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奶牛村,一半奶農賣牛轉行

  • 發佈時間:2015-02-02 07:35:58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調查

  倒奶澆地、賣牛殺牛……去年底曝出的奶農“賣奶難”備受關注,當這種“關注”逐步退潮時,記者1月中下旬在徐州調查發現,儘管農業部近期提出“鼓勵奶企收購,善待奶農”,但奶企標準提檔升級,自建奶源基地,而且,隨著奶源市場擴大開放,更多進口更便宜、更安全的洋奶時,徐州“奶牛鎮”、“奶牛村”的奶農們困局難破,不少中小散戶賣牛轉行。

  國內競爭國際化,正在波及農産品養殖、加工領域,小農經營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散戶養牛,還能支撐多久?提桶賣奶,會不會成為絕唱?這,不只是擔憂。

  “賣牛,就像要我的命!”

  “賣牛吧。”徐州市銅山區張集鎮孟莊村奶農劉廣芹近期已賣掉50多頭奶牛。養了30年奶牛的她,成夜睡不著覺。“賣牛,就像要我的命!”望著剩下的180多頭牛,她勉強擠出笑容,“養它們,每天要花四千多塊錢。不行,還得賣!”

  去年底,合作多年的伊利公司告訴劉廣芹:今年1月底合同到期,不再續約。她家每天近2噸的鮮奶眼看沒了去路,她聯繫幾家奶企,還是沒人要奶。她想不明白,去年初,多家奶企在求她搶奶,有的甚至開出每公斤6元的高價,她都沒賣,足足比現在高出近2元。“便宜一些賣還不行嗎?不能一點不收啊。”

  1月上旬,當地農業部門曾向劉廣芹等奶農詢問情況,勸他們“再等等”。劉廣芹可等不起。她所在張集鎮,依託維維集團帶動,前些年提出打造全省奶牛産業第一鎮。鎮裏有個萬頭基地、兩個千頭基地和近300家中小散戶,被稱為“滿天星”。如今,“滿天星”星光暗淡,村民們説“不少人不養牛了”,而當地政府部門也承認奶農們“情況不太好”。

  維維第三牧場是鎮裏的千頭基地,記者看到,牛棚里長滿荒草,已是“人去牛空”。留守工作人員説,他們去年就把牛轉運到集團其他基地。他表示,全鎮奶牛數量下降明顯,估計只剩四五千頭。此前,當地最多曾有1.3萬至1.5萬頭奶牛。

  規模更小的散戶情況更糟。説到養牛,徐州市雲龍區潘塘鎮姜樓村奶農程建新臉一沉,“養不下去了,27頭牛都賣光了,準備過了年去打工。”當初買一頭奶牛上萬元,現在七八千元也得賣,再拖下去,都賣不上價。前些年行情好,一頭奶牛一年能掙6000元,村裏冒出四五十戶養奶牛,去年下半年行情急轉直下,他們這個奶牛村一半奶農都賣牛轉行了。

  “穿乾淨些,希望賣個好價錢”

  “每天産奶量要4噸”“牛棚要長100米,寬32米”“保證奶牛有吃食、睡覺和活動的場地”……這是伊利今年開給劉廣芹的最新續約條件。她的奶牛場只能達標一半。

  “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後,奶企提高收購標準已成常態,而且更多依靠企業自建基地奶源。徐州綠健乳業公司副總經理徐化春説,他們每天採購150噸左右鮮奶,全是“基地奶”,不再向散戶收購;維維集團奶源部部長朱修良説,企業每天用500噸鮮奶,七成來自全國10多個基地,剩下由4家大戶提供。“用大戶奶方便管理,品質更能保證。”

  市場變化,倒逼中小奶農主動適應。劉廣芹的奶牛場跟著提檔幾次。“我們這有攝像頭,伊利能監控到,還有儲奶罐、飼料機和自動擠奶設備,砸進去幾十萬啊。”不過這一次,受困于資金和土地所限,她力不從心了。

  劉廣芹的奶牛場,在散戶裏條件算好的,那半個足球場大小供奶牛活動的空地就讓小戶很羨慕。姜樓村奶農李文洋的13頭奶牛,常年拴在鐵鏈上。牛舍只有200平方米,奶牛吃喝拉撒睡全在這裡,活動區域只有那個一米多長鐵鏈的距離,這也是散戶養殖的常見景象。

  雖是寒冬,牛舍裏依然氣味刺鼻,李文洋正蹲著給牛擦身。每擦完一頭牛,他就用簡易吸奶器“收奶”,早中晚三次,一天能收近300斤,放到冰櫃裏,等到第二天一早賣。

  1月15日早上7點半,李文洋推著三輪車,把三大桶奶拉去村頭奶站。出門前,他特意換了件衣服,“穿得乾淨些,希望能賣個好價錢。”他跟村裏奶農們一樣,都只養一二十頭,飼養條件簡陋,沒有奶企跟他們簽合同,全靠奶站二道販子收了轉賣給奶企。當地奶站工作人員説,隨著市場門檻抬高,生意越來越難做。

  上秤,開票,李文洋賣出290斤,每斤1.7元。他還拿不到錢,要到月底結算。他拿出揣在身上的一疊奶票,直嘆氣,“價格越來越低,奶站開價多少我們都得賣,不然就毀手裏。奶裏只要有點雜質,他們就拒收或者壓價。”李文洋打算賣牛退出,但想到去年才貸款新添兩頭牛,有些不甘心。

  和散戶艱難度日不同,大戶經營相對穩定。沛縣綠潤奶牛合作社整合10多家散戶,有集中飼養場地150畝,養殖奶牛700多頭,每天産奶6噸,定向賣給綠健乳業,每公斤4.5元。合作社負責人張興甲説,他們是綠健奶源基地之一,有合同保障,享受保護價。在徐州,像這樣的大戶“基地奶”,價格都維持在每公斤4元以上,不愁銷路。

  “我們只給孩子喂洋奶”

  散戶奶農跟不上奶企要求,被市場邊緣化已成趨勢,而從消費終端來看,進口奶受青睞,又放大李文洋們生存危機。

  家住徐州新城區的曲帆,兒子13個月大,用的奶粉由日本和英國親戚代購,而她喝的是網購法國奶。“一盒200毫升,只賣2.4元,比國産奶還便宜。”曲帆只是工薪階層,她説“三鹿奶粉事件”後,很多朋友跟她一樣,對國産奶不放心,“我們只給孩子喂洋奶”。

  在徐州卜蜂蓮花超市,13個品牌奶粉中,9個是洋品牌,超市每月銷售奶粉30萬元,洋品牌佔20萬元,佔比已從幾年前的一半增至三分之二。去年前11月,全國進口奶粉88.4萬噸,同比增兩成;去年前10月,國內乳製品産量2198萬噸,同比下降0.04%。隨著我國和紐西蘭、澳大利亞簽下自貿協定,奶粉進口逐漸放開,國內奶農面臨更大考驗。

  紐西蘭、澳大利亞擁有眾多天然牧場,飼養條件優越。紐西蘭有1.16萬個奶牛場,平均佔地131公頃,平均只放養360多頭奶牛,而且與乳企緊密合作。這個優勢,是國內奶農無可比擬的。

  “現在不少液態奶是用進口奶粉製成的復原乳,這減少鮮奶需求。”朱修良説,國內每公斤鮮奶成本三四元,而用進口奶粉做復原乳每公斤只要2.1元,造成不少企業收購鮮奶動力不足。液態奶,用鮮奶還是復原乳做的,應明確標注,如果這一塊能規範,會促進鮮奶收購。

  省奶業協會1月中旬召集省內大型乳企座談,希望企業儘量多收奶,能續約的就續約,不要趁機壓價。協會秘書長孫宏進坦言,他們不便強制要求,只能起協調作用。徐州農業部門也在協調本地乳企,保證生鮮乳收購。

  此次鮮奶賣難,散戶受衝擊更明顯。江蘇20萬頭奶牛,四分之一在徐州,當地養殖50頭以下的散戶即佔一半。散戶被淘汰出局,這種趨勢早已開始。2012年至今,徐州奶牛數量逐年下降,兩年減少2萬頭左右。2008年前,徐州奶農最多曾有五六千戶,經過“三鹿奶粉事件”衝擊,散戶已被刷掉大半。當地農業部門估計,此次衝擊後,預計只剩千余戶。

  規模小、低水準的小農經營必須轉型,組建合作社,以規模化經營,提高技術標準、保證奶源品質,如此才能提升博弈能力,與奶企建立利益共用機制,應對市場波動。有多少散戶能跨過這一步?徐州市農委畜牧處處長蔡俊祝認為,這只能交給市場去回答了。

  本報記者 王 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