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主動適應新常態 加快建設“兩城市一中心”

  • 發佈時間:2015-01-29 01:30:5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江東洲

  經濟新常態,發展新思路。

  作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4+2”城市和西江經濟帶成員的廣西玉林市,去年以來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內生動力,加快建設“兩城市一中心”——區域性大城市、北部灣城市群商貿中心和國家非公經濟發展示範城市,繪就了一幅爬坡過坎、轉型跨越的新畫卷。

  推進“兩城市一中心”建設以來玉林市取得了哪些亮點和突破?新常態下如何加快推動玉林經濟社會發展?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廣西玉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凱。

  明確總體發展思路:加快建成“兩城市一中心”

  記者:思路決定出路,定位決定成敗。去年年初,玉林市按照中央、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定位和要求,對全市發展作了再審視、再認識,提出了“三年打基礎、五年大變化”的總體思路,明確了建成“兩城市一中心”等戰略目標,謀劃了“三個全面、三個轉變”的發展路徑。目前,這一發展思路取得了哪些亮點和成效?

  王凱:玉林是一個後發展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面對新的經濟形勢和發展態勢,2014年年初,玉林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高度,認真謀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提出了“三年打基礎,五年大變化”建成“兩城市一中心”的工作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融入自治區“雙核驅動”戰略,全面實施“東靠南下、通江達海”開放戰略。“三年打基礎”,就是要打交通基礎、産業基礎、城市基礎、社會基礎、文化基礎、生態基礎、民生基礎。“五年大變化”,根本標誌就是要建成“兩城市一中心”:即玉林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初步形成,玉林、北流實現同城化,龍港新城初步建成濱海新城,玉林成為區域性大城市;商貿發達,全面融入北部灣,成為北部灣城市群商貿中心;加快非公經濟發展,建成國家非公經濟發展示範城市。

  為加快實現“三年打基礎,五年大變化”建成“兩城市一中心”目標,2014年玉林市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工作總基調,有針對性地深入開展了“城市形象提升年”“園區建設攻堅年”“作風建設服務年”活動(開展“城市形象提升年”活動,就是要聚集人氣提升品位做大城市,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環境整治,推進産城融合發展。主要舉措包括:上項目特別是重大項目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塑風貌打造美麗和諧的城市主幹道景觀;強管理解決城市亂象,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提品位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全面提升城市形象。開展“園區建設攻堅年”活動,主要就是提升園區承載力做大園區經濟,抓好玉柴産業新城、龍港新城香港産業園、中醫藥健康産業園等八大園區建設,促進機械業、醫藥食品業等八大支柱産業升級發展。開展“作風建設服務年”活動,主要就是轉變作風提升效能匯聚正能量,服務企業增效益,服務項目促發展,服務群眾暖民心,整治作風強保障),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的態勢,取得了“進”的效果,“修機場、建碼頭、接高鐵”三件大事紮實推進,財政品質提升、工業結構調整、投資結構優化取得新進展,農村改革蹄疾步穩,對外開放不斷深入,生態環境和民生保障持續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初步預計,2014年財政收入增長12.7%,結構進一步優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工業的後勁進一步增強;民間投資佔總投資額的80%以上,投資結構趨於合理;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2.5%和10%,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縣域經濟發展亮點紛呈,6個縣(市、區)財政收入總量超過10億元。重大事項取得了重大突破:50萬噸鎳合金項目一期竣工投産,二期全面開工;玉鐵鐵路即將通車;黎湛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實現開工;再生資源園區獲列為第五批國家城市礦産示範基地;玉林市獲列為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第一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榮獲“中國南方藥都”稱號。

  新常態要有新認識:以寬闊視野謀劃玉林發展

  記者: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中央審時度勢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當前,我國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增長結構由中低端轉向中高端,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點。對於玉林來説,應該如何科學認識和分析當前發展形勢?

  王凱:適應新常態,實現新發展,首先必須準確理解、全面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當前,玉林市與全國、廣西一樣,已經進入發展新常態,玉林既有全國、廣西經濟發展新常態趨勢變化的共性特徵,也有因發展階段和發展水準不同呈現的差異性和特殊性。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三年打基礎,五年大變化”、建成“兩城市一中心”的攻堅之年。做好2015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工作,既要準確理解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趨勢變化,也要科學把握玉林發展的階段性、區域性特徵,及時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協調發展節奏以跟進國家、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和發展措施,在新常態下謀得新發展。

  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自治區對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判斷和重大決策部署上來,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推動新發展,努力實現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和“十二五”規劃目標,走出一條新常態下具有玉林特色的發展之路。總的來看,我們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以更寬闊的視野來謀劃和推動玉林的科學發展,做到因勢而謀、順勢而動、趁勢而為。要把玉林的發展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治國理政大方略中來審視、來把握、來謀劃,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和管理社會事務,堅持從嚴治黨、從嚴執政,以良好的從政環境和政治生態推動玉林實現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要把玉林的發展放到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來審視、來把握、來謀劃,使産業、城市、社會事業等主動轉型,努力開拓一片新天地。要把玉林的發展放到區域經濟發展新特徵的大環境下來審視、來把握、來謀劃,主動融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佈局,尋找發展機遇。要把玉林的發展凝聚到“兩城市一中心”的建設當中,推進“三個全面”、加快“三個轉變”,努力補齊短板、縮小差距。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以實實在在適應新常態要求的措施和行動,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心一意謀發展。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合作,在新常態下邁上新臺階。要應勢而動,乘勢而上,抓住新常態蘊藏的新機遇,攻堅克難,爬坡過坎,在新起點上開拓新局面。

  新常態要有新思路:七大體系打牢支撐體系

  記者:新常態,新階段,發展仍是第一要務。新常態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並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玉林如何用好新機遇,培育新增長點,在新常態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

  王凱:新常態要有新思路。適應新常態,要認清形勢,正視差距、理清思路。從玉林來講,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就是突破口,差距就是潛力,短板就是增長點。當前,玉林的經濟發展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和困難:經濟下行壓力在增大,傳統産業動能減弱,新興産業發展不快,重大項目推進難度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壓力加大,轉變發展方式任務艱巨。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保持發展定力,深入挖掘潛力,補齊發展短板,找準突破口,不斷培育玉林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我們要積極適應新常態,繼續深入開展“三個年一活動”,加快構建現代交通體系、現代産業體系、現代特色農業體系、現代服務業體系、生態環境保護體系、現代文化體系、民生保障體系等“兩城市一中心”的七大支撐保障體系,把發展基礎打得更牢、發展步子邁得更快、發展品質提得更優。

  加快構建“兩城市一中心”的現代交通體系。繼續聚焦“修機場、建碼頭、接高鐵”三件大事持續發力,全力構建通江達海、江海聯動、快速便捷的綜合交通網路。同時,著力做好與東部“粵港澳”地區的全方位合作,對接該地區的先進生産力,加快龍港新城規劃建設。此外,堅持打好“東盟牌”,積極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加快構建“兩城市一中心”的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提升傳統産業,著力培育新興産業,重點關注中小企業,進一步調整規劃,加快機械製造、醫藥食品、有色金屬、再生資源、新能源新材料、陶瓷、電子資訊、旅遊等八大産業的轉型升級,不斷提高附加值。加快構建“兩城市一中心”的現代特色農業體系。抓住獲批為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的機遇,以農村改革為動力,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適度規模經營、提升農業品牌、提高綜合效益為主攻方向,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培育和發展農業合作社、産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土地有序流動和産業要素集聚,提升農業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特色化水準,著力把玉林打造成為“中國南方農谷”、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市、健康綠色食品高地、粵桂生態農業合作示範區。深入開展“三個100工程”,創建100個市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發展100個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培育100家示範性家庭農場。加快構建“兩城市一中心”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加快改造提升生産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旅遊業、商貿物流業,大力培育新型服務業態,著力推動現代服務業上規模上水準。加快構建“兩城市一中心”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加快推進九洲江、南流江、北流河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和“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著力打造綠色生態、田園都市城市品牌。大力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實施園林綠化工程和城鎮基礎設施工程,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加快構建“兩城市一中心”的文化體系。加快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市民文明公約,倡導好人社會,不斷豐富和拓展玉林精神內涵,構築玉林精神高地。加快構建“兩城市一中心”的民生保障體系。加快城鄉社區規範化建設,通過社區把公共服務和公共産品供給傳遞到群眾,提高群眾幸福感。統籌做好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扶貧開發等各項工作,推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讓廣大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新常態要有新作為:五大保障推動目標落實

  記者: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要求我們抓經濟工作的思維方式有新調整,能力有新提升,作風有新轉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強化保障,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見效?

  王凱:新常態要有新作為。新常態是一場“大考”,我們必須要有新理念、新狀態、新作風,做到觀念上適應、認識上到位、方法上對路、工作上得力,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我們要加快轉變發展理念,弘揚苦幹實幹、攻堅克難的作風,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增強發展的責任感,勇於擔當,提振精神,奮發有為,全力以赴完成各項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要弘揚苦幹實幹、攻堅克難的作風。要堅決摒棄畏懼困難、怕擔風險的消極心態,堅決克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不良傾向。要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深入一線想辦法、出新招、解難題,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以迎難而上的銳氣、啃硬骨頭的狠勁、釘釘子的精神,努力化解經濟下行壓力。要與時俱進抓好經濟工作,建立健全黨委定期分析研究經濟形勢的制度,加強對重大經濟問題的研究,更有針對性地提出務實管用的工作舉措,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化、法治化、專業化水準。要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從嚴管理幹部,強化責任擔當,強化黨風廉政建設。要著力提高幹部考核的科學化水準,做到以實績論英雄、從實績看德才、憑實績用幹部,大力選拔那些在新常態下積極作為、勇於擔當、改革進取、成效明顯的幹部,為新常態下玉林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堅強保障。要深入開展治貪、治懶、治庸專項行動,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不放鬆,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懲、有貪必肅。要繼續抓好中央巡視組、自治區黨委巡視組反饋意見的整改,以及教育實踐活動整改事項的落實;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恒糾正“四風”,推動集中反“四風”改作風轉為經常性工作,形成作風建設新常態。要以構建法治政府為目標,按照“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制定公佈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和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行政審批環節,著力減少和解決仲介服務問題,提高工作效率。要全面推進法治建設各項工作,進一步形成依靠法治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維護經濟社會秩序、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良好局面。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要擔負起維護穩定的政治責任,早部署、早啟動、早化解,多種力量、多種方式、多種渠道一起上,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