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實惠要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

  • 發佈時間:2015-02-05 05:55:2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對發展條件的變化,必須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更加注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導社會預期,更加注重加強産權和智慧財産權保護,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注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這8個“更加注重”,為新常態下如何主動作為指明瞭方向和路徑。如何理解和做到8個“更加注重”?本報編輯部約請了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在“新春經濟展望·權威訪談”專欄裏逐一解讀,敬請關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8個“更加注重”,居於首位的是“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

  “這説明,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目標導向發生了改變。”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經濟發展由總量導向開始向國民收入導向轉變。經濟增長換擋降速,不可避免帶來收入增長下降、失業率上升和消費不足等問題。尤其是低收入群體和困難家庭,可能會面臨更多壓力。中央強調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既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保障社會穩定大局的前提條件。

  去年以來,在經濟發展增速放緩、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的背景下,民生支出的穩定增長贏得全民“點讚”。

  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0086億元,增長9.8%;教育支出22906億元,增長4.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913億元,增長9.8%;住房保障支出4968億元,增長10.9%。

  民生領域的持續發力,換來的是經濟運作總體向好、各項主要指標依然運作在合理區間。這一連串抽象數字的背後,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惠。

  從收入看,2014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實際增長8.0%,繼續“跑贏”GDP;從就業看,全國就業人員77253萬人,城鎮就業人員新增1070萬人;從社會保障看,截至去年底,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到7.12億人,覆蓋全國一半以上人口……

  2015年,經濟發展環境面臨新的變化,要“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還有哪些難題待解?哪些薄弱環節將得到加強?民生領域將邁出怎樣的改革步伐?人們仍在期待。

  李實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談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時釋放一個重要信號:經濟新常態下要用新思維來解決民生問題,要“多些雪中送炭”,“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強調“精準發力”,“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

  這説明,未來民生領域的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把有限的資源用來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最能關乎百姓福祉的突出問題。

  “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突破口’在兩個方面。”李實表示,一個“突破口”是收入分配改革領域。增加收入是百姓最強烈的訴求之一。另外,為謀求價值體現和社會尊重,百姓還希望勞動收入更加公平公正。另外一個“突破口”是公共服務品質的提升。李實認為,“和發達國家相比,不論是醫療教育還是社會保障,我們都有不小的差距,水準也較低,還不能和人民群眾的需求相適應。”

  “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就應該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換一個角度説,財政支出要向民生領域加大傾斜力度。今年的民生支出規模不但不能低於去年,甚至還要更高。

  在收入分配方面,李實建議採取多樣化政策“提低、擴中、限高”。一方面要減稅。降低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調整個人收入所得稅,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另一方面,加快推行房産稅、遺産稅。對高收入人群加強稅收監管,使高收入人群合理納稅,進一步遏制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在公共服務方面,李實建議儘快落實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雖然這個目標已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可,也已經在決策層引起關注,但尚未形成真正有效的政策措施。”李實説,2015年,當務之急是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事權與財權,適當統一省級以下主要事權和財權責任劃分,將部分適合更高一級政府承擔的事權和支出責任上移,力爭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明確界定各級政府的管理許可權和支出責任。

  “滿足人民群眾需要和經濟發展已經形成互為條件的良性關係,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成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李實表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一年,民生領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將會集中顯現。不論經濟增速是否繼續放緩,老百姓的收入水準都會再上一個臺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