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內蒙古力推更多農畜産品走出草原

  • 發佈時間:2015-02-10 02:32: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國柱本報記者張五四

  時至今日,提起去年底在山東青島舉行的中國國際農交會,內蒙古農牧業廳市場處處長雲麗霞依然很感慨。內蒙古120家企業的1300多種農畜産品在那場展銷盛宴上出盡了風頭,現場成交額達800多萬元。

  “對於內蒙古來説,這樣規模的農畜産品大調動,不僅是第一次,而且也是一次聯手協作的成功嘗試。參展企業不僅數量多,而且參加的積極性高和自發性是我們沒有想到的。”雲麗霞説。

  我們不只有蒙牛伊利

  毫無疑問,內蒙古七大主導産業,即乳、肉、絨、糧、油、薯和林下特色産品,在全國已擁有廣泛的知名度,優質優價是其突出亮點。

  近年來,內蒙古實施綠色、特色、生態農牧業發展戰略,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出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牛奶、羊肉、細羊毛、山羊絨、向日葵等主要農畜産品産量均居全國第一,而這裡天藍水凈,綠色農畜資源儲備豐厚,發展綠色食品産業優勢巨大。

  正是由於內蒙古農畜産品具有天然、綠色、無污染的特質,因此具備了成為優秀品牌的巨大優勢。

  但仔細分析會發現,雖然規模效應一炮打響,但內蒙古目前除了蒙牛、伊利、鄂爾多斯等響噹噹的全國知名品牌外,仍有大量好的品牌還處於“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

  “多渠道行銷全方位覆蓋”勢在必行

  阿拉善盟的宇聯紡織原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説:“我國一年全國駱駝絨産量還不到200噸,比黃金産量還少。他們生産的賀蘭山生態駝羔絨被,目前是國家被服裏唯一達到生態纖維製品標準的被子,也是我國航太員使用的唯一一個自主品牌的生態床品,但是卻少人問津。”

  自上世紀80年代起,駱駝絨産品全部出口。多少年來,國人都以為駱駝絨是國外的東西。但實際上駱駝絨都是中國産的,只是外國人拿走原料,做出成品後又轉回中國,致使名和利都被國外賺走了。

  包頭市農牧業局局長陳華説,內蒙古不少加工企業仍以小、散、弱為主,缺乏大型龍頭企業的集聚和拉動效應,同時在産品品牌塑造、宣傳等方面也存在不少欠缺。特別是通過物流、配送走向全國市場的農牧産品還不多,加之相關的展銷活動和銷售網路還沒有全面鋪開,導致了特色産業在全國很出名,消費者卻買不到産品的尷尬局面。

  陳華建議,內蒙古應加大龍頭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大品牌創建推介力度,加強農畜産品在全國物流配送網路的構建,用活電商平臺,加速內蒙古優勢農産品在全國市場的佈局。

  內蒙古農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協會上海辦事處秘書長杜勇説,內蒙古綠色農畜産品必須通過多渠道行銷、全方位覆蓋的方式讓産品、品牌真正地“走出去”,而加快電商平臺搶佔市場也是新手段。

  深圳內蒙古商會執行會長孟凱認為,要讓內蒙古綠色農畜産品提高競爭優勢,就必須抱團闖市場,打造自己的品牌。

  創新行銷模式作品牌推手

  前不久,內蒙古農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協會山東辦事處宣告成立。這是繼北京、上海辦事處之後第三個區域性辦事處。

  為了加強農牧企業競爭力,2013年,內蒙古農牧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成立,會員企業400多家。上海辦事處利用線上線下運營模式,成立了輻射長三角的“蒙優匯”電商平臺;北京辦事處積極開展國際交流活動,幫助內蒙古農畜産品亮相國際市場。

  山東省是農業大省,發展外向型農業經濟優勢明顯。山東辦事處的成立,不僅可以為內蒙古綠色農畜産品輸出尋找新市場,在山東省17個地市搭建銷售平臺,提高在山東市場的佔有率,而且還可以把山東省的金融資本、先進的管理和經營模式引進來,並利用青島等沿海城市出口通道,把農畜産品推向國際市場。

  目前,內蒙古擁有無公害農畜産品産地537個,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誌産品388個。內蒙古農牧業廳提出,在大力發展和建設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出基地的同時,將以多種行銷模式作為品牌推手,通過強化綠色環境,形成全産業鏈無縫隙的綠色生産、加工、輸出對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