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一鵬:名門之後非凡功課

  • 發佈時間:2015-02-06 00:33:0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儘管南一鵬有自己的思想和對生活的理解,但名門之後的標簽是他本人無法撕掉的。在父親南懷瑾影子裏講課是他無法回避的事實。南一鵬認為,經商也好、讀書也罷,都要為人坦蕩,做人處事不能有是非,不要去否定別人來體現自己,要學會認知整個世界

  “大家好!我是南一鵬。南一鵬是誰?可能許多人不了解,可是我説我的父親是南懷瑾,大家或許都知道,父親南懷瑾像是我身上的標貼,每一次回大陸演講,主辦者總是喜歡介紹我是南懷瑾的兒子。其實,我就是我,父親南懷瑾就是南懷瑾。”

  這是最近一二年,美國亞洲商會執行副總裁南一鵬應邀回國講學經常説的開場白,言語中透出一絲沾光的無奈。

  我們對孔老夫子有很大的誤解

  南一鵬是國學大師南懷瑾的第三個兒子,也是在南懷瑾身邊生活時間最長的一個子女。自從25歲離開父親南懷瑾到美國獨立生活,南一鵬在美國生活了30多年,儘管他已經習慣了美國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但他身上流淌著中國人的血液,在他的個性中依舊表現很突出;他小時候坐擁書城受父親南懷瑾的影響,標誌依然很明顯。

  南一鵬給人的印象酷似其父,文質彬彬,談吐儒雅,一臉親和的笑容。

  2002年4月23日,南一鵬宣誓就任美國加州胡桃市議員,是當地第二位華裔市議員。談及這次參選,南一鵬胸懷的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想,希望通過議員這個職位為當地民眾和眾多的華人華僑謀利益,贏得話語權。在他心目中,中國式的文人士大夫就應該有這樣為大眾挺身而出的俠義之氣。

  南一鵬有著濃郁的民族情懷。他説,我曾在美國從事社區服務工作,主要是幫助在美的華人朋友解決一些困難。只要他們需要,我都會盡力提供幫助。此外,我還參與美國亞洲商會的事務。這個商會是與美國聯邦商務部共同合作的,主要是把美國的一些優秀的産品引到中國來,也協助一些去美國拓展商業市場的華人華僑組織一些商務活動。

  在當今中國人的眼中,聖人孔子是一個典型的文人書生。南一鵬向他人介紹孔子時,總是特別讓對方留意孔子身上的佩劍。他認為,真正的儒者,應該是學者,是軍人,是上場能力戰敵人,下馬能治理國人的君子,也是西方世界所描繪的男人應該是紳士和軍官的結合。孔子後世的人,沒有能力傳承儒者的風範,又被體系上的需要簡化修改了,讓我們對孔老夫子,對儒家産生了很大的誤解。他期望有一天,我們的民族能重新了解自己的文化,去蕪存菁,再次讓它發光發亮。

  名門之後須有非凡的心性

  其實,南一鵬也深愛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只要有機會,他也是愛向外國朋友講解中華文化之美,只不過中國古訓強調“父在子不言”,當大名鼎鼎的父親南懷瑾在世的時候,他從不在中國開門講學,哪怕有時候回國看望父親,看見父親的講堂裏有許多學生輩分的人在滔滔不絕的講述自認高明的見解,也是躲在一邊默不作聲。這也就難怪大眾不了解他。

  南一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父親的確是一位很特別的人,對形而上的東西很透徹,對形而下的事務也很了解,處理世事總是很得體。他受父親南懷瑾的影響是很大的,從小在父親的藏書室裏,飽讀傳統經典,領悟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他認為父親最大的貢獻在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讓許多人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受西方學術思潮和文化理念衝擊很大,許多人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丟失了道德理想。父親多年來堅持講授中國文化,他很敬佩,很支援。

  2012年9月,父親南懷瑾在江蘇太湖大學堂辭世,享年95歲。這對南一鵬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和父親的很多學生一樣,他們都沒想到南懷瑾會這麼早離開大家,都相信他應該是要過三位數的年紀才走。這種衝擊不僅僅是來自於父親離開的親情,還在於讓他失去了一個人生的導師,一種精神的標桿。

  文化名人子女不同於富人子女,要承受的是往往非凡的遭遇,而不是非常的財富。俗話説,明燈之下必有相對的暗處。南一鵬説,文化名人子女不僅就要學習如何安於暗處,不顯光彩,同時還要注意不蔽明燈之光。這需要非凡的學習,須有非凡的心性。

  更大的痛楚還來自外界,困擾來自外界不知內情的朋友,和少數利益熏心的人。南懷瑾為了保護子女免受爭名奪利帶來的無妄之災,從來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參與自己做的任何事。南懷瑾過世後,子女們發表共同聲明,表示將屬於子女們的權益全部捐獻,擬成立非盈利公益性文化基金會,弘揚南懷瑾的精神與教化,回饋國家社會。然而,由於人為原因,父親價值不菲的遺産和鉅額著作權收益,一直未能如願取得並按規劃捐贈。棄之不管,難免要遭人詆毀,説是子女不孝,不管家父身後之事;一旦出場,對手又是很難溝通之人。南家子女因此陷入無奈的訴訟糾紛,並受到攻擊、抹黑和污衊。南一鵬也不能例外。

  身教言教家教是一生的功課

  南懷瑾的辭世並沒有影響民眾對他的崇敬和惦念,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傳承和弘揚他的精神和事業,作為南家子女中讀書最多,深愛中華文化的南一鵬自然是人們期望的不二人選。在朋友的熱情邀請下,南一鵬決定面對大眾。

  南一鵬回國的首場演講是在2013年12月,應北京大學的邀請參加北大總裁班年會演講。他和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同臺獻講,面對四五百名北大精英侃侃而談,贏得陣陣喝彩。隨後,他又受邀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美國斯坦福大學聯合舉辦的教學機構學員講課。他給北京溫州商會成員企業講授“身心修煉”課程,被延伸孵化為“90心法”課程,被廣為推廣。

  猶如離弦之箭一發而不可收,南一鵬的演講一開場就受到聽眾的熱烈歡迎。僅僅一年多時間,南一鵬就多次往返中美之間,回國到成都、鄭州、上海、杭州、蘇州、廣州等地講學。他的演講既有傳統文化的元素,又結合了西方先進的科學理念,內容觀點新穎,語言風趣幽默,表述形象生動,令人難忘。2014年4月,他應邀到四川成都講學,原定在圖書館講半天,結果因聽眾甚多,不得不再講一場。

  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身教、言教、家教,是我一生的功課》的一文,是南一鵬參加中央電視臺和光明日報社聯辦“家道家風”徵文活動的獲獎文章,也是他演講的重要內容。“國學和商道”是他應許多講課機構之邀的點題之作,他對中國歷史的認識和理解,也是國內聽眾很少聽到歷史真相和發現。

  中國文化起源於太極

  對於當下很熱門的國學,南一鵬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要搞清楚國學的真正含義,首先要明白何謂中國人?要弄清楚什麼是中國人,還需要了解我們的文化。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有著根本性的不同。中國人講究天地人三者交互。中國的美食,服飾,生活習慣,都蘊含著獨特的中國文化。有許多中國文化外國人是無法理解的,就像他們喝不慣茅臺酒一樣。要重新建立國人的信念,才能重塑國人。

  對於中國文化的起源,南一鵬認為是太極。他認為,我們現在觀察太極,多是靜態。如果從動態觀察,則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如果讓太極圖動起來,是不是和星系團很相似。”南一鵬説,“再想像一下,如果將太極的動態圖豎起來,變成一個類似的柱狀體,又是不是和DNA的雙螺旋結構很雷同?”這説明,太極其實是一種普遍性真理的有效詮釋。

  南一鵬的演講,常常有許多獨到的真知灼見。提及國學和商道,南一鵬對國人,特別是商人這一群體在傳統文化、尤其是文化技術保護上的“寬容心態”提出了“批評”。他説,四川人只有師徒相傳的“變臉”,現在老外可以學;英國人將中國人的茶葉移栽到印度之後,就不再向中國進口紅茶;德國人偷偷掌握了中國人製作瓷器的技術之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都需要引起警惕。南一鵬説,我不是反對文化技術交流,只是希望傳統的東西能夠在自己的手裏,保存的時間更長一點,希望我們中國商人要注意保護民族的優秀技術,不要為眼前的利益所誘惑,而將獨門技術販賣至外國。

  成就來自於別人給予的機會

  南一鵬曾用道家的理論來解釋人的矛盾性與特殊性。他説,道家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果用來解釋人,那就非常有趣。譬如,我本來打算跟你説實話,這是道生一;結果怕得罪你或者其他原因,又不打算老實了,這是一生二;結果就矛盾徘徊了,這是二生三;到最後,我説出的話,已經是四了。人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怕我老實了,你不老實。他的這番理論,經常贏得全場一片笑聲。

  南一鵬認為,經商也好、讀書也罷,都要為人坦蕩,做人處事不能有是非,不要去否定別人來體現自己,要學會認知整個世界。他説,要感恩身邊所有的人,就像我今天來做分享一樣,只有你們都來了,我才有機會分享,因此我要感恩你們。任何人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因為別人給予了你機會。成就往往來源於別人給的機會。

  儘管南一鵬有自己的思想和對生活的理解,但名門之後的標簽是他本人無法撕掉的。在父親南懷瑾影子裏講課是他無法回避的事實。人們對名人的期望和要求,經常轉移到他身上,讓他倍是感恩,甚于常人。為此,他也常常感嘆做名門之後不容易,期望大家能像對待普通人一樣看待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