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理性看待國際文化貿易基本屬性

  • 發佈時間:2015-02-12 20:29:3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小牧 李嘉珊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文化貿易已經成為時代文化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亮點,影響著其發展水準以及未來走向。雖然中國與世界文化貿易強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近年來政策環境的優化改善,産業基礎的不斷夯實,也促成了中國發展對外文化貿易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形成。當前,在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過程中,亟待從理論上厘清核心文化産品與服務的貿易標的屬性,理性看待文化貿易,以促進其健康可持續發展。

  科學理解國際文化貿易標的的獨特屬性

  文化貿易是指國際間文化産品與服務的輸入與輸出,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智慧財産權,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內容。較之一般貨物貿易,文化貿易更加涉及人類的精神領域、意識形態和民族、政治等諸多方面。因文化的特殊性,貿易標的自然具有不同於一般貨物貿易標的的屬性。

  在人本位世界裏,文化的發生、綿延伴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始終,我們可以從多重視角觀照人的文化以及文化中的人,可以從人類歷史波瀾壯闊的畫卷中去尋覓廣博厚積的與文化相關的事物與現象。發現之一便是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前行的文化,而文化的交流與交往則在展開生活歷史的同時又滋養著其本身,推動著文化的多維、多樣性發展,並在人類社會生産力的上升以及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遷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文化與經濟的相伴相融便成為生活與歷史的必然。追溯經濟生活中的文化交往活動,應該涵蓋人類社會發生的林林總總的一切。因而從有交換、交易發生起,文化的元素、內涵、氣質已然被納入其中,且目標直指人類自身發展。由此來看,在一定意義上,國際貿易,更確切地説是貨物貿易也可以被視為文化的交往。然而在世界市場形成的進程中,沒有比市場經濟更能催動文化以一種獨立的、強有力的姿態站到歷史前臺,以商品和服務的形式迅速彌散于國別市井之間,從而進一步拓寬了國際貿易的領域與範圍。

  客觀認識國際文化貿易的産業屬性

  “文化産業”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初。在德國法蘭克福學派學者西奧多·阿多諾及馬克斯·霍克海默所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中,作者首次提出“文化工業”一詞,用以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下大眾文化的商品化及標準化。然而時至今日,文化産業的迅猛發展以及為各國所推崇之勢絕非學者們當初所能預料的。有關研究報告展現了這樣的事實,即與汽車業、化工業以及煤氣、電力業等傳統工業部門相比,歐洲文化創意産業從業者較這些行業雇傭人數的總和還要多。文化産業的發展無疑為國際文化貿易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文化産業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産、儲存以及分配、消費文化産品。文化産業作為國際文化貿易的産業基礎,其發展不僅對國家經濟增長具有推動作用,更為重要的是文化産業的繁榮對於傳播本國文化和歷史,擴大文化影響力和輻射力,進而提高國際綜合競爭力都具有重大意義。

  理性認知國際文化貿易的市場屬性

  我們應該習慣市場機製作用下“表面看似無序、內在實則有序”的狀態,習慣於這種由“看不見的手”所營造的高效、良性的秩序;切忌為達到可見而低效的秩序,給政府那只“閒不住的手”干預市場尋找理由。貿易就是貿易,儘管它關乎文化。這有時可能很痛苦,但結果卻總是好的。

  在政府引導下的市場行為,可以充分運用市場的需求定理在提供給消費者滿意的商品的同時,給自己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而這种經濟利益的刺激反過來會激勵文化産品生産者的熱情,從而實現文化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良性互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促進文化産品與服務的出口效益,實現其商業價值,文化貿易通過平等的市場交易實現中國文化有效的對外傳播,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理性選擇。

  準確把握國際文化貿易學科的交叉屬性

  國際文化貿易專業屬開創性學科領域,從概念到規律幾無國內外先例可資借鑒,相關實踐活動尚在探索過程之中,要面對各種各樣似是而非、不夠嚴謹的概念和説法,如“文化折扣”“共同消費”等概念擾亂,我們應從經濟學視角出發,正確理解文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文化貿易的發生、發展,以促進國內國際文化貿易及相關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為己任,立足國際化高度和全球化視野,從經濟學專業視角考察國際文化貿易發展,突出新興交叉學科在社會前進浪潮中所呈現出的新特點。

  人才培養的實踐説明,高等學校應該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實現政、産、學、研、用一體化的辦學模式,在國際文化貿易人才培養中,以經濟學為基礎,尋求藝術、商業與創意融合培養,相容外語和國際貿易專業特色,強化管理學、藝術學、法學等多學科、各領域的交流互動,推進項目驅動型、教學研究型及社會實踐型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凸顯鮮明的國際文化貿易人才競爭優勢,培養既懂得國際貿易規則又具有文化藝術修養、精通一門以上外語的高層次文化貿易經營管理人才,以更好地服務於文化“走出去”的國家戰略。

  正確看待國際文化貿易的跨界融合屬性

  文化産業與貿易發展到今天,逐步凸顯出産業融合發展的特點,其中不僅包括文化産業內部的融合,還包括文化産業與其他産業的強烈融合。

  産業融合是指由於技術進步、規制放鬆、管理創新及需求拉動等原因,帶來不同産業之間相互滲透、彼此交叉,進而演化為産業之間産品、業務與市場的融合,從而導致産業邊界的模糊化甚至重新劃定的動態發展過程。在各種産業中,文化産業尤以綜合性、滲透性、關聯性突出,本身具有融合的深厚基礎和廣闊空間。無論英國、美國還是新加坡、日本、南韓成功的文化貿易案例都表明,在世界産業融合發展潮流中,文化産業扮演了先鋒角色,也為自身發展增加了活力和競爭力。

  文化産業與相關産業的跨界融合發展,是文化産業發展的強大引擎和推動力,更是創新文化貿易內容與形式、提升國際文化貿易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綜上,文化貿易的實踐催生了其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科學認識國際文化貿易的基本屬性,在探索和創新中不斷總結和歸納文化貿易成長規律,基礎理論的完善和明晰必將促進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實踐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分別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副校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本文為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