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企文化急需植入“內核”

  • 發佈時間:2015-02-02 00:32:0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深入持久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將其引入民企文化建設,幫助民企煉就精神內核,促保廣西非公領域實現“兩個健康”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聯近年來結合“四信”教育常態化機制的建設,成立了民營企業文化建設課題組,廣泛深入各行業的民企進行調研,考察企業文化建設軟硬體環境,從企業文化建設領導體制、運作機制、規劃任務、文化體系、基礎設施、宣貫措施等多個方面系統詳細地了解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情形和落實效果,以期儘量全面把握全區各類民企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實踐的狀況,並對深入開展民企文化建設提出參考對策。

  五大特點值得肯定

  調研顯示,廣西民企歷經30多年改革開放的發展沉澱以及市場經濟的長期錘鍊,從數量到品質都獲得了明顯提高,以出資人為主的企業經營管理隊伍,其知識結構、科技素養、管理水準、經營能力等各方面素質也大幅提升。儘管全區民企文化建設總體上還處在探索發展階段,但已呈現出工商聯繫統有序推動和企業主體努力實踐相結合的良好態勢,越來越多的民企開始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而經過實踐積累,廣西民企文化建設正從自發走向自覺、從表層走向深層,現階段呈現出五大值得肯定的特點。

  一是“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企業文化內核有機結合”。許多民企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不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其中,而且以自身不斷發展的實踐,推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如柳州市方鑫汽車裝飾件有限公司通過確立“發揮黨建引領力,潛心打造軟實力,黨建攜手企業文化建設,共同助推企業建設發展”的企業文化發展思路,全面貫徹“嚴謹、務實、創新、超越”的企業精神,形成了一種為企業員工所認同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規範,有效推動了企業的全面、協調、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梧州中恒集團充分發揮內部各黨派人員的積極性,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同心”教育實踐活動,團結全體員工一道創業、攻關,近年來發展迅速,被列入2013年胡潤慈善榜第22位。

  二是“注重宣揚品牌優勢,以品牌建設促進企業文化發展”。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眾多途徑當中,品牌作為品質和信譽的代名詞因其最易引人注目而備受廣西企業經營者看重。

  三是“注重對承擔社會責任、享有良好社會信譽的宣傳”。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就是擴大社會影響和贏得社會信譽的過程,宣傳自身企業勇擔社會責任符合時代潮流,利於企業良好形象的樹立,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建立優勢。在這方面,廣西民營企業普遍做得比較好。

  四是“注重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經營效益的互動雙贏”。企業文化要與企業經營效益互動,才能獲得發展的源動力,才能獲得企業負責人和員工的高度認同。如桂林市星達電子行銷有限公司經過近20年的企業文化建設,最引以為自豪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是擁有了一支正直、積極進取的優秀團隊,員工在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企業價值觀強勢引導下形成合力,增強了企業的執行力和工作效率。

  五是“企業文化建設的載體形式多樣化”。不少企業創新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形式和載體,賦予了企業文化建設新的內涵,在宣傳手段上也緊貼時代脈搏,引入了網路資訊化渠道。

  三大問題不容忽視

  與此同時,也有些民企在法人治理結構、經營理念、管理模式、人才隊伍等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文化建設意識淡薄,以犧牲社會公眾利益和企業內部職工利益為代價、單純追求經濟利益的現象屢禁不止。從整體來看,廣西民企文化建設主要存在三大問題:

  企業文化建設發展不平衡,部分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對文化建設還處於自發性的狀態。調研發現,企業文化建設做得比較好的都是一些強優企業,規模較小的民企因為生存比較困難、發展信心不足,普遍關注的往往是企業效益,所以沒有精力去抓文化建設。即使勉強而為,也只是流於形式。

  部分企業負責人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還存在誤區。例如:一種觀點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經濟發展沒什麼關係,如果投入人力物力,會增加額外的經營成本,影響企業正常生産經營;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企業文化很容易做,就是提出一些文字性的經營理念、經營使命、經營價值觀而已,屬於錦上添花,隨便照搬照抄有名的企業的文化即可,不需要下工夫實行。

  家族式管理與現代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矛盾。廣西部分強優企業如中恒集團、永凱集團、華藍集團是由國企改制而來,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做得比較好,企業文化建設比較規範。但是更多的民企尤其是中小企業,採用的是家族式經營管理,企業的家族血緣文化濃厚,這种家族化、情感化的作用機制,使非宗族人員受困于“排外”氛圍之中,極大地挫傷了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個對策提供參考

  結合廣西的實際,課題組認為,在民企進行文化建設的原有基礎上,將理想信念教育植入民企文化內核,並形成制度化、常態化,是促保非公“兩個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文化建設的開展有賴於認識的正確和深化,要充分認識推進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民企文化建設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載體,是堅持“兩個健康”工作主題的有效途徑,是實現“兩個建成”目標的需要,關係到民企發展的成敗,各級統戰部、工商聯和民營企業負責人只有充分認識到民企文化建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才有可能大力引導和支援民企加強文化建設。

  其次,要引導民營企業完善文化建設的基本條件。各級統戰部、工商聯應按照“四有”基本條件的標準來不斷引導民營企業加以建設和完善。即:有團隊,企業應成立專門或兼職的文化建設人員隊伍;有陣地,通過培訓中心、文體場所、網站等營造良好的文化建設氛圍;有活動,將企業文化建設與生産經營管理活動、員工業餘生活相結合,以形式多樣的企業文化主題活動,滿足員工精神追求,陶冶情操,增強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和凝聚力;有效果,企業應培養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和精神,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信譽形象,促進自身做強做優。

  再次,要不斷豐富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引導民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企業文化的“靈魂”,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理念,挖掘整理本企業長期形成的寶貴文化資源,按照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不斷豐富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

  最後,要充分發揮各級工商聯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具體説來,要針對相當部分企業出資人和管理者在企業文化建設上存在的認識誤區,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範疇,用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助推企業文化建設。按照企業文化建設的“四有”標準,打造企業文化建設示範基地,並深入挖掘各示範點文化建設的特色,為全區民企文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還要及時組織企業文化建設經驗交流,挖掘、掌握一批企業文化建設做得好的企業和企業家典型,以及一批指導企業文化建設成效顯著的工商聯和商會典型,以點帶面,推廣經驗,從整體上提升全區民企文化建設的水準,加大企業文化建設宣傳力度,通過加強與黨委宣傳部門、文化部門、新聞單位、全區企業文化建設協調小組的溝通,爭取重視支援,形成推進民企文化建設的工作合力。

  廣西工商聯副主席韋崢芳(右一)到廣西外國語學院調研企業文化建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