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博學濟農點石成金

  • 發佈時間:2015-02-12 04:31:3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文博

  “不僅給我引來了蘇姜豬新品種、新技術,場裏豬有了病,隨時都能請教專家,自從農牧人來了濱海,我們的養殖業就像上了一份保險。”八巨鎮養殖大戶徐其香對於來自江蘇農牧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們很感激。

  徐其香在2008年9月創辦了鹽城鴻源農牧業有限公司,進行生豬養殖,從未有過養殖經驗的徐其香如履薄冰。2009年農牧學院選擇鴻源作為優質生豬高效養殖科技示範基地,不僅派出專業教師團隊帶來養殖技術,更帶來了由學院歷經17年自主培育的新品種——蘇姜豬。“好像天上掉下了一個餡餅砸到了我頭上。”對於這種好事,徐其香一下子還沒反應過來,而5年的實踐,讓她看清了學院的教師們確實在濟農。

  蘇姜豬因其肉質好、繁殖力高、生長速度快、肌間脂肪高、肉質鮮美而深受消費者的歡迎。據測算,一頭蘇姜母豬一年的收益約為5900元。鴻源5年間從學院引進蘇姜豬種豬共326頭,建立了蘇姜豬擴繁場,推廣了蘇姜豬種豬2000余頭、優良蘇姜豬仔豬6000余頭,其養豬效益比本地同行業平均高出15%。2014年,在生豬示範基地的輻射帶動下,八巨鎮共有96個村民小組飼養母豬,有50多家規模養殖大戶,有12家利用民間資本成立生豬飼養等專業合作社,有2500多戶農民直接參與生豬養殖,全鎮飼養生豬21.3萬頭,其中出欄肉豬13.6萬頭,産生效益2000多萬元,同比分別上升了13.5%、12.8%和18.6%。

  農牧學院工作團隊又幫助徐其香在濱海縣好又多超市和濱海縣玉龍農貿市場建立了兩家蘇姜豬黑豬肉專賣店,供應蘇姜豬豬肉、肉丸、香腸等産品,填補了濱海縣高檔豬肉市場的空白,實現了蘇姜豬産業鏈的延伸。

  對於農牧人的幫助,濱海縣正紅鎮浩瀚白鵝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浩生也有話説。近年來,濱海縣隨著白天鵝養殖規模的擴大,水面污染日益顯現,而濱海僅萬隻以上的養殖戶就有2000多戶,效益達到兩億元,不可一“禁”

  了之。於是,一個更好的點子便是“鵝魚混養”。然而,鵝魚混養不是簡單地將鵝與魚放到一個水塘裏就行的,王浩生在養殖過程中犯了不少錯誤。

  鵝與魚分別養殖時,都需要進行消毒,王浩生分別選擇了消毒效果比較好的生石灰與二氧化氯,江蘇農牧學院教師黃東璋知道後,急忙制止了這一方式。黃東璋解釋道,生石灰屬於鹼性,二氧化氯屬於酸性。鵝魚混養時,鵝腳掌上帶著生石灰下水,與水面的二氧化氯酸鹼中和,會大大降低消毒效果,於是黃東璋建議改用酸性的聚維酮碘溶液對鵝舍消毒。

  鵝魚混養對水深、池塘面積、養殖週期以及放食量等都有著一定的要求,對於藥物更需謹慎。王浩生一直以來都是用阿維菌素給鵝驅蟲,但對於鵝魚混養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技術組組長劉明生介紹,魚食用含有阿維菌素的糞便後會中毒甚至死亡。王浩生説:“雖然養鵝比較在行,但對於鵝魚混養,我還是個生手,多虧有專家們的指導,我才能避免損失,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界牌鎮界牌村草雞養殖戶錢士海,電話向劉明生反映他所飼養的3000隻40日齡的草雞出現採食減少、精神較差、有的排血樣糞便,3天死亡30余只。劉明生立即前往,通過病史調查,臨床症狀觀察及結合病死雞的病理剖檢,初步診斷為球蟲病,並詳細講解了球蟲病的發病特點,診斷和防治要點,開出處方,解決錢士海的燃眉之急。

  這樣的案例在濱海不勝枚舉,農牧人成了養殖戶的護衛隊,5年來在示範鎮乃至濱海全縣推廣了蘇姜豬養殖技術、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技術等10項新技術,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興農富民。

  不僅是濱海,在姜堰、連雲港都有著農牧人勞碌的身影。“吸吮江淮海之水,融合吳楚越之聲。學院作為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一所以培養動物科技類高技能人才為主的高等職業院校,當發揮産業優勢,博學濟農,勤學致用。”農牧學院黨委書記吉文林表示,“學院願讓科研成果惠及更多‘農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