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墾利街道“鄉村文明行動”繪就美好幸福新家園

  • 發佈時間:2014-11-18 03:32:0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龐曼張林林王道明

  一座座整潔的農家小院次第排列,一條條玉帶似的柏油路穿街走巷,蔥郁的樹木挺拔林立,嶄新的“善行義舉四德榜”宣傳欄亮麗醒目,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生態宜居村莊美、文明和諧鄉風美,今日的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墾利街道,文明符號無處不在,漫步每個村莊,幸福之感撲面而來。

  墾利街道辦事處版圖面積188.9平方公里,轄4個農村社區工作站、82個行政村、9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2萬人,地處墾利縣城腹地。今年以來,該街道借助全市“鄉村文明行動提升年”活動,大力開展鄉村文明行動,一朵朵文明之花在鄉村綻放,幸福美好新家園的願景已經成為現實。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就業環境,這裡吸引了大批外來務工人口入住。然而複雜的人員結構,也給各村的日常治安管理帶來很大壓力。“我們本村村民只有200多戶,最多的一年,村裏有40多戶是外來戶。人員流動性非常大。”墾利街道城中村新安村支部書記任大功介紹説。複雜的人員結構讓村民安全感較低。前幾年,村裏丟雞、丟菜的事時有發生,隔三差五打架鬥毆的事情經常發生。由於外來租住人員對本村沒有歸屬感,垃圾、撿拾來的木材、廢塑膠隨手扔在門口,每年春節和防火季,還需要從村裏選派人手或者外雇人員進行治安巡邏及防火。

  “鄉村文明行動”全面鋪開。墾利街道抽調26名素質高、能力強、有農村工作經驗的機關幹部,成立街道“3+1”聯村幫建隊伍,一名機關幹部作為責任人聯繫1個村,負責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每個責任人對聯繫村從矛盾糾紛苗頭的摸排、資訊上報、接訪處理等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全權負責,形成街道、社區、村三級綜治網路。明確把綜治工作納入《墾利街道2014年度農村考核辦法》,對出現嚴重問題造成重大影響的村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在這種形勢下,各村村民的安全意識明顯增強。同時,各村充分利用黑板報、展板、橫幅等,大力宣傳國家安全法知識;圍繞防詐騙、防假冒、防傳銷等治安重點,採用通俗易懂、活潑生動的語言,以案説理、事理結合,宣講安全防範知識、防範技巧等常識。

  農村環境整治,推動新型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進程。投資2700萬元大力實施農村村居綠化、美化、凈化、硬化、亮化“五化”工程,開展清除柴草堆、垃圾堆、糞堆“三清”整治活動,清理、掩埋交通幹線和農村公路兩側垃圾2200噸;完成村莊主幹道路硬化1.1萬米;栽種白蠟、榆樹等5.5萬棵,綠化路域12公里;安裝路燈677盞;建成文明街28條,繪製墻體彩繪9750平方米。創新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市場化運作方式,與環渤海保潔公司簽訂託管協議,按照每100戶配備一名保潔員的標準,為82個行政村配齊200余名保潔員,保證村莊道路保潔達到“六不六凈”,保持村莊環境衛生常態化。按照每20戶配備一個垃圾箱的標準,投資100萬元為82個行政村配備了699個標準化垃圾箱和6部封閉式環衛車。按照每口人25元的標準,拿出240萬元作為鄉村文明行動清臟治亂以獎代補專項資金予以兌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和獎勵措施的實施,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建設美麗家園的積極性,各村男女老少齊心合力同上陣,經過半年時間的努力,全街道村容村貌、村風民俗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質的改變,“鄉村文明行動”真正落到了實處。

  “善行義舉四德榜”,點燃四德建設的星星之火。墾利街道緊扣“誠德愛德仁德孝德”四大重點大力建設四德工程,堅持宣傳與推進結合,投資近100萬元在全街道82個行政村建立“善行義舉四德榜”,實現村居全覆蓋。每個村按照總人口數的60%,評選出本村四德模範,在各主、次幹道路旁、文化大院、宣傳欄上進行深度宣傳。張貼于各村的四德榜,包含了“個人品德(仁德)”、“家庭美德(孝德)”、“社會公德(愛德)”、“職業道德(誠德)”在內的四部分評選內容,道德模範的照片被張貼在四德榜上,而後緊跟個人優秀事跡,這一有理有據的評選結果得到了群眾的信服。在“家庭美德”一欄中,除“模範”的照片外,還有讓人一目了然的“孝道表格”,每月付給老人的贍養費、給老人做幾身新衣服、每月陪老人多長時間等等,都要用明確數字來標示,促進了“學道德模範、做有德之人”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在全街道營造出重德、敬德、崇德的濃厚氛圍,鄉村道德譜出新篇章。同時,啟動“愛德之星”、“誠德之星”、“仁德之星”、“孝德之星”評選活動,對入選的典型,由街道和村居進行表彰獎勵,並在“善行義舉”四德榜上進行展示。四德榜讓實實在在的道德事項成為衡量群眾文明的一把“尺子”,古樸醇厚的道德風尚煥發了生機。

  多彩文化,為百姓幸福加碼。動感十足的廣場舞大賽、古香古色的書畫展覽、至親至愛的孝心連線,還有喜聞樂見的送戲下鄉……這是墾利街道文化活動的縮影。

  墾利街道深入開展“村村唱戲村村舞”和“黃河人家城鄉一體文化品牌”活動,通過定期舉辦文藝匯演、農民才藝大賽、文藝創作大賽、秧歌比賽、攝影大賽等活動,激發廣大村民的文化熱情。鼓勵農民群眾自己定功能表“掌勺下料”,以身邊人、身邊事為題材,創作出一大批積極健康、鄉土氣息濃郁、獨具特色魅力的文藝作品。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小品《走進新農村》、快板《説唱墾利》、情景舞《文化大院真熱鬧》等作品,演的都是身邊人家鄉事,唱的也都是身邊的變化,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與此同時,墾利街道還根據在“鄉村文明行動”中發生的真人真事,拍攝了鄉村文明行動微電影《文化大院那些事》,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自從成了咱村的一名‘文化義工’,俺這老年生活可是沒閒著啊,天天參與送戲下鄉,今天去西宋村演出,明天去蒼州村演出,4個農村社區的工作人員都爭著‘預約’俺,可是‘忙’壞了啊!”62歲的袁蘭花笑得跟16歲的小姑娘似的。針對基層文化活動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貧乏的現狀,墾利街道每年拿出120萬元作為文化活動專項資金,實施了“七個一”文化品牌提升工程,即建設一批莊戶劇團、組建一支教師隊伍、培養一個創作團隊、搭建一個經驗交流平臺、建立一套文化管理體制、組織一批文藝匯演、發展一批特色文藝表演隊。目前,墾利街道有文化志願者300余人、文化義工100余人,共建成8個莊戶劇團、35支特色演出隊、39支秧歌隊,開展送戲下鄉300余場、文化培訓64期,參與人次超過3萬餘人,涌現出“相聲文化村”、“快板文化村”、“腰鼓舞龍文化村”等20多個特色文化村。

  宜居,宜業,宜遊,文明鄉村美好呈現。綠樹掩映中,一座座整潔安寧的農家小院,被一條條玉帶似的柏油路串起;農家廚房裏,按鈕一擰,藍瑩瑩的沼氣火蓬起來;黃河口生態旅遊度假區,賞花、摘桃的城裏人坐著免費的公交車直達目的地……遊歷過墾利街道的人們,鄉村帶給每位遊客愜意體驗,無不成為難忘的歡樂記憶。

  近年來墾利街道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堅持以農村生態環境田園化、農村生産方式現代化、農民生活方式城市化為目標,大力發展低碳、綠色鄉村旅遊産業,積極推進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探索出一條集生態美、素質美、生活美、和諧美為一體的美麗鄉村之路。同時,加快實施村莊整治步伐,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和諧文明新風廣泛傳播,不斷創新農村基層管理模式,農村群眾多年固有的思維模式和生産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轉變。圍繞農民素質提升,文明行為養成,該街道啟動了新農村、新生活培訓計劃,組織人員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宣講居室美化、家庭倫理、親子教育、文化娛樂、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幫助他們建立新型的科學生活方式,村民文明程度提高的同時,他們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時尚、文明。

  今天的墾利農村,已經與破舊灰暗揮手告別,再也不是與世隔絕的世外田園,而是既保有寧靜質樸色彩,又注入現代文明的幸福新家園。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