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父親的財政“情結”

  • 發佈時間:2015-01-29 09:27:00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悶熱的夏天父親從老家過來,大包小包拎著一大堆農副産品,説都是有機的綠色的無污染的,給外孫女吃最好,説話間已經是滿頭大汗,愛人趕緊把空調開到最高風讓父親涼快涼快,我端上了早已冰好的西瓜。父親心滿意足地翹起了二郎腿。

  父親出生在建國後,年紀不大,但也過了花甲之年。父親也當過“官”。那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家裏那個時候的條件跟村裏人相比已經較好了,姐姐考上了大學,我和哥哥也上了初中,父母依靠自己的勤勞,邊耕種農田,邊做起了豆腐坊,雖然辛勞,日子還算過得去。父親在同村人的推薦下,當起了村會計,慢慢摸索起了“借貸相等”“收支平衡”,向正在讀財會專業的姐姐“討教”,仔仔細細地幫村民算起了賬,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父親有了財政的概念,衍生出了為鄉親們服務的思想。父親在村裏做起了事,遭到了母親的反對,那個時候村會計沒有報酬不説,天天還要跟著鄉幹部們一起收“田畝費”、揪著適齡婦女去“結紮”,既得罪鄉里鄉親,又耽誤了農活。母親把家族裏的人都請出來,希望能讓父親放棄村會計的“工作”,家裏老人該説的都説了,該勸的也勸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結果是,父親一頭扎進了村委會,算盤撥得更響了,那個時候父親肯定是想把村會計作為一生事業來做,憧憬著以後能去鄉里做會計,可沒過幾年,就在父親認為自己可以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父親“下崗”了。

  父親是個老黨員,對國家大事、時事政治、社會熱點特別感興趣。我們兄妹三個相繼走上工作崗位後,父親也清閒下來,琢磨著能做點什麼,看書讀報就成了首選,儼然以一個退休幹部自居。每到年底都會撥一通電話給我,吩咐我幫他訂這個雜誌那個報紙,可能由於女兒在財政局上班的緣故,千叮萬囑一定要訂閱《中國財經報》,臨了臨了,還要説“記得記得啊。”讀書看報帶給他的是無窮的樂趣,看到寫得好的,父親會摘錄下來,寫上自己的評語,這也讓他撿起了早年熱衷的書法,而報紙上的資訊,成為了他茶余飯後跟本家大叔拉家常時炫耀的資本。這幾年,財政惠民政策層出不窮,新農村建設、家電下鄉、支農惠農補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等,父親仿佛又找到當年在村裏工作的感覺,他總是在熟讀政策後,走門串戶,宣傳新政策,解答鄰里疑問,遇到鄉親們具體辦理時,他也是熱心地跑前跑後,不顧自己已上了年紀的身體。每次回家,父親也總要逮著我們上一課,什麼國家政策、財政改革、九江時事等等,還拉著我核實這項怎麼辦那項怎麼辦,我時常故作詫異地問他,您怎麼知道這麼多啊,開玩笑地説他是財政政策義務宣傳員,他也毫不謙虛地默認了。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父親更加忙碌了。除了忙學習,他還忙著看“熱鬧”。鄰村的老袁家本來就貧困,一家五口人,老伴身體不好常年臥床,兒子兒媳也不是那麼靈泛的人,只能在家裏做做農活,唯一的孫女在武漢上大學,日子過得緊巴巴。可就在前幾天,老袁的兒子走在馬路上被飛馳而來的摩托車撞出十幾米開外,腦袋著地,送到醫院緊急搶救後,命是撿回來了卻成了植物人。當地財政所聽説後,第一時間趕到了老袁家,送上了慰問金,解救燃眉之急,並且幫助他與市財政局結上了對子。市財政局領導來的那天,父親也去了,但他沒有説起女兒,看到他們與老袁頭親切地交談,詢問他兒子的病情、孫女的學費,介紹具體幫扶措施時,父親覺得自己特別有面子。

  父親在九江住了幾天,在這幾天裏,他視察了八里湖新區,參觀了城市展覽館、博物館、八里湖大橋,帶著外孫女在沙灘浴場玩沙,忙得不亦樂乎。每到一處,他都會説,“建得好建得真好啊,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啊。”感嘆女兒生活城市環境的優越。到了回老家的時候,我讓愛人開車送他回去,他推卻了好久,説你們工作忙,我坐班車回去還可以看看風景,可在我的堅持下最後還是答應了。愛人回來跟我説,父親讓他在村裏開車帶他轉了好幾圈,逢人就介紹,這是我女婿。

  父親的財政“情結”是寄予在女兒身上的,可我相信,在他心底,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財政夢”。(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財政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