師公寓樓、平桂高中遷建工程等教育重點工程建設。

  加快發展衛計文體事業。繼續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加強基層醫療、重大疾病防治等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確保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抓好衛生計生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深化誠信計生,加大獎勵扶助、依法行政和優質服務力度,提高衛生計生治理能力。繼續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資訊資源共用、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強市文化中心、文化“三館”和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體育事業,積極備戰廣西第十三屆運動會,提前做好2016年廣西第八屆農運會承辦工作。

  紮實推進精準扶貧。深入實施賀州市革命老區扶貧開發攻堅“三年幫扶行動”,爭設南嶺山區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完成“十二五”規劃17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任務,年內實現減貧人口6.3萬人,力爭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5100元以上。

  強化社會治理創新。推進公安“八區”建設,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統籌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加快推進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項目建設。暢通訴求表達渠道,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加強對安全生産、公共衛生、環境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督促檢查和應急處置。加強國防動員、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進一步密切軍民關係。

  實施年度重點民生項目。按照“突出重點,量化直觀”的原則,抓好農村道路建設項目、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農戶住房保險工程、城鎮保障性住房項目、新建幼兒園項目、綠化示範村屯項目等六方面重點民生項目,確保建成一個、滿意一個、惠及一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