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育種是為了播種

  • 發佈時間:2014-08-15 05:59:5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一輪種業改革令人關注,核心就是要逐步確立企業商業化育種的主體地位。湖南是全國最早推動商業化育種的省份之一,這裡有亞洲最大的種業企業隆平高科,也有省部共建的育種平臺華智生物公司,還有眾多充滿活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企。湖南進行商業化育種對我國其他地方有何借鑒意義?記者來到湖南進行調研。

  種企為誰育種

  見到楊遠柱的時候,他正在隆平高科長沙關山基地,進行水稻不育係花粉育性鑒定。15年前,楊遠柱從湖南省株洲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的位置辭職,投身企業。如今,他已是隆平高科副總裁兼種業科學院院長。他回憶,在農科所的時候,一個單位多課題,一個育種專家帶3至5個人參與到育種的所有環節,課題之間、單位之間重復著同樣的研究。農科所育種週期長、效率低,被稱為“家庭作坊式”育種。

  “這種課題式育種,育種目標大多是專家根據科技主管部門下達的項目指南或個人喜好而定,並非根據市場和産業需要。選育出很多好看卻不中用的品種,這些品種技術指標很高,商業化開發價值卻很低。”楊遠柱説,有的水稻育種課題要求3年內選育增産10%以上的品種,但不明確在什麼條件下增産10%以上,且對抗病蟲性、耐逆性等不作明確要求,也不關心品種的商業化價值。

  楊遠柱認為,商業化育種的目標必須堅持市場導向和産業需求。長江流域一季稻種植面積在1.2億畝以上,一季稻種子利潤率相對較高。因此,隆平高科種業科學院重點育種方向就是一季稻。楊遠柱以前的研發優勢在雜交早稻領域,2007年,他對研究方向進行了調整,重點突破雜交一季稻。通過7年的努力,他選育出“隆兩優”、“晶兩優”兩大系列優質高産雜交中稻組合。

  據了解,隆平高科專門設有育種方向決策委員會,研發人員佔三分之一,公司決策層、生産人員和銷售人員佔三分之二。湖南省種子管理局局長周志魁説,種子企業成立由科研、生産、行銷等人員組成的品種選育決策委員會,綜合生産特點、經濟性狀、消費者需求等指標確定育種目標。選育什麼樣的品種,要綜合市場需求、産業需要、消費者喜愛等因素確定。

  團隊如何育種

  商業化育種講究團隊作戰和資源共用,科研人員就是一顆顆螺絲釘。楊遠柱認為,商業化育種把育種的各環節分解,就像汽車企業一樣,不同的車間製造不同的零件,最後進行組裝,真正實現“大規模、高通量、標準化”育種。

  “去年,不育係選育組新定型120個不育係株係,恢復係選育組新定型100余個恢復係株係。我把這些新親本交給組合測配組,要求他們配製1萬個以上新組合。今年中試部對這些新組合進行優勢鑒定和抗性鑒定,從中篩選出符合育種目標的優異組合,然後把優異組合的親本交給小面積制種組,生産出合格的種子,再將合格種子交給中試部,安排在不同的區域育種站進行品種測試。”楊遠柱介紹説。

  採訪中,不少種企表示正在積極吸引科研院所的人才加盟,但也存在一些科研人員不適應企業的情況。隆平高科産業總監龍和平説,企業工作量大,1個人負責的地頭往往是科研院所的幾倍。有些從事業單位過來的育種人員,會因不適應企業的工作節奏和育種觀念而選擇離開。

  周志魁説,在育種方式上,湖南種業已從單個育種人員負責篩選、配種、品比等選育全過程向工廠化育種轉變。從事科研育種的人員進行內部分工,有的負責親本選育,有的負責配組,有的負責品種測試,各個環節密切配合,組成一個商業化育種體系。

  育種怎樣創新

  “我國從事農業基礎研究的人數居世界第一,傳統育種科研人員超過20萬人。”華智水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健説,我國農業基礎研究和傳統育種水準處於世界先進行列,之所以沒能夠創造出世界一流的種業,關鍵在於我國大多是靠經驗育種,分子育種技術落後,生物技術研發平臺缺失。

  華智公司是由農業部重點支援、國內多家水稻種業骨幹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的水稻分子育種平臺,去年落戶湖南,為廣大種企提供包括分子育種技術、種質資源創新、品種測試與評估等方面的服務。農業部鼓勵華智公司從國外引進高端人才,全面整合人才、技術、資源等科技要素。今年3月,有16年國際種企工作經驗的張健歸國就任公司總經理。

  “我國種企普遍規模較小,單個企業無力承擔持續高強度的分子育種技術開發與投入,種企共建分子育種技術開發平臺是很好的辦法。”張健説,平臺將使傳統的經驗育種模式與分子育種相結合,可由表及裏地辨別出控制植株外表性狀的基因,精準快捷地進行育種。

  多位育種專家告訴記者,我國科研院所對育種理論與方法創新、種質資源創新和種業關鍵技術的研究還不能滿足種企商業化育種的需要,對整個行業育種創新的支撐力度明顯不夠。我國長期保存的42萬份種質資源中,開展了抗病、抗逆等重要農藝性狀鑒定的資源只有30%,育種種質資源的原始創新少,有利用價值的新基因匱乏。

  農業部種子局副局長廖西元説,要加強育種理論、技術、方法、材料創新。借鑒發達國家種業發展的成功經驗,轉變育種理念和思路,充分利用分子育種等現代技術和方法,逐步改造傳統育種,加大種質資源深度鑒定和評價力度,創制優異育種材料,切實提升育種水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