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改革創新是農業現代化根本動力
- 發佈時間:2015-02-02 07: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伴隨著2014年“三農”工作穩中有進的腳步,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鼓舞了全社會對“三農”工作更上層樓的熱情與期望。“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鮮明主題,勾畫出新時期農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在於農業現代化,指明瞭農業現代化的根本動力在於改革創新。這是黨中央對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我國“三農”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新機遇高瞻遠矚的深刻認識與全面準確的戰略部署。
以改革創新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是由新時期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外在條件決定的。新世紀以來,我國“三農”工作取得了糧食生産“十一連增”、農民增收“十一連快”,同時主要農産品保障水準和科技支撐能力大幅提高的巨大成就。但進入新常態之後,一方面農業農村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矛盾、新問題與新困難,農業現代化需要解決的糧食安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幾大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另一方面,農業農村發展又面臨許多新機遇、新潛力與新途徑,從農産品供求、農業投入補貼,到農業人口轉移等各方面都承載著新變化與新希望。
面對這種新老問題交織、新舊矛盾交匯的格局,需要我們有新思路、新視野與新手段,根本的辦法和出路只有一個,就是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從保障糧食安全來看,這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核心要務。這些年,雖然糧食持續增産,但糧食供應緊平衡的格局並沒有徹底改變,制約糧食産能提高的新舊因素還有很多。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加快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制機制,這就要求我們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在堅持農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推進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在農業規模經營與土地流轉方式上找到更多可行、可靠、可持續的辦法。
從農業增效來看,轉方式、調結構是當前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緊迫任務。對農業生産來説,有沒有效益、效益高不高是決定農民從事農業生産的最終因素,也是農業現代化發展好壞、快慢的直接檢驗。現在的問題是,由於投入持續增高,帶來農産品成本不斷上漲,價格提升空間受限,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業生産效率低。改變這一格局,必須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科學確定我國主要農産品供給水準。但是,這種調整不能像過去那樣一調整就把糧食調下去,而是要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合理安排農業産業産品發展優先順序。
從農民增收來看,雖然整體上有了明顯提高,但相比城鎮居民收入差距、相比經濟社會發展對農民增收提出的要求,任務還很艱巨,而新常態下增加農業投入補貼受到的制約更多。因此,解決農民持久增收,除了從農業內部挖潛力,還需要在提高農民財産性收入上想辦法,通過農村集體産權、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盤活農村土地、房屋、林權等“沉睡”資源。
從農業可持續發展來看,生態環境束縛和資源條件制約兩道“緊箍咒”越來越緊,拼資源、拼投入、拼生態環境的傳統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改變粗放式發展刻不容緩。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發展可持續,農業必須可持續。
回首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歷史進程,正是因為改革創新,才有了農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農業現代化的美好前景,唯有改革創新,才能形成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合力。(經濟日報評論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