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整合投入點亮村莊“文明路”

  • 發佈時間:2014-10-13 04:31:2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呂兵兵 通訊員 張艷艷

  近日,迎著涼爽秋風,記者走進山東省臨沭縣大興鎮李格莊村。在村口,問及今年75歲的李忠迎大爺村裏的變化,他的回答言簡意賅:“垃圾少了,路好走了,大夥兒活動也有地方了,咱農民説話辦事的水準也長進了。你要不信,打聽打聽俺莊裏四條文明路的故事,就能看出門道了。”

  要了解這四條“文明路”的故事,立在村口的捐贈碑恰是最好的證明:利用財政獎補資金,村集體組織修的路,叫“團結路”;村裏的共建單位建設局幫扶籌資修的路,叫“建設路”;該村在青島工作的李中堂捐款8萬元修的路,叫“中堂路”;天津女孩李雨萌捐出1萬元的壓歲錢,加上其他渠道資金修的路,就叫“雨萌路”。

  “這四條道路的名字,咱村‘兩委’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是經過全村老少爺們同意的。一是為了感謝為村莊建設做過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二是要教育後人,共同努力建設家鄉。”村黨支部書記李成清説。

  據了解,臨沭位於沂蒙山區南部,屬於老區和農業大縣,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為7.7億元,經濟並不發達。現階段,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高農民生活水準,投入是關鍵。那麼,臨沭是如何破解美麗鄉村建設投入難題的呢?

  臨沭縣委書記任慶虎坦陳:近年來,臨沭以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和實施“鄉村文明行動”為抓手,抓住“整合投入、放大效應”這一核心問題,探索建立了政府“財政撬動、單位幫扶、企業支援、社會助力、村莊主體”的投入和實施機制。2011年以來,臨沭已累計整合各類資金4.5億元,既有效破解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投入難題,還充分放大了美麗鄉村建設效應,帶動了全縣“三農”工作發展和農民素質的整體提升。

  “比如説,村裏的‘團結路’,就是‘財政撬動、村莊主體’的一個體現。這條路全長440米,總投入10萬元。其中財政獎補資金2萬元,村集體投入1.8萬元,村民投工投勞折合6萬餘元。”李成清説。

  臨沭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武玉芹介紹,今年,單是“鄉村文明行動”,縣級就設立獎補資金177萬元,用於獎勵先進村,撬動其他投入。自2011年“鄉村文明行動”實施以來,縣鄉兩級財政投入已超過5000萬元。

  再説“建設路”,這個比較好理解,2004年,縣建設局成為了李格莊村的共建幫扶單位,縣局利用爭取來的13萬元項目資金,為李格莊村修建了這條全長460米的道路。

  “根據村莊特點,有針對性地選配單位或企業,實施共建幫扶。這樣,單位可以爭取項目資金或整合閒散資金,企業可以利用回饋社會資金,投入到村莊建設中。今年,臨沭有73個省、市、縣級文明單位和40余家企業,與130多個村莊開展了結對幫扶、聯村共建活動。”武玉芹説。

  據統計,臨沭通過“單位幫扶、企業支援”等形式,累計整合各項款物合計6000多萬元,極大改善了農村面貌。今年以來,全縣各級在城鄉文明牽手共建活動中就投入款物達1400多萬元。

  “‘中堂路’和‘雨萌路’是一種類型,體現的是‘社會助力、村莊主體’,都是以利用社會捐贈資金為主,村集體投入為輔,發動農民投工投勞建成的。”李成清説,“這兩條路全長720米,總投入20萬元,其中捐贈資金12萬元,村集體投入2萬元,農民投工投勞折合5萬元。”

  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文平説,建設美麗鄉村是一項時代命題,農民自身是最大的建設主人。村集體、村“兩委”幹部、紮根農村的農業企業、從農村走出來的能人等,都有貢獻自身力量的渴望。因此,村集體籌資、“第一書記”幫扶、企業捐贈、村莊能人捐贈等形式,都是整合投入建設美麗村莊的有效渠道。單是“第一書記”幫扶籌資一項,臨沭246名“第一書記”,已協調各類資金232.35萬元,整修道路71.2公里,美化硬化街面60219平方米,幫助群眾解決困難301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