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油價觸底只是個傳説

  • 發佈時間:2015-02-12 07: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自2月10日零時起,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90元和280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6520元和5570元。在羊年春節前的最後一個油價調價窗口上調油價,令國內油價結束了8個月以來的13連跌局面,迎來了首次上調。

  面對油價在13連跌之後的首次上漲,很多機構投資者開始擔心油價是不是已經觸底,有的人開始張羅著是不是該出手囤油,習慣於“買漲不買跌”的投資者也是蠢蠢欲動,準備出手抄底油價。可問題的關鍵是:油價真的觸底了嗎?

  從去年7月份以來,油價步入了漫漫熊途,國內油價跟隨國際油價的跌勢也走出了13連跌的局面。導致本輪油價跌勢的最主要原因是供給過剩,一方麵包括美國頁巖油在內的全球油氣産能暴增,一方面是全球實體經濟增長乏力。為此,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組織為了掌控油價的市場話語權,不惜大肆降價以搶奪市場份額,從而引發了本輪油價的一波波下跌狂潮。

  經歷了長達8個月的減價不減産,本輪油價的下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美國個別生産頁巖油的中小型公司在沉重的債務負擔面前選擇了破産保護,一些深海油田由於開採成本過高被迫減産或停産。但是這些被削減的石油産能畢竟還是少數,全球石油産業依然面臨極大的過剩産能。

  作為全球石油的最大進口國,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對油價的支撐力度可想而知。一個極為明顯的案例是,據海關統計,2015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1.23萬億元,下降3.2%;進口0.86萬億元,下降19.7%。在全球大宗商品大幅降價的背景下,國內進口量的大幅萎縮,表明實體經濟增速乏力,企業補庫意願不足。缺少了中國這張王牌的支撐,油價要想走出底部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磨合。

  客觀看來,國際油價在1月底到2月上旬的這波上漲更多的應該被視作消息面的支撐,不論是希臘債務危機的發酵,還是烏克蘭地緣危機的進一步升級,消息面的動蕩不安,給積弱已久的油價些許點信心,如同股市的技術性反彈一樣,油價在跌幅超過50%以後迎來了技術性反彈。既然是反彈,那麼,油價在反彈之後,理應重歸熊途。

  有趣的是,在2月10日零時上調油價之後,國際油價又開始下跌。2月11日下午,紐約最新油價顯示為每桶48.45美元,較上一個交易日每桶下跌4.60美元,跌幅達到了8.67%。由此看來,現在就開始擔心油價是不是觸底完全是一個偽命題,油價觸底還只是一個傳説。至於什麼時候。什麼價格油價才會觸底,咱們還是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