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企去瑞士,淘金還是學習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1-29 00:32:4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歐洲腹地有這樣一個國家:創新力位居世界前20強,因而成為創新型國家。這個國家就是瑞士。中國正在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學習和借鑒瑞士的先進經驗。

  2015年1月14日至16日,中瑞自貿協定實施半年之際,"瑞士中小企業聯合會冬季年會"在瑞士克洛斯特斯召開,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親赴瑞士進行採訪和報道。

  記者了解到,人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中企去瑞士,淘金還是學習創新

  今年3月底至4月初瑞士中小企業聯合會還將組織瑞士的中小企業代表團訪華,我們將拜訪中國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我們將據此搭建平臺,讓雙方企業受益,我們有什麼好東西就通過這個平臺把資訊傳達給貴方,而貴方有什麼好的願望也可通過這個平臺讓我們知道

  在瑞士中小企業聯合會(USAM)中方事務代表楊玉明先生的精心安排下,本報記者有幸在會議期間對該聯合會主席讓-弗朗索瓦·裏姆和總幹事長貝勒進行了專訪。

  "參加此次年會的瑞士中小企業家們普遍表達了這樣的意願:希望加深與中國中小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瑞士企業家們還表示,希望到中國採購商品,然後拿到瑞士來銷售,同時尋找中國的合作夥伴,並尋求技術合作,共同開發市場,這種意願是很強烈的。"

  貝勒強調:"希望年會給中瑞雙方的企業合作帶來更多實質性的利好和進展。"

  接下來,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因為中國和瑞士兩國距離如此遙遠,約9600公里,一個地處亞洲,一個在歐洲腹地;就國土面積而言,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而瑞士只有41284平方公里;中國有13億人口,瑞士人口為803.9萬;另外,兩國在歷史、人文、社會制度、市場環境、經濟發展狀況、技術創新能力等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比如,瑞士是創新型國家,其創新力位居世界前20強,而中國也正在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既然反差巨大,兩國企業如何開展合作?又如何實現真正的互利雙贏?對於兩國中小企業而言,《協定》有哪些實質性利好?對此,裏姆和貝勒在暢談中提出了各自的觀點。

  過程漫長,成果漸進

  記者:《協定》于2013年7月1日簽署,2014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間跨度為一年,這其中瑞士方面的反響如何?中國人能否買到便宜一些的瑞士手錶?

  裏姆:可以肯定地説,該《協定》是瑞士近年來簽署的最重要的貿易協定之一,瑞士經濟界對《協定》是非常擁護和贊成的,也十分看好該協定將給雙方帶來的利好。

  貝勒:這裡我需要補充説明一下。2013年7月,瑞中兩國政府簽署了自貿協定,但直到2014年7月1日才正式實施,這是由於兩國制度不同。根據瑞士法律,瑞士政府簽署《協定》後,還需經聯邦議會上下院多數票討論通過後才能正式實施。在這個過程中,裏姆先生作為議員,在議院裏上上下下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當時議會裏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特別是左派黨的一些議員擔心該協定一旦實施會對環境形成破壞,另外,還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利用《協定》簽署的時機,向中國政府講一些人權方面的事情。不過,最終裏姆先生還是做通了工作,《協定》勝利地通過了,這其中經歷了一個多麼漫長的過程啊。

  裏姆:是這樣的。從瑞士政府層面來説,該協定從簽署到實施是需要時間的。而在經濟層面,同樣需要時間。許多瑞士企業並不十分了解《協定》的內容和簽署的情況,他們以為一經簽署,雙邊關稅就會放開,實行零關稅。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協定》各項條款的落實是漸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儘管在討論階段一度出現過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一旦正式實施,瑞士方面無論是政治層面、經濟層面,還是百姓層面,都會舉雙手擁護和贊成的。

  搭建平臺,共謀創新

  記者:裏姆主席,貝勒總幹事長,你們是我非常尊敬的人,感謝你們為推動《協定》的簽署和實施所做的工作。雖然兩國政治體制不同,但對於該協定的簽署,中國的中小企業也是歡欣鼓舞的,因為中國擁有數以千萬計的中小企業,而這些中小企業正處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學習瑞士的先進技術和創新的經驗。問題是,中國雖有龐大的市場,流動性資金也充裕,但在技術創新方面與瑞士方面相比卻顯得不足,應如何讓雙方有機地契合起來?

  貝勒:我們組織這次年會,其中的一個主題就是如何幫助瑞士的中小企業開拓中國市場。瑞士中小企業希望與中國同時開展進一步合作,通過多種渠道建立平臺,讓雙方中小企業通過這個平臺對接。今年3月底至4月初我們還將組織瑞士的中小企業代表團訪華,我們將拜訪中國工商聯。我們將據此搭建平臺,讓雙方企業受益,我們有什麼好東西就通過這個平臺把資訊傳達給貴方,而貴方有什麼好的願望也可通過這個平臺讓我們知道。

  瑞士國家小,市場狹小,這就促使瑞士國民不斷追求技術和産品的創新。而中國也正在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斷有新的科技成果涌現出來。我們搭建這個平臺,正好讓雙方企業家隨時交流創新思想和成果。

  記者:相信我方領導及各界都會十分贊同您剛才所提到的搭建平臺的建議。同時,我們雙方還可開拓各種渠道,比如組織各種座談會、論壇等活動,以達成實效性的合作。

  裏姆:作為瑞士中小企業聯合會主席,我認為未來組織瑞中中小企業經濟論壇是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企業請來後才發現大家的行業不對接,一定要在邀請企業的階段就十分注意這個問題,要讓企業之間在行業上對接才行。最好是你有什麼行業,我就有針對性地請相對應行業的企業來。另外,還要確保達成一些實質性的合作和簽約。

  加強溝通,從"小我"走向"大我"

  記者:正如你們剛才所提到的,企業之間的合作是非常注重實效的。那麼許多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協定》正式實施半年來,在促進兩國中小企業交流與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實質性的成就和進展?《協定》對於促進雙邊經貿關係有哪些實際的意義?

  裏姆:兩國協定實施6個月了,從時間上看還是比較順利的,至於受惠于《協定》的企業有哪些,具體情況還未有詳細統計。《協定》的效果目前還未這麼快就顯現出來。據一家參會的瑞士企業家介紹,該企業從中國進口節能燈具時所填寫的表格的顏色已經變化了,不過具體內容的變化大家還未體會到。

  實際情況是,瑞士的很多中小企業是家族式企業,這些企業有自己的行事方式,他們往往即使受益了也不願公佈出來,生怕洩露自己的商業秘密。

  記者:我認為,如果受益了卻不講出來,從中國的古語來講,這是一種"小我"的表現,而"大我"的表現應當讓更多企業享受這個優惠,從而進一步發展和拓展自己。

  貝勒:瑞士工商聯作為瑞士中小企業聯合會的商會,我們的作用是搭建平臺,提供資訊,鼓勵企業走出去和把境外企業請進來,我們的職責在於盡可能地幫助他們。不過最終還是決定於企業自身的意願。

  記者:您剛才提到,瑞士企業普遍有一種強烈的意願,就是與中國中小企業開展合作,共同開放兩國市場。那麼,瑞士企業家對於中國市場是否有充分的了解和認知?瑞士企業通常需要哪種形式的合作,比如需要在哪些方面提供幫助,比如技術和市場?

  裏姆:瑞士企業普遍看好中國巨大的市場。不過,需要克服的難題在於,一是語言方面比較難以溝通,二是文化方面存在差異。比如,那個進口中國節能燈具的瑞士企業,他在前期與中國出口商接洽時,中國商人請他吃雞爪子,他對此很難接受,於是説自己是素食者。他認為通過這樣的方式很難看出客戶是否發自真心,語言上也很難達成很好的溝通。

  至於兩國企業選擇怎樣的方式進行合作,這是很難定義的,需要企業自己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決定,比如有家經營掃雪車的瑞士參會企業,他的願望就是把這些掃雪的機具在瑞士生産,然後賣到中國去,可能有一天他還會希望在中國生産這種機具,然後直接從中國進口産品銷售到瑞士和歐洲其他國家,從而降低生産成本。總之,合作形式多種多樣,應根據每個企業自身的情況來決定。

  重視職業教育,提高企業效率

  記者:請對比兩國企業的特點,闡述兩國企業層面應如何加強合作?比如中國的中小企業人數往往多達幾十人上百人,卻依然覺得人手不夠用,還在不斷擴張規模,致使管理層級多。另外中國人在考察合作對象時,往往會問"你們的企業有多少人",以人數來考察和判斷該企業的實力。而瑞士很多中小企業員工不足10人,運營卻十分成熟,不少企業是家族企業,管理層級少,決策週期短,員工與企業管理者間易於交流。您認為兩國企業在管理運營方面有哪些經驗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

  貝勒:就國情而言,中國和瑞士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這是顯而易見的,兩國企業進行合作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瑞士國家小,企業也規模小,1-250人的企業被定義為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佔瑞士經濟總量的99%,解決70%以上的就業,瑞士年輕人在就業前須經過嚴格的專業技術的培訓,而這些年輕人畢業後大多會到中小企業就業,所以企業雖然人少,但員工素質較高,因而帶動了企業的效率。

  裏姆:瑞士的工資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人工成本很高,所以在瑞士辦企業必須首先考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對於用人也理所當然地進行嚴格的篩選,把人數控制在最低,從而提高效率。

  記者:正如您所言,瑞士中小企業發展非常成熟,瑞士有30萬家中小企業,容納瑞士2/3的就業。而在中國,卻存在著這樣的矛盾:一方面,企業存在用工荒,另一方面,每年大量的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難。那麼瑞士中小企業能否為中國中小企業在選拔合格人才、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等方面提供經驗?

  貝勒:我們談不上對中國中小企業介紹經驗。我想説的是,在人才培養方面,瑞士對於職業教育是十分重視的,每個行業和層面都有與其對等的職業教育學校,教材也很接地氣,都是根據行業實際需求編寫的,學生在經過十分嚴格的培訓和學習後,還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和考試,這樣就得到了政府以及企業和行業的認可,能夠很快進入工作崗位併發揮自己的作用。瑞士政府在這方面很下功夫,還幫助學生聯繫企業安排學徒,學徒成績計入考試成績。這些都是必要的措施,以幫助中小企業找到合適的人才。

  正視差異,加強互補

  記者:中國是個大市場,也有著充裕的流動性資金,需要的是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和創新的項目,而在這些方面,恰是瑞士的強項,瑞士企業有十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富有創新性的項目,在您看來,應如何加強兩國工商企業界的合作,在哪些領域合作,從而加強兩國的互補?

  裏姆:這裡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太陽能的很多技術其實源於瑞士,比如晶片、人造寶石加工等等,如今很多産品已經在中國製造和加工了,這些中國製造的産品正在進入瑞士市場,還有瑞士企業不願過多介紹成功的經驗,他們當中的一部分在中國製造,另一部分在瑞士製造,最後一律貼上瑞士製造的牌子,但其中相當一部分産品的技術和附加值是在瑞士實現的,這樣既降低了成本,也增加了附加值。這種情況在瑞士比較普遍。

  另外,有的産品在中國加工的比重多些,有的産品在瑞士生産的比重會多一些,最終根據瑞士的法律都貼上瑞士製造的牌子,還有的産品在中國生産後再賣到中國市場,從而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這種情況也很普遍。

  記者:請裏姆先生展望一下兩國經貿交流的前景以及兩國中小企業合作的前景。

  裏姆:正如我剛才所強調的,瑞士方面在政治層面、經濟層面、全國上下都非常擁護和看好《協定》。瑞士中小企業希望借助《協定》加強與中國中小企業的合作,這是不容置疑的。

  記者: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但無須諱言,中國市場在誠信、自律精神、法律環境、創新能力等方面不如瑞士成熟,請問裏姆先生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裏姆:這其中的主要原因與兩國地緣不同有關,中國面積這麼大,人口這麼多,而與中國相比,瑞士是個很小的國家,中國情況比瑞士複雜得多,差強人意是難免的。

  記者:裏姆先生説得對。中國企業在實際運作當中比瑞士企業是有差距的,我們必須正視這種差異性。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當中,特別需要像瑞士這樣的創新能力、創新技術和産品。我們希望此行能夠多做些搭建橋梁的工作,最好能取得一些實質性進展。

  投資瑞士,注重國情

  記者:瑞士位居歐洲腹地,卻不是歐盟成員,經濟政策獨立,不需受制于歐盟整體政策。中國企業在瑞士應注意哪些問題?

  裏姆:瑞士在歐洲的腹地,是個獨立的國家,也是永久中立國,在法律和政治上是獨立的。瑞士要保留自己的民主特色,不想照搬歐盟的民主特色。我們需要歐盟,歐盟也需要我們,我們應當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平等地獲得共贏。

  有必要提及的是,很多法國企業願意到瑞士安家落戶,這是因為瑞士的勞動法當中約束中小企業的條款不過120條,而法國勞動法裏約束中小企業的條款竟多達8000條,這樣就抑制了企業積極性地發揮。

  瑞士很小,外國企業家到瑞士興辦企業無需到首都找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直接商談就能辦妥,這是很簡潔的。而到其他歐盟國家,比如法國,都要到中央政府辦手續。

  良好祝願,攜手同行

  記者:在中國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請您們對中國讀者説幾句話,表達一下兩國人民和工商界人士的友好情誼。

  裏姆:希望瑞中企業儘快進入角色,受益於自貿協定。

  貝勒:瑞中政府已簽署了自貿協定,希望未來能與中國的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共同搭建平臺,使兩國中小企業受益,合作共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