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 發佈時間:2015-01-29 07:33:5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當前,我國已進入發展方式轉型的關鍵時期。今後二三十年,城鎮化將繼續是帶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創業就業、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務的戰略選擇和重要動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的城鎮化道路將秉持怎樣的發展理念,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發展圖景?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王一鳴對此進行了深入闡述。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城鎮化發展已進入提升發展品質的新階段,既面臨巨大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
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是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總體上保持了快速發展態勢,城鎮化率穩步提高。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以農村改革為主動力,城鎮化開始恢復發展,1978年至1984年城鎮化率從17.92%上升到23.01%,平均每年提高0.85個百分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期,以城市改革為主動力,城鎮化實現平穩發展,1984年至1992年城鎮化率由23.01%提升到27.46%,年均提高0.56個百分點。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至本世紀初期,以市場化改革為主動力,城鎮化步入快速發展階段,1992年至2003年城鎮化率從27.46%提高到40.35%,年均提高1.19個百分點。本世紀以來,以實施城鎮化戰略為主動力,城鎮化進入加速發展,2003年至2013年城鎮化率由40.35%提高到53.73%,年均提高1.34個百分點。
總體上看,過去30多年,我國城鎮化呈現以數量規模擴張為主的基本特徵,這種城鎮化發展模式,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和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嚴重滯後。被納入城鎮人口統計的2.6億農民工及其家屬,未能在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處於“半市民化”狀態。城鎮內部出現的新二元結構,制約了城鎮化對擴大內需和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也帶來社會風險和隱患。
第二,大量佔用土地,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突出。城鎮化進程中,佔用大量土地進行開發建設,城鎮用地規模擴張過快導致耕地減少過多,城鎮空間擴張快於城鎮人口增長,加劇了城鎮化與土地資源緊缺矛盾。一些城市出現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生態環境壓力不斷增大。
第三,城鎮空間分佈和規模結構不合理,“大城市病”開始顯現。東部一些城市人口資源矛盾加劇,中西部城鎮化潛力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優質資源過度向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配置,導致人口過度集聚,出現交通擁堵、房價高企等“大城市病”,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卻因缺乏資金、技術和人才等生産要素,産業和人口集聚能力受到限制,難以得到充分發展。
第四,城鎮建設貪大求洋,缺乏文化傳承和地域特色。城鎮建設千篇一律,不考慮文化傳承和地域特色,出現了“千城一面”的現象。
總之,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環境和條件的變化,過去一個時期以數量規模擴張為主要特徵的城鎮化道路越來越難以持續,加快向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品質提升為主要特徵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轉型勢在必行。
我國城鎮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我國城鎮化正處在新的歷史方位。一方面,城鎮化仍處於較快發展階段。據國際經驗,城市化率在30%至70%區間處於快速發展階段,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為53.73%,仍在快速發展區間。另一方面,主要依靠廉價農業勞動力轉移、大量消耗土地資源、城市建設規模擴張等傳統方式推動城鎮化已難以為繼。這些都迫切要求我們走新型城鎮化道路。
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先例。推進新型城鎮化,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從機遇看,我國經濟發展水準和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有利於城鎮化從外延擴張轉向品質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不斷健全,實現常住人口全覆蓋,有利於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有利於城鎮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城鎮基礎設施投資規模擴大,交通運輸網路不斷完善,有利於城鎮化優化佈局;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近些年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有利於破除城鎮化發展的體制障礙。
從挑戰看,一是解決進城農業轉移人口真正享受城市居民各項保障,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需要支付巨大的成本並建立成本分攤機制;二是優化城鎮佈局和城市規模結構,增強中西部城市特別是中小城鎮對人口的吸引力,需要矯正城鎮資源配置方式,對深化城鎮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促進城鎮綠色低碳迴圈發展,仍面臨諸多制約和障礙;四是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延續城市文脈,傳承城市歷史,要求大幅度提升城鎮建設和管理水準。
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和戰略取向
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核心是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關鍵是提升城鎮化發展品質,需要明確內涵和戰略取向。
第一,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主要任務是解決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要創造居民穩定就業的條件,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有序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真正讓農民進得來、留得住,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真正實現人口城鎮化。
第二,新型城鎮化要堅持生態文明。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基本特徵。要堅守耕地數量和品質紅線,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積極發展綠色低碳産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劃定生態紅線,保護綠色空間,形成生産、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
第三,新型城鎮化要優化佈局。推進新型城鎮化,既要優化宏觀佈局,也要加強城市內部空間治理。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佈局,把城市群作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
第四,新型城鎮化要傳承文化。歷史文脈,是城鎮生命力所在。要根據城鎮發展的人文歷史和資源稟賦,保留和利用不同歷史文化積澱、民族風情特色,打造各具文化魅力的個性化城市。
第五,新型城鎮化要創新體制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城鎮化宏觀管理,發揮政府在編制發展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作用。深化城鎮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逐步釋放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活力,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吸納農業轉移人口的功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