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鄉下那些種地的人

  • 發佈時間:2015-02-07 08:32:5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曉

  鄉下的羅老大急匆匆趕來城裏,放下肩頭扁擔,喘著氣對我數落:“你得回去看看,村莊裏還在種莊稼的人,都不到100個人了。”羅老大支吾著説,你搞的那個啥搶救遺産,可以把種地這門手藝搶救一下嗎?我知道,他指的是去年我和幾個去鄉下采風的人搞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申報。我明確告訴他,種地不算非物質文化遺産。他當場跟我拍了桌子:那還不算啊,村裏種地的人,都是50歲以上的!現在的年輕人,還會種地的差不多都絕跡了。

  羅老大又説起一件事,前不久他和兒子差點幹起來。他指著扁擔説,我那天就準備用這扁擔劈他喲,實在是氣呀。原來,春節期間,他要在外面打工的兒子回來跟他一起種地。他説,村裏滿山滿嶺的土地荒著,他到處喊人回來種地。有天在山樑上一鋤頭挖下去,土地都板結了,他嗚嗚地哭起來。可兒子卻跟他算起一年的收入賬。他在外面建築工地上打工,一年少説也有好幾萬元。在家種地,風裏來雨裏去,收入根本沒法跟打工比。

  我突然感覺,羅老大説的這些,讓我有些慌了。我前不久看到一則報道,説一年在這個國家,要“消失”幾百個村落。有個人春節回故鄉,看到村莊荒涼,回來後在部落格上寫了一句話:鶴啊,你借我一雙翅膀,讓我飛回故鄉去看一看,可故鄉不再是夢裏模樣……

  我沒有“翅膀”,就找到城裏朋友老盧驅車趕回故鄉村莊。小車在崎嶇而雜草叢生的山路上前行。老盧嘆息了一聲,兄弟,好像我們是去考古啊。村莊山樑上,一個老人的身影在顫顫悠悠晃動。細看,原來是70多歲的譚叔擔著一擔糞。母親離開村莊那一年,就是譚叔擔著我家舊棉絮老傢具送到城裏的。譚叔3個孩子都在城裏住,可他和我嬸堅決不去城裏,還在家種地。他説,他種的糧食和蔬菜根本吃不完,就送到城裏幾個孩子家。他還説,他種的菜就用草木灰和大糞,養的豬也是用包谷紅薯蔬菜餵大的。老盧接嘴説道,可是真正的綠色食品呢。

  中午,我和老盧就在譚叔家吃了用柴火燉的臘豬腳,那肉好香,吃得巴嘴咂舌。讓老盧動情的是,他一個人坐在山樑上,望到了屋頂嫋嫋升騰的炊煙。老盧説,他已經好多年沒看到炊煙了。

  下午,譚叔給我們帶路,去看村裏土地荒蕪情況,跟幾個還在種地的農人閒聊。51歲的王世田,他出門打工3年又回來,一人種了20多畝菜,收入還不錯。他説,在城裏覺得擠壓胸悶,還是這滿山的綠色好。54歲的張歪嘴,有腿疾,不方便外出打工。57歲的成大貴,以前是個補鍋匠,現在那門手藝沒用處了,就在家種地。65歲的“黃草藥”,早年是個草藥醫生,他正在地裏播菜種,摸著下巴對我説:“這個國家的人啊,還是要靠土地活。”

  老盧很有些感動。回城路上,他説,好好愛惜糧食啊,他們不容易。春節即將來臨,我在城裏,向這些種地的農民致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