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力避“産業空心化”更須以人為本

  • 發佈時間:2015-02-10 21:30:37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何詩霏  責任編輯:羅伯特

  眾所週知,中國並不是製造強國,以往中國製造業依靠的是廉價勞動力和低技術含量組裝向西方發達國家輸出中國製造。如今,中國製造業正在發生轉變。專家提醒道,在勞動力逐步向服務業轉移的過程中,中國製造業能否提高效率、保持市場佔有率至關重要,否則可能會出現“産業空心化”現象。中國應該警惕外資大量撤出可能引發的“産業空心化”,必須通過加速提升産業轉型以消減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衝擊。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表示,從長週期來看,驅動經濟增長的有三大要素——勞動力、資本和技術。過去30年,中國是低工資、高儲蓄,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投資驅動的,資本回報率高,勞動力便宜,但是在經歷了2010年中國的勞動力人口拐點之後,過去的增長方式難以持續。如果説中國經濟1.0是資本驅動,2.0則應該由技術驅動,從1.0到2.0未來應該依靠高素質勞動力加上技術創新。

  因此,未來中國要真正獲得製造強國的地位,經濟2.0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人口素質。中國經濟下一輪的崛起靠的是人力資源優勢,而不是勞動力成本的優勢。無論是實現産業升級還是提高國際競爭力,都需要提高勞動力素質。

  專家指出,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對中國而言已不再是長期問題,而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短期問題。在未來20年裏,智慧財産權制度建設尤為重要。沒有智慧財産權的保護最終將導致人才的流失,使社會缺乏由高新技術推動的新的增長價值。

  如此看來,未來中國各地將出現一場“人才大戰”,基本勞動力、技術人才和消費人群的爭奪之戰。未來如何提高人口素質,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轉變將是中國面臨的一大課題。總體上看,中國需要改革現行教育體系,大力發展提供技術勞動者的職業教育體系,強化面向社會與市場的人才應用體系,建立一套有中國特色的人力資源培養和應用體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