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要增強“雙核”驅動力
- 發佈時間:2015-01-30 05:39:0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遊洪濤是重慶榮昌縣一家制藥集團的董事長。10年前,因為看中了重慶製造業發達的基礎條件以及直轄市的政策優勢,他從成都到重慶開辦了一家制藥廠。10年過去了,除了企業在不斷成長外,令他感受最深的就是成渝兩地間的距離不斷拉近,“以前一個月才能回一趟家,還是坐飛機,現在一個星期回家一次,從重慶坐動車2個小時就到成都了。”。
不僅僅是動車,不久前國務院發佈的《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將構建以重慶、成都為中心的“一主軸、放射狀”城際交通網路,實現重慶、成都之間以及與周邊城市之間1小時至2小時通達。如今,隨著成(都)安(岳)渝、巴(中)廣(安)渝等幾條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設,現代化的交通基礎設施為成渝城市群融合發展提供了支撐。
成渝城市群位於長江上游,北接陜甘,南連雲貴,西通青藏,東鄰湘鄂,處於東西結合、南北交匯的中間地帶,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産業集聚區,也是引領西部改革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從行政區域劃分來看,成渝城市群範圍內包含了重慶全域和四川成都、德陽、綿陽、樂山、眉山、資陽、內江、宜賓、瀘州、自貢等11個城市及所轄73個縣(市)。
“成渝兩地城市間人文相近,資源稟賦相通,市場、産業的關聯度和互補性較強,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重慶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説,成渝之間的區域,在整個西部來看,都是城市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成渝城市群要加強聯繫和合作,明確各等級城市的職能分工,形成合理的産業分工體系,才能建成以之為中心的雙核城市群,才能成為西部最具經濟實力和科技開發能力的戰略支撐點。”
在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祝志勇看來,這麼大的區域要“動”起來,不僅需要重慶與成都的“雙核驅動”,還應以中間地帶的中小城市群為城市間合作紐帶,激活全域內的所有城市細胞,實現中間地帶城市群隆起。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成渝城市群通過這幾年的迅速發展,城市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職能分工,部分城市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從成都範圍看,德陽是重型裝備製造基地,資陽是車城,宜賓是酒城和能源基地,自貢是鹽化工基地等。而重慶則通過將全市劃分為五大功能區域,明確了各區縣的功能定位,並根據各自定位,在産業佈局、人口分佈、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了調整。
從重慶五大功能區近兩年的探索實踐來看,區域間的統籌協調和差異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為成渝城市群今後的合作聯動打下了基礎。以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為例,這個區域處在成渝城市群連綿地帶,包含涪陵、長壽等12個區縣和2個經濟開發區,集聚了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等一批支柱産業,不僅承接了重慶主城的産業轉移,也輻射帶動了宜賓、綿陽等地的産業發展。
近兩年,成渝城市群之間的經貿合作也在不斷升溫。在2014年舉辦的第17屆渝洽會上,四川的內江、廣安、達州、資陽等10個城市就抱團來重慶招商,共簽約項目210多個,總投資1600多億元。廣安市政府與重慶市工商聯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在産業投資、園區共建、招商引資、人才交流等方面形成合作共識。
據了解,成渝城市群目前形成了以裝備製造、汽車摩托車、電子資訊、生物醫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輕紡食品、航空航太等為主導的工業體系。“這些産業的最大特點,就是其産業上下游關聯度極高,帶動力強,容易形成龐大的産業鏈,能夠向西部其他地區進行産業輻射,其增長極的作用突出。”李勇説,成渝城市群的各級城市之間應加強産業整合、協同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形成相互支撐、相互配套、互為産業腹地的産業體系格局。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