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道外:突出現代商貿建項目 著眼群眾需求惠民生

  • 發佈時間:2015-01-10 08:29:20  來源:哈爾濱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城郊大市場、城內大商場、城中特色街——

  商貿項目推動老城復興新區崛起

  作為哈爾濱市的開埠之區,道外區是全市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擁有眾多門類的大型商貿物流園區及專業市場57家,特色專營街區13個,佔全市總量的70%。全區商鋪林立,人氣旺盛,商業氛圍十分濃郁,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省的重要商品交易和集散中心。

  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道外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主線,以項目建設抓手,以作風建設為保障,圍繞實施“老城復興、新區崛起”戰略,結合獨特的歷史文化、重要的區位優勢、方便的交通條件、現實的産業基礎,按照“城郊大市場、城內大商場、城中特色街”的格局,提升傳統商貿業態,引進新型商貿項目,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打造形成“一帶、兩圈、三街”的商貿産業格局。

  至2015年末,全區累計推進商貿項目63項,其中投資超億元28項,完成固定資産260億元,實現利稅6億元,安置城鄉居民就業38萬人次。

  “一帶”既哈東現代物流産業帶

  道外産業園區哈爾濱東部地區現代物流産業帶是2013年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全面實施開發建設哈爾濱東部地區的重大戰略,道外區産業園區是哈東現代物流産業帶的核心起步區,規劃面積34.25平方公里。園區建設後,將成為連通大東北、輻射東北亞的商貿展示交易中心、對俄經貿合作交易中心和綜合物流示範中心。目前,華南城、禧龍國際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傳化集團、上海寶力等招商工作取得成效;基礎設施、融資貸款等有序開展。

  哈爾濱華南城 哈爾濱華南城控股有限公司于2011年投資建設的,項目總投資200億元,地點位於道外區團結鎮長江路與四環交界處,佔地面積 100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200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市場商貿展示區、綜合配套商業服務區、倉儲物流配送區、生活服務配套區。2014年計劃投資35億元,主要建設1、2、3號交易廣場、精品A、B、C區、對俄貿易大廈、彼得堡酒店、物流園區等項目。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東北經營規模最大、經營商品種類最多、服務功能最全、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産品研發、生産、展示交易中心,中國東北首席對俄經貿合作中心和中國東北陸港倉儲物流全智慧服務中心,商品流通將輻射整個東北地區以及東北亞各國。1號、2號交易廣場項目已于2014年9月投入運營,預計第一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實現稅金9000萬元、解決4000人就業。

  智慧公路港物流綜合園區 傳化集團是我國知名的多元化現代民營企業,位列 “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最具價值品牌500強”。傳化物流是中國公路物流的行業領導者,特別是公路港項目定位於“物流平臺集聚服務商”,致力於為製造業和商貿流通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公路物流服務。項目位於哈東現代物流産業帶的核心起步區,總投資50億元,規劃佔地59萬平方米,包括28萬平方米公路港綜合物流園和31萬平方米電子商務産業園。項目集資訊交易、運輸、倉儲、配送、零擔快運、管理服務六大板塊于一體,投入運營後年平均交易額將達到35億元,可提供至少5000個就業崗位。

  黑龍江寶力電子商務示範港 位於哈東現代物流産業帶道外産業園區總部經濟區,遠期戰略性投資50億元,近期開發投資13.5億元,項目佔地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0平方米,以60-150平方米的創業LOFT模式,提供包括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大學生電子商務教育實業和創業扶植平臺、品質追溯數據中心和主要金融扶持等功能,形成以電子商務、品質追溯和金融扶植為核心的電子商務示範港。

  “兩圈”既“三馬商圈”和“太平橋商圈”

  “三馬商圈” 三馬地區曾經孕育出雙合盛、天興福、忠興福、東興火磨等一批民族工業企業。解放後形成針紡織品、五金、建材、毛皮加工等商品集散地,是發展較早的老商圈。在2010年三馬地區正式啟動開發改造,形成松江南岸綠色親水生態空間視廊,打造融匯松花江南北和銜接道裏、南崗的城市中心級商務生活平臺,成為配套齊全、設施完善、佈局合理、環境優美、産業協調的市級商業中心區。重點推進建設南極國際、中華巴洛克、瑪克威商廈等商貿産業項目。

  哈爾濱雨潤南極食品交易中心 由江蘇雨潤集團斥資6億元傾力打造的哈爾濱雨潤南極食品交易中心,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由名優城、冷鮮城、茶城、調料城四大主體及配套物流中心構建而成。業務涵蓋批發、零售各大品牌的名優食品、冷鮮食品和茗茶、調料等。四大商業主體內部環境優雅,設施齊全,裝飾靚麗,為經營者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及濃厚的商業氛圍。年營業收入200億元,年繳稅金2000萬元,獲得國家級綠色市場、國家級文明誠信市場等榮譽稱號。

  哈爾濱“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 位於道外區中部地區,南起南勳街——豐潤街,北至昇平街——地靈街——浴海街,西起景陽街,東至十道街,總用地為50.27公頃,是哈爾濱市十大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是哈爾濱近代發展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地區,是哈爾濱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該地區作為哈爾濱市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哈爾濱市歷史變遷的見證。通過實施中華巴洛克保護更新項目建設,全力打造我市第三産業聚集地,最大限度創造就業渠道,形成以中華巴洛克建築景觀為亮點的現代精品建築群,使“中華巴洛克”成為該地區及整個城市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太平橋商圈” 位於道外區和南崗區結合部,東直路和紅旗大街、地鐵1號和2號線交匯處,靜靜的馬家溝從中穿過,擁有維也納音樂廣場、哈爾濱市最早由華人出資修的太平橋、日夜流轉的鐘樓等,太平橋地區是原太平區最繁華的商業中心,通過推進建設家樂福、千禧購物廣場、黎華家居購物中心、百盛購物中心等商貿項目,“太平橋商圈”成為哈爾濱城區東部最重要的商圈。

  哈爾濱家樂福永平店 位於道外區經濟中心,交通便利。哈爾濱家樂福永平店位於道外區經濟中心,交通便利,20余條公交線路交差直達哈爾濱市七區,另設有可容納200輛車的免費停車場,家樂福永平店堅持家樂福的優良傳統,始終致力於為顧客提供優質低價,品種齊全的商品和友善的服務。

  黎華傢具城 位於哈爾濱市道外區東直路1號,地理位置優越,是道外區黃金商圈的中心,是貫通道裏、道外、南崗、江北四大區域的交通樞紐,是松浦大橋下橋第一家家居裝飾材料商城,是黑龍江省較大的一家集傢具、裝飾建材為一體的大型專業商城之一。2014年7月新開闢地下一層的5000平方米中高端傢具館,從商場佈局、現代化設施到展廳的設計、舒適的環境,在即將到來的傢具革命大潮中,一個新黎華傢具商城正應運而生。

  哈爾濱百盛購物中心 馬來西亞金獅集團與哈爾濱市潤達房地産綜合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合作于2013年投資建設的,項目總投資6.1億元,位於道外區北起東直路,南至冰上基地,東起南通大街,西至永平小區圍合區域,佔地面積2.1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4.7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八層購物中心,地下二層為配套服務區,地上六層為賣場區。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哈東地區商業旗艦航母,打造太平橋綜合性商圈,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同時,商圈還將提升區域綜合價值。

  “三街”既先鋒路汽車品牌街、北環燈飾主題商業街、紅旗家居建材商業街

  先鋒路汽車品牌街 先鋒路汽車品牌街位於先鋒路自南直路至哈東收費站,全長7.2公里。該區域位於哈爾濱市城區東部,先鋒路便於汽車通行和停靠,輻射哈市東部乃至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兩側用地價格相對合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陸續開始建設汽車4S店街,捷豹、路虎、現代、五菱、哈佛、豐田、寶駿、江淮、大眾、奧迪、帝豪、眾泰、起亞、雷諾等45家汽車4S店已落戶。本著綠色低碳環保理念,大力發展現代汽車文化,重點推進了旭航偉業汽車集群項目、中順二手車市場、中升奧迪4S店等項目。

  旭航偉業汽車集群 哈爾濱旭航偉業投資有限公司于2014年投資建設的,項目總投資10億元,建設地點位於道外區先鋒路與哈東第一大道交匯處,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主要建設汽車4S店、汽車文化展示中心、服務大廳等,涵蓋的品牌包括:上汽大眾、上汽斯柯達、通用凱迪拉克、通用雪佛蘭、通用別克、賓士、現代、雷諾、奇瑞、英菲尼迪等11個品牌。項目計劃于2016年投入運作,建成後將有效整合汽車市場資源,提升我區汽車市場檔次和形象。預計第一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實現稅金3000萬元,解決600人就業。

  哈爾濱中順汽車園 2009年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3.9億元,建設地點位於先鋒路與哈同公路交匯處,佔地面積3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萬平方米,主要建設集二手車交易、車輛置換、鑒定評估、拍賣、加油加氣等多种經營服務模式並存的新型國際級二手車交易市場。2014年計劃投資5000萬元,建設辦公樓、機動車檢測站、拆解車間,目前已完成投資2000萬元。項目計劃于2015年投入運作,預計第一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實現稅金800萬元、解決800人就業。

  中升集團汽車技術服務園區 位於道外區先鋒路0號附近,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經銷賓士、奧迪、英菲尼迪、路虎等高端品牌汽車,一期計劃投資15億元人民幣,建成後預計年銷售汽車6000余臺,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利稅1.5億元,增加就業崗位500余個。

  目前在建的是總投資2.5億元的中升奧迪項目。

  北環燈飾主題商業街 位於東北新街自景陽街至南五道街及周邊區域,聚集了豐光燈具、好百年、北環燈飾城、巨興燈飾、光輝燈飾、集美燈飾等100多家燈飾專業商店,經營品種齊全,是東北三省及俄羅斯周邊地區燈具批發零售的集散地。為讓中外消費者充分理解燈飾文化,享受燈飾帶來的高品質生活,重點推進了十里河燈飾城、豐光燈飾城、集美燈飾城等項目。

  十里河燈飾城哈爾濱店 北京易品雅居企業集團于2013年投資建設的,項目總投資6億元,建設地點位於道外區通港街與東北新街交匯處,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0萬平方米,共計五層,地下一層為服務配套區,地上四層為經營賣場。2014年投資4億元,主要進行土建、大型設備安裝、賣場裝飾裝修,預計年底前對外營業。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黑龍江省面積最大、服務最優、品類最全的高端燈飾文化主體賣場。預計第一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實現稅金1000萬元、解決1500人就業。

  豐光燈具大市場 哈爾濱豐光燈具大市場是目前東北三省最大的燈具專業市場,其裝修也是目前市場上最一流、最先進的。佔地面積有2萬平方米左右,商戶100家左右,是東北三省及俄羅斯周邊地區燈具的集散地。

  紅旗家居建材商業街 位於紅旗大街自東直路至先鋒路及周邊區域,是香坊區、開發區、南崗區和道外區四大行政區的交匯處。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以紅旗家居城為行業龍頭,經銷傢具、建材為主業,品牌近萬種,零售、批發兼營,商品遠銷俄羅斯、遠東國家和地區,是名副其實的家居商品集散地。本著“做大、做全、做強、做精”商業街,重點推進了紅旗家居博覽中心、信源商業廣場、居然之家等商業項目。

  紅旗家居博覽中心 位於道外區紅旗大街與先鋒路交匯處,與即將開工地鐵3號線及紅旗大街、先鋒路地下商業街連通。總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擬規劃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該區域現代化地標性建築,省內最大的專業化商業綜合體,安置就業近3000人,年營業收入數億元,年創稅收千萬元,對推動區域經濟、強大會展商圈、美化城市等方面産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哈爾濱信源商業廣場(居然之家哈爾濱先鋒店)哈爾濱居然之家哈爾濱先鋒店由項目由北京居然之家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于2012年投資建設的,項目總投資8.5億元,建設地點位於道外區先鋒路168號,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6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傢具建材商場。項目計劃于2015年投入運作,建成後為顧客提供設計、材料、傢具、家居用品及飾品等“一站式”服務,融家裝設計中心、傢具建材品牌專賣店、建材超市、家居商場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大型家居建材主題購物中心。預計第一年營業收入8億元、利稅2000余萬元。

  結合自身實際、充分利用政策、細化各項措施——

  竭力改善大民生造福城鄉老百姓

  怎樣改善民生,作為佔全市城區面積四分一的主城區和老城區的道外區,結合自身實際、充分利用政策、細化各項措施、上下積極協調、幹群齊心協力,在城市棚戶區改造、農村泥草房改建、城鄉環境改善、居民社會保障及農民增收等多方面取得優異成績,為推動“老城復興,新區崛起”戰略實施奠定基礎。

  新一棚改再創新紀錄

  哈市棚改看道外,道外棚改看新一。2014年,道外區棚改徵收任務十分艱巨,任務總量佔全市棚改徵收量的96%。而新一地區棚改項目,又是道外棚改的重中之重。所以,新一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是道外乃至哈市棚改工作的標誌。道外區抽調200多名機關幹部,從7月21日展開工作,到9月21日完成6370戶居民的搬遷任務,圓滿完成新一地區居民搬遷安置工作,再次創造道外棚改工作新紀錄。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2014年7月21日,道外區新一辦事處水源社區、聯合社區等地區防汛排澇避險搬遷工作啟動實施。新一地區是道外區乃至全市目前最大的連片棚戶區,該區域地勢低窪,地下水長年返滲,加上城市基礎設施老舊損毀,生産生活用水無法排除,每到雨季內澇十分嚴重,大量年代久遠的老舊平房長期浸泡在水中,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群眾盼望搬遷改造的願望十分強烈。

  為了徹底改變新一地區臟亂差的面貌,市委、市政府決定2014年對水源、聯合社區等地區實施避險搬遷改造,以徹底改善廣大居民群眾的居住環境。

  2014年7月20日召開了新一辦事處水源、聯合社區等地區防汛排澇避險搬遷動員大會。區徵收辦工作人員就搬遷補償政策進行了現場講解。

  7月21日起,9個驗收組開始驗收房屋,協議組列印搬遷驗收單,7月31日起,開始選號進戶、領取新房鑰匙。

  搬遷過程中,道外區委書記馬旦曰、區長井崗多次過問項目搬遷工作,並親自到現場督辦工作進展,主管副區長李思遠每天深入現場協調督辦。為了加強工作力量,又從全區各單位、各部門抽調了100余名優秀幹部充實到搬遷工作一線,成立了9個驗收組以及協議匯簽、選號進戶、後勤保障、宣傳報道等共計13個工作組,深入基層開展搬遷動員工作,為保證此次防汛排澇避險搬遷工作的公正廉潔,道外區紀檢、監察、信訪、司法等部門提前介入、全程參與,保障各個環節的透明、陽光。

  為了加速推進搬遷工作,早日讓居民住上稱心的房屋,現場工作人員起早貪黑開展工作,早八晚八是基本要求,群眾有需要無論多晚工作人員都要熱情接待、耐心解答,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由於工作現場衛生條件極差,許多幹部患上了感冒、急性胃腸炎等病症,但他們都吃著藥堅守工作崗位。協議組要面對9個驗收組的6528戶居民,每天收件、審件、錄入、核對、簽章、歸檔,十幾個人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九十點鐘,因為工作地點偏僻每天只能打車回家,家遠的到家得半夜十一二點,第二天八點又得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至9月21日,經過兩個月的連續奮戰,避險搬遷工作實現居民凈地,6370戶居民徹底遠離水患,告別低矮陰濕的危房棚戶區,集中搬遷到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的群力新區民生尚都小區和道外區陶瓷小區。

  自啟動棚戶區改造以來,道外共啟動34片、348萬平方米、3.72萬戶的棚戶區改造。目前,已有16片、179萬平方米、2.5萬戶安置進戶。2013年,道外區開工建設北崗、向江社區回遷安置住宅項目,建設安置房2319套。完成陶瓷小區、寶宇邑瀾灣等回遷安置房4441套。徵收棚戶區住房、凈地面積達3847戶、78.55萬平方米。同時開工建設安置房2881套、18.76萬平方米。除完成新一地區棚戶區居民避險搬遷目標外,還開工建設近3000戶安置房,實現電纜小區近千戶居民回遷安置。2014年,道外區先後啟動新一水源、聯合社區、北十六道街、二商店周邊等三片棚戶區的搬遷改造,完成8016戶居民的搬遷徵收任務,棚改徵收凈地面積46萬平方米。

  “兩改一提升”老區變新顏

  近年來,道外區以創建文明城區為契機,以大力改善城區基礎建設、城區人居環境,提升城區對外形象為目標,實施多項惠民工程。

  對老哈同公路、黃家崴子路、郭地方路等3條道路進行拓寬和打通升級改造,貫穿長江路、先鋒路、化工路等9條現有道路,構建形成對外快速聯通“五橫七縱”的全新骨幹交通路網,對哈東現代物流産業帶和周邊縣市經濟發展發揮巨大的拉動作用。同步實施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通訊“六網並建”工程,分別投資3800萬元建設臨時用電和擴容電網,鋪設供水管線7.2公里,改造供熱管網125.7公里,新建燃氣源網4.6公里,新建供熱工程覆蓋面積450萬平方米,徹底改變了哈東地區無基礎管網建設的落後局面,讓百姓分享城市建設成果。

  隨著城區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管理更加規範、科學、有效,道外區健全長效管控機制,堅持不懈開展環境治“臟”、交通治“堵”、秩序治“亂”、窗口治“差”、設施治“缺”、生態治“污”等專項整治,對牌匾廣告、私搭濫建、亂貼亂畫、交通“三亂”等城市亂象整治成效突出,違法小廣告得到根治,交通秩序、市場秩序持續好轉。著力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住房、就業、社保、教育、醫療等推進南新街、大有坊街、武源街等5個棚改項目開工建設,陶瓷小區、寶宇天邑瀾灣等3個棚改項目安置房建設竣工,1.47萬戶居民回遷入住,回遷總面積56.84萬平方米。實施新一內澇地區整體搬遷改造,近萬戶居民居住條件將得到徹底改善。城區健身設施和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實現全覆蓋,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在優化城市環境秩序、扮靚城市面貌的同時,道外區全面實施凈化、綠化、亮化、美化工作。截止目前,維修區管道路430條,對全區56條街路實施精細化管理作業,打造116條“無積塵”示範街區和3個“無積塵”廣場;清理了107條二類以上街路17萬餘處亂貼亂畫,對73.8萬平方米污染墻體進行同色覆蓋,刷涂沿街桿體2,360根,美化工地圍擋3,800延長米;對100條街路和590個居民庭院環境進行徹底整治,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精品庭院”和“綠色樓道”;綠化建設面積97.4萬平方米,新植樹木11.1萬株;更換街路兩側、公園廣場燈具200余盞,安裝大功率墻燈609個,安裝景觀燈48盞;全國最大的知青主題文化公園建成竣工,打造2處街心公園和4處“百姓書屋”,使城區衛生更加清潔,城區環境更加有序,極大提升道外老城區的對外形象。

  城鄉一體化進程加速

  近年來,道外區大力實施“老城復興、新區崛起”戰略,以“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為目標,多措並舉推進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及涉農民生工程建設、龍頭企業建設、新農村建設,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快速發展,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

  涉農大項目穩步推進。農業項目是農村農業發展的龍頭,對直接拉動農民增收、改善農業生産環境、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增加農業生産科技含量具有重大意義。

  黑龍江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由省農科院和市政府共同建設的省市重點農業科技項目,計劃投資15億元。園區總體規劃為“科技創新、示範輻射、科技培訓、研發孵化、生産加工、環境友好、旅遊觀光、體驗農業”等八大功能定位,按照“一個景觀軸”、“一個綜合服務中心”、“八大功能區”結構佈局進行建設。現已投資9億元,所有功能區基本投入使用。

  道外區四鄉鎮歷來是哈市的重點蔬菜産區,經多年努力已實現由傳統向現代的跨越式發展,其中“新立萬畝露地蔬菜標準化示範園區”就是其中的寫照之一。目前,園區蔬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萬畝,全部推廣綠色無公害標準化生産配套技術,園區的農産品已經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産品的認證,胡蘿蔔註冊了“沃參”牌商標,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認證。園區年産胡蘿蔔、馬鈴薯、大蔥等蔬菜3萬噸,現有冬儲菜窖3萬多平方米,可儲藏蔬菜2.4萬噸。巧打時間差,不但使園區農民有效規避市場風險,更為其深加工奠定堅實基礎。

  龍頭企業一頭連農戶一頭連市場,只有龍頭企業強大起來,才能實現農民的穩步增收。近年來,道外區一手抓引進、一手抓發展,使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迅速、實力不斷增強,也加強了農民增收效應。

  天恒山現代農牧旅遊觀光基地項目,預計投資3.5億元,佔地面積為18.2萬平方米。建設“四大基地”,即牧業觀光基地、農業觀光基地、林業觀光基地、冷鏈基地,兩年來已完成投資2.6億元,完成了三大基地建設,農業觀光基地正在建設中。該項目對帶動當地農民就業、調整當地農業産業結構、增加農民增收渠道都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黑龍江省味丹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由民主鎮新立村投資建設,企業總資産1.1億元,是省內規模最大的蔬菜加工企業。2013年10月份開始試生産,2014年9月生産許可證獲批,現在正式開始生産,年需要鮮菜3萬噸左右。年産各種脫水幹菜2000噸,可有效安排當地農民就業 400人左右,年創産值1800萬元。

  天通農業玉米胚芽油項目,主導産品玉米胚芽油。企業設計加工能力3.2萬噸,實際加工原料總量62萬噸,主導産品産量2.6萬噸,産品主要銷往10省30市。年實現銷售收入4.2億元,上繳稅金794萬元。企業建有研發中心1處,擁有中高級科研人員16名,2013年通過香港國際STC品質檢測認證,産品可出口歐盟各國。

  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是現代農業生産的基礎。新仁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是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項目,計劃投資4.7億元,設計灌溉面積14.8萬畝。在實現“農田灌溉、排澇、防洪”等功能的前提下,改善沿江的生態環境,形成具有特色的沿江景觀帶。

  都市村莊項目,位於民主鎮勝利村小七隊,是省、市新農村建設的重點示範村,預計投入資金2.5億元,項目佔地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0970.11平方米,建設別墅87棟,安置村民76戶。一期農民已回遷入住,二期用於經營部分,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園林景觀道路工程部分完成,供電設計正在辦理中,年底交付使用。

  濱江濕地旅遊風景區項目,總投資5000余萬元。建設碼頭5處,購置遊船32艘。特別是今年新建的龍王島景區,給濕地旅遊增添了活力。濱江濕地兩處餐廳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800人就餐、400人住宿。景區內設有特色産品展示區,展示的産品是原生態綠色食品,自製農家大醬、綠色沾醬菜、大煎餅、各種鮮鹹蛋,還有糧食釀的小燒酒。

  該項目解決200多因大頂子山截留失地農民就業問題。濱江濕地每年接待遊客10多萬人次,年創收入300多萬元。國際城市比基尼小姐大賽在這裡取景拍攝,亞洲50家新聞媒體到此採訪,這裡還是哈爾濱濕地節、哈爾濱啤酒節的分會場,同時每月都將舉辦不同主題的濕地節活動,受到中外遊客的歡迎。

  解決農村地區及居民的生活環境、交通狀況及飲水住房等問題,是道外區民生工作的重點。今年開展的城鄉結合部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是今年哈市的重點整治工作之一,為此市區共同投資668萬元,以哈同公路、天恒大街及沿線涉及的六個村屯社區的“治臟、治亂”為主要目標,目前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並初見成效。

  團結鎮紅光村通村公路及三座危橋改建工程,包括團結鎮紅光村通村公路21.5公里,巨源鎮創業橋、通巨橋及永源鎮躍進水庫橋三座危橋改建工程98.62延長米,計劃總投資450多萬元,目前已完工並通車使用。

  農村飲水安全項目,2015年5月7日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水源井8眼,水處理工程3處,鋪設管網38000米、新建井房8座及供水設備8台套。工程已全部完工,解決了巨源鎮、永源鎮10個屯、1個學校48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確保貧困戶住房安全,為他們提供最起碼的生活保障,是道外區農村“兩房”改造的核心。今年,道外區申報危房改造264戶、改造泥草房150余戶,改善了群眾居住環境,確保居住安全,2013年以來改造建成的“兩房”全部都是建築面積60平方米以上,推廣使用太陽能、複合墻體、空心磚、陶粒砌塊、苯板、塑鋼窗、地下燃池等農村節能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産品的新型環保住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