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連古建築之最及民族文化傳承

  • 發佈時間:2015-02-04 06:34:04  來源:大連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哈蒙

  由本報聯合中國銀行遼寧省分行、大連理工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共同推出的“中國銀行·看大連古建築”活動已連續刊登兩期。獨具古典風格的古建築風韻猶存,清新秀麗的建築風景讓人心情盎然。自首期開始,古建築的故事在業內和讀者中廣為傳述,閱讀量日益遞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大連古建築,重新認識大連。

  今日,“中國銀行·看大連古建築”第三期傾情推出兩個大連之最古建築——橫山書院和永豐塔,及穆斯林的信仰建築清真寺。為大家展示大連古建築的獨特景觀及民族文化。

  中國傳統清真寺的傳承:清真寺

  據《大連市誌·宗教志》載:清崇德六年(1641年)前後,河北滄州地區青縣和滄縣的尹、戴、馬、回等姓回民,遷徙到復州城居住,並於清順治六年(1649年),在復州城西南隅開始籌建清真寺,到順治十三年建成,建三間草房為清真寺大殿供禮拜之用,同時還建了幾間草房做水房和阿訇的住宅,並在寺的北側打水井一眼。光緒六年(1880年),對清真寺進行了擴建和維修,在水房的北側又建7間草房做倉庫。清代著名的回族將領左寶貴將軍在遼南地區視察防務時,經過復州城來寺禮拜,參觀時贈“萬化朝真”匾額一方。復州城清真寺的建築單體,遵循中國傳統清真寺的一般特點,既屬於中國古典建築的建築形制和結構體系,又帶有明顯的中國北方傳統建築風格。在寺院建築不斷擴建改造的過程中,依照穆斯林的信仰和北方地區的地域特點進行了富有創造性的融合,體現出較高的建築文化特色。復州城清真寺的主建築是卷棚前殿連接禮拜大殿與窯殿(即天房),坐西朝東,大殿總面積約為500多平方米。 卷棚前殿面闊五間,進深兩間。整體建築面闊20余米、進深30余米;禮拜大殿坐西面東,三明兩暗,有三十二根柱,平面柱網為等距佈置,尺寸由外向內遞減。大殿殿內舉架高大,空間敞亮,梁柱整齊規一, 屋面無舉折,人處其中,心中頓覺空明。

  大連最早建立的書院之一:

  大連之最古建築之橫山書院

  橫山書院坐落于復州城西大街的中部,原為清代復州城防守尉顧爾馬渾的府第,周邊多為深宅大院。其所在的西大街從古至今都是復州城最繁華最具地方特色的街巷。橫山書院是大連地區最早建立的書院之一,同時也是遼南地區唯一保存下來的古代書院遺存。橫山書院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即1844年,最早是由復州知州張鞠人倡議地方紳士名流義捐,將原復州正紅旗城守尉顧爾馬渾的府邸擴建而成的書院房舍。因復州城東的橫山是復州境內最高山峰,書院又為復州城最高學府,故名“橫山書院”。橫山書院總佔地面積約2516平方米,主要以合院式佈局為特點。合院式佈局在造型上、空間上都呈現出左右均等、中軸對稱格局,暗合傳統審美觀和禮制觀,規整嚴謹卻不顯單調,因而被廣泛應用於書院佈局。

  大連現存最古老的塔:

  大連之最古建築之永豐塔

  永豐塔位於大連瓦房店市復州城東南遼代土城遺址上,建於遼代興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西元926年遼滅渤海國,先後將扶余、永寧、豐水等縣部分居民遷至今瓦房店地區,居民為紀念祖籍,不忘故土,以扶余縣的“扶”字,將當地命名為“扶州”,後改復州;又分別取永寧縣的“永”字,豐水縣的“豐”字,命名塔名,稱永豐塔。永豐塔是大連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塔,為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式青磚塔,由塔座、塔身、塔檐、塔頂四部分構成。原殘高21.43米,塔身直徑8.44米,經過千年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已嚴重風化破損。2000年曾按原貌修復,2003年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塔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實心塔,磚木結構,塔高28.45米,周長31.36米。其中塔基高2.2米、周長28米。永豐塔為我們研究遼代建築及其宗教提供了珍貴資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