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專全能”再創成功範例多學科協作提供強有力保障

  • 發佈時間:2015-02-13 02:35:51  來源:鄭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專全能”再創成功範例

  多學科協作提供強有力保障

  2月9日,在近10個科室的通力協作下,鄭州市六院的精英團隊為一名90歲高齡的老人成功實施了“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從開腹到縫合,手術時間只用了30多分鐘。

  這臺手術創造了鄭州市六院患者最高齡的三級手術記錄,實際上,在市級醫院裏,為如此高齡患者成功實施三級手術的例子也十分罕見。

  昨天是術後第四天,這名陳姓老人神志清醒,生命體徵平穩,恢復良好,為她主刀的肝膽外科主任常華説,再過幾天老人就能出院回家過年了。

  這是鄭州市六院“一專全能”發展模式的成功範例,多學科聯合會診,為外科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使得諸多高風險手術得以順利開展。

  正如手術前這名老人的家屬所説:“我們相信六院,手術就在這裡做!”

  晚報記者 邢進

  通訊員 王鶴彬 王璞

  急診科淩晨收治90歲高齡患者

  2月6日淩晨2:28,鄭州市六院急救車接120指派,接回一名90歲高齡的老人。

  因老人自訴“心慌、胸悶、上腹部疼痛不適”,急診科考慮心梗的可能性比較大,立即安排老人住進神經心血管內科治療。

  經過詳細詢問病史,仔細體檢並結合相關的輔助檢查,神經內科主任張延軍認為患者可能是外科膽道疾患,遂請肝膽外科會診。

  此時,已經是6日上午7點多鐘,徹夜值班的肝膽外科主任常華顧不上休息,立即來到神經心血管內科會診。

  經過詳細檢查,常華考慮老人患的可能是“阻塞性黃疸(膽總管結石)、急性膽管炎”,並建議手術治療。

  與患者家屬溝通後,張延軍立即安排將患者轉入肝膽外科。

  2月7日,肝膽外科進一步完善了術前各項常規檢查、檢驗,科室經過認真術前討論,認為診斷明確,如不及時手術,患者很可能發展為“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危及生命。

  為高齡患者實施三級手術面臨極高風險

  手術迫在眉睫,但是老人已經90歲高齡,各臟器功能都在退化,並且有多年高血壓病史,手術風險極高。

  肝膽外科主任常華説,風險主要體現在老人是否過得了麻醉關,而術中隨時可能出現心跳呼吸驟停,從而導致死亡。

  那麼,是否可以採用創傷更小的微創手術呢?

  常華分析,腹腔鏡微創手術由於術前要向腹腔中打氣,從而擴大操作空間,而如此一來膈肌會向上擠壓心肺,“患者高齡,心肺功能減退,所以微創手術也不適合她。”

  而以老人的病情來看,如不手術,必將有生命危險,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傳統的開腹手術。

  在常華的安排下,肝膽外科醫生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如實告知老人的病情及治療方案。

  老人的7名子女共同商議後作出決定:相信六院,就在六院做手術,無論治療結果如何,家屬都能理解和接受。

  2月8日晚,麻醉科醫師張磊探查患者並做了嚴格的術前麻醉風險評估。

  十科室共同協作

  為老人“保駕護航”

  經過一系列緊張而週密的準備,手術安排在2月9日進行。

  當日,麻醉科主任趙淑芳親自到肝膽外科探查患者,考慮到患者病情重、高齡等特殊情況,醫務科組織肝膽外科、頭頸脊柱外科、神經心血管內科、心電圖室、心胸外科等相關科室專人到場會診,ICU做好術後接受患者的各項準備工作,就這樣,一場10個科室嚴陣以待的“大戰役”打響了。

  術中,麻醉科、手術室醫護人員全力投入,為了避免任何意外的發生,麻醉科主任趙淑芳、心內科主任郭清曉全程守護在患者身邊,直至手術結束。

  令人欣慰的是,由於術前準備週密詳盡,手術異常順利,主刀的肝膽外科主任常華説,從開腹到縫合,只用了30多分鐘,避免了手術中患者身體的損耗。

  術後,為了保險起見,老人被送入ICU病房,由於術後恢復順利,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半天之後就轉入了普通病房。

  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常華説,再過四五天就可以出院回家過年,出院20天后再來醫院拔出引流膽汁的體管,老人就徹底痊癒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