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甘藍育種技術獲重大突破

  • 發佈時間:2015-02-02 07:32:1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遠研究員主持完成的“甘藍雄性不育係育種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新品種選育”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該成果是甘藍育種技術的一項重大突破,對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和提高行業競爭力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發現甘藍顯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源並成功建立了育種技術體系,為蔬菜雜種優勢育種創建了一條先進實用新途徑;雄性不育係規模化制種成功,推動甘藍類蔬菜雜交制種由自交不親和係到雄性不育係的歷史性變革;自交親和、抗枯萎病、耐裂球等育種目標的實現,以及顯性雄性不育源在多家科研單位中的推廣應用,對甘藍類蔬菜育種起到引領作用;實現了甘藍新品種的更新換代,提高了國産蔬菜種子的競爭力,促進了蔬菜週年供應和民族種業的發展。

  據了解,“中甘21”,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春甘藍品種,2012年、2013年農業部唯一的甘藍主導品種。想必春季市場上買到的甘藍,十有八九會是這個品種。然而,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甘藍是我國主要蔬菜,年種植面積約1400萬畝,而本世紀以前95%以上為自交不親和係配製的雜交種,該途徑存在易出現10%以上的假雜種、人工蕾期授粉繁殖親本成本高(每公斤種子4000元)等缺陷,原有甘藍品種的品質、抗性等不能滿足當前蔬菜産業需求。因此,尋找甘藍雄性不育源,選育優良雄性不育係,創制優異骨幹係,實現雄性不育係規模化制種,建立甘藍雄性不育育種技術體系,配製優質、抗病、抗逆甘藍新品種,是甘藍育種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從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藍青花菜育種團隊就開始進行甘藍雄性不育研究。歷經30多年的努力,利用發現的雄性不育源,建立了甘藍雄性不育係育種技術體系,選育出優良的甘藍雄性不育係,配製出“中甘21”、“中甘192”、“中甘17”等6個甘藍新品種並在全國25個省(區、市)實現規模化制種,累計推廣近1000萬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約30億元。李海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