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轉企”是袈裟還是涅槃
- 發佈時間:2015-02-04 00:32:5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個體經營戶到小微企業掌門人,再從小微企業自動降級為個體經營戶,“個轉企”在糾結中前行。
南京鼎亦優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姜一斌告訴記者,他以前是從個體經營戶幹起的,在金橋市場開了一家店面,銷售各式燈具、五金以及小家電等産品,當時覺得很滿足。
後來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姜一斌作為個體經營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由此帶來了銀行貸款受限制等一系列的困難。“個體戶註冊雖然容易,成本低,但是也有難處。以前,像我們這樣的老闆,想到銀行貸款擴大經營規模,那幾乎不現實。因為沒有註冊公司,在銀行眼裏,‘個體戶是不太可信的’,也不能像企業那樣,通過貨物抵押等方式獲得貸款。”姜一斌説,也會有朋友或者老顧客介紹大的客戶和企業購買店裏産品,但是都因為對方覺得自己是個體經營戶,規模不夠缺乏信任資本而取消了合作。
面對逐漸遇到的發展困難,姜一斌于2008年由個體戶經營轉成了企業經營。“自從轉成企業後,不論是規模、形象還是內部管理,整體感覺和以前不一樣,和一些大企業的合作我自己覺得也更有底氣。”姜一斌這樣告訴記者。目前,當地所有針對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他都能享受到。
徐彩虹目前正在鼓樓區山西路愛覺明眼鏡店。她説,自己從事眼鏡行業已經十多年了,經營這家眼鏡店也已經有六七年。
談起幹個體的感受,徐彩虹説,剛開始也不容易。“因為眼鏡行業和其他行業一樣,要想生意好,必須要口碑和時間的積累,其實眼鏡這個行業也是講究技術和服務的,我的店裏來的顧客無論消費多少錢,我們都會注重服務,免費驗光、免費清洗眼鏡等。隨著店裏很多增值服務和時間的推移,生意慢慢好轉,現在老顧客很多,經營很不錯。”徐彩虹説:“過完春節,我要擴大經營規模,在南京多開幾家連鎖店。”因為按現有規定是個體工商戶是不能開設連鎖店的。只有把個體性質的營業執照轉型升級為企業營業執照,才可以開設連鎖店。
一位茶葉店的老闆趙先生告訴記者,最早自己也是個體戶,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後來註冊成了公司,但是因為隨著近兩年生意的蕭條,他又登出了公司的營業執照,轉成了個體營業執照。
趙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是公司的時候,他的茶葉店裏是6個人,包括他們夫妻二人,但是從2013年開始,生意不好,他要負擔每個月1萬元左右的稅額,加上4名員工的每月工資1萬多元,到年底他們夫妻二人只賺到凈利潤6萬元。
2014年初,趙先生選擇從企業轉回個體。“現在我要繳納的稅額很少,淡季的時候甚至不用繳納稅額,就我們兩個人在店裏忙,經營成本降了,壓力也小,一年下來比經營企業略好一點。”趙先生説。當記者問他,以後是否會轉成企業經營,趙先生表示還要看市場經營情況,如果市場好,以後會有可能。
對此情況,一位工商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工商部門也一直在推進個轉企的工作,但是進展速度並不快。”主要原因是對於個轉企,法律法規沒有強制約束,也有部分個體商戶思想觀念比較保守,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並且擔心轉為企業之後費繳納額度以及運營增加導致不願意轉成企業。
中央門商貿區管理委員會的副主任張陽對記者説:“個轉企從長遠角度來講是一個趨勢,引導個體工商戶‘個轉企’,是促進地方經濟增長、規範市場競爭秩序、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他還希望在加強對轉企個體商戶政策扶持的同時,必須強化對個體商戶的監督管理,確定“個轉企”的重點行業、重點對象,比如對經營規模較大餐飲等個體商戶,作為轉企重點對象。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突出宣傳企業與個體戶的對比優勢以及政府在用地用工、融資貸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記者看到,在“個轉企”進程中,不乏存在為了追求數字的“激進”之舉,一些還尚未具備轉型條件的個體戶,也倉促地成為企業。對於這個問題,需要政府堅持“量質並舉”的原則,在引導“個轉企”的過程中,政府的優惠措施顯然不少,但轉型後的貼心服務也不可或缺。針對已經轉型的個體戶,政府要積極開展幫助和指導工作,尤其是要幫助企業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開展合同管理、品牌建設、信用提升、抵押登記融資等工作,使其以更快的速度成長起來。新生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總有困惑,如何想出解決之道,乃是關鍵。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