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綠色食品緣何“縮水”
- 發佈時間:2015-02-11 09: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貴州山區有很多獨特的山地農産品資源,是加工綠色食品的上好原料。可是,記者近日從貴州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了解到,一直以來,貴州綠色食品推廣工作的步伐都比較慢,尤其是近幾年還有“縮水”的情況。貴州綠色食品發展高峰時期有近30家約百個獲綠色食品標誌的産品,目前獲綠標的企業只有20家約50個産品。是什麼原因制約了貴州綠色食品的發展?
貴州老乾爹食品有限公司2001年成為貴州第一個獲得綠標的辣椒食品企業,至今已經有14年。該公司從生産綠標辣椒製品開始就在貴州建設達到綠色食品原料標準的辣椒基地,基地投入的人力物力遠遠高於普通辣椒基地,這些基地的辣椒價格自然比普通辣椒要高。可是,在全國各大超市裏,該公司獲得綠標的油辣椒、糟辣椒、剁辣椒與未獲得綠標的同類産品放在同一個區域銷售,價格幾乎沒有差別。也就是説,生産成本高於同類食品的綠標辣椒製品在市場上並沒有價格優勢。老乾爹公司總經理李紹武無奈地告訴記者,消費者不選擇價格高於同類産品的綠標食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國家對綠色食品標識、對綠標食品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在全國範圍推廣綠色食品,僅靠企業行為去推動廣大消費者的認知是“欠火候”的。堅持了十餘年的綠標食品原料基地建設和加工,可是市場收效甚微。
“客觀分析,貴州一部分企業對綠色食品的品牌認識是不足的。有的企業在效益好的時候有積極性申請綠標,效益不好了就不想堅持了。而有的企業是在剛開拓市場的時候需要用綠標來增加産品的含金量,做出名了就不想再繼續申請綠標了,畢竟嚴格按照綠標規範生産加工意味著必須提高生産成本。”貴州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如是説。有一家生産牛肉乾的食企,近幾年市場做大後不再繼續申請綠色食品標誌。據貴州省綠辦介紹,這家企業認為沒必要再繼續使用綠標了,因為他們的年銷售額超億元,消費者已經認可了他們的産品。而有一家曾獲得綠標的麵條廠,初期開拓市場的時候對綠標食品充滿信心,在市場萎縮之後為了壓縮成本、簡化生産加工程式,也退出了綠色食品的隊伍。
據貴州綠色食品辦公室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國家農業部也了解到部分獲綠標的食企沒有認真在原料和加工環節把關,為此,近幾年綠標的認證工作以及對獲標企業的續審、獲標産品的抽檢都很嚴格,這讓很多對綠標食品抱有投機心理、只想獲得綠標的使用許可而不願意長期按照農業部綠色食品標準嚴格約束自身生産經營行為的企業知難而退。貴州就有幾家食企是在續審的時候未達標而被清理出綠色食品隊伍的。
“相比國內其他省份,尤其是鄰省四川以及江浙地區,貴州對綠色食品的重視不夠,缺少對綠色食品的專項扶持政策。”貴州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主任雷強感嘆地説。據了解,今年海南省出臺政策,企業凡獲得一個綠色食品標誌可獲獎勵10萬元,而江蘇、山東、浙江等地區對於綠色食品標誌的産品每個獎勵2至5萬元。四川非常重視綠色食品産業的發展,每年都有綠色食品發展資金800萬元,用於推行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産和加工,財政專項資金可以增強這些地區發展綠色食品的積極性。雷強還告訴記者,貴州綠色食品管理人力資源嚴重缺乏,這給綠色食品的日常監管工作增加了難度,也直接影響到綠色食品産業的發展速度。目前,四川省綠辦有專職人員18人,重慶有20人,廣西有三十余人,可是,貴州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總共只有4個人,與這些省份相比實在是尷尬。4個人負責貴州全省綠色食品的申報和日常監管、抽查,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同時,地區一級沒有專門的綠色食品行政管理機構,貴州省綠辦的工作量非常重,這也會影響綠色食品的發展速度。
採訪中,貴州獲得綠標的食企一致呼籲有關部門要加強綠色食品標誌有關常識的普及。他們反映很多消費者會把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標誌的食品與普通意義上的綠色食品混淆,只是由食品企業來做宣傳,其影響力是遠不夠的。鋻於貴州食品行業的現狀,有業內人士建議,想要在綠色食品的道路上走得長遠,企業應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市場基礎和長遠的戰略思路。否則,即便是獲得了綠標也有可能曇花一現。以貴州省凱里市雲谷田園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按照農業綜合開發的思路佈局,一期工程投入近億元,500畝農業示範基地基本建成,雲谷田園所生産的草莓、台灣水果小番茄、台灣水果黃瓜幾個品種已獲得綠標,與綠色食品基地配套建成了雲谷田園餐廳、雲谷田園體驗式旅遊項目。該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儘管該公司獲得綠標的草莓、小番茄市場價不低,一斤草莓售價40元,但是前來採摘購買的消費者很多,供不應求。今年餐飲行業不算景氣,但是該公司在農業基地旁邊開設的餐廳卻生意興隆。記者了解到,這家餐廳的價位定在中高檔,顧客們覺得直接從餐廳旁邊的雲谷基地採摘的食材是獲得綠色食品標誌的,菜肴的價格因此略高於普通餐廳可以接受。這説明綠色食品是有市場前景的,只要經營有方,沒有必要為了節約成本而降低産品的生産加工標準和品質標準。(本報記者 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