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育種研發後補助怎麼給?

  • 發佈時間:2014-09-01 07:31:4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澎

  隨著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改革的不斷推進,育種研發在種業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科研經費的投入形式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2013年11月,《國家科技計劃及專項資金後補助管理規定》出臺,2013年底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明確指出要開展種業領域相關研發活動後補助。今年8月13日,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全國現代種業發展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啟動新品種後補助,農業部正在會同科技部、財政部就新品種後補助的範圍、方式、額度等,進一步研究出臺具體操作指南。”

  育種研發後補助——

  不光要出品種,品種還得有面積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劉平在談到育種研發經費時説:“後補助的形式早在‘九五’‘十五’期間國家科技部和農業部就有過嘗試,只是當時給的錢少。”

  後補助對於當時的品種更新換代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農産品的品質也隨著新品種的不斷産業化而被人們所重視,據悉,“九五”和“十五”期間,獲得後補助的品種中就有44個後補助新品種推廣面積超過了1000萬畝。

  “要發揮市場在種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科研育種後補助就可以根據品種的實際種植面積作為參考。”劉平説,“我建議每年或幾年進行一次,按照品種的實際種植面積,給予面積大的品種研發團隊一定的資金補助,實際種植面積越大補助越多,每畝地可以根據作物類型不同區別對待,視財政情況按面積每畝補助0.5元~1元不等,蔬菜可以補助的標準高一些。這些資金70%~80%要在監督機制下繼續用於育種研發,剩下的20%~30%可以用於直接獎勵育種團隊或個人。”

  “把成績作為依據來評價科研成果,是非常可取的、也是非常科學的。”中國種子集團副總經理田冰川評價説。用現實貢獻作為衡量標準為下一步研究贏取資金,可以説是科研育種後補助與以往科研經費發放形式最大的不同之處。“不光要出品種,品種還得有面積!”劉平強調道。培育出新品種後,通過審定還不能代表這個品種被市場接受,實際種植面積才是反映一個品種優良的最直觀指標。

  “一個品種的成功推廣,有三個重要因素:首先,品種具有優秀性狀是毋庸置疑的;其次,制種、加工等技術研發到位才能保證種子高質高量的生産;第三,新品種的産業化推廣也是非常重要的。”田冰川説,“‘研産銷’是一個優秀品種的三個重要支撐點。”

  營造公平的環境——

  讓市場對育種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

  一個公平的環境,可以讓市場更有秩序,品種和智慧財産權有序流通。“一視同仁是至關重要的,育種研發後補助不應限制單位性質,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甚至是個人,只要培育出大面積推廣的品種,就應該得到後補助。”劉平説,“這對種業內的育種團隊和育种家是最公平的,這才體現了市場對育種資源的配置起決定性作用。”

  與育種科研立項事前補助相比,後補助的形式更加簡單,管理環節也相對更少。申請立項、項目審批、結題驗收各個環節都需要專家評審、嚴格把關,而後補助跳過了這些環節,直接考察實際結果,憑事實説話,以面積論英雄。“當然,‘一刀切’的後補助也是不利於任何一類科研項目實施的。”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馬鈴薯育種專家謝從華説,“基礎性研究項目需要較長的過程和較大的投入,承擔單位往往無力獨自承擔全部事前科研經費。”

  實際種植面積是考量品種優劣、市場接受與否的重要指標,除此之外,新品種的科技含量、育種方式的創新,也可以作為補助的重要參考。“當前,市場上有很多相似性很強的品種,僅僅因為幾個基因的差異就被視做不同品種出售,也並不罕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説,“如果能將科技含量等因素也作為參考加入後補助體系,可以更好地推進育種研發的進步,也有利於智慧財産權的保護。”

  “育種研發後補助可以有效激勵企業加強自身智慧財産權保護。”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濤説,“以實際面積論‘英雄’的方式,給企業維護智慧財産權和打假帶來了巨大的外在動力。”

  “科研育種既需要激勵,也需要壓力。”趙久然談到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時説,“科研院所是這樣,企業也是這樣的。科研育種後補助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地激勵作用,科研人員和團隊再接再厲;另一方面,由於面積作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所以育種團隊不光要出品種,還要出好品種。”

  育種投入不斷加大——

  當企業可以“跑”的時候,就要放開手了

  “十八大以來,企業在種業中的主體地位不斷被強調,這種主體地位還處於探索和構建階段。就企業而言,育種研發在前期投入上還依然需要一定的國家支援。後補助的形式有很強的帶動力,能有吸引激社會資本和企業更多的投入到育種研發上。”田冰川談到種企育種研究時説道。

  企業要坐穩育種研發的主體地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育種主體地位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轉移到企業中。”劉平説,“近年來,種子企業越來越重視智慧財産權,品種保護申請量越來越多,這還不能簡單地説企業已經成為育種的主體了。”

  在今後的種業發展道路上,商業性育種會越來越多的依靠企業,各類扶持政策也在助推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的發展。“對種子企業而言,國家的扶持是為了讓企業走上良性發展的正軌,通過政策來刺激企業加大自身的科研育種投入。”趙久然説,“當企業可以‘跑’的時候,就要放開手了。”

  近年來,國內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在科研育種上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記者了解到,中國種子集團近3年在育種研發上的資金投入都超過了1億元,2014年的育種研發投入預算更是達到了1.8億元。

  連結·後補助

  後補助指從事研究開發和科技服務活動的單位先行投入資金,取得成果或者服務績效,通過驗收審查或績效考核後,給予經費補助的財政資助方式。前款所稱的單位,是指在中國大陸境內註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後補助包括事前立項事後補助、獎勵性後補助及共用服務後補助等方式。

  事前立項事後補助指單位根據科技部發佈的國家科技計劃或專項項目指南,結合自身研發需要提出申請,按照規定的程式立項後,單位先行投入資金組織開展研究開發活動,取得成果並通過驗收後給予相應補助。

  獎勵性後補助是指單位根據市場需求及自身發展需要先行投入資金組織開展研發活動,取得了有助於解決重大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技術成果,經審查驗收通過後,給予相應補助。

  共用服務後補助對面向社會開展公共服務並取得績效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經科技部、財政部績效考核通過後,給予相應補助。《國家科技計劃及專項資金後補助管理規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