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淡化GDP考核後,我們應該看什麼

  • 發佈時間:2015-01-28 21:29:33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何欣榮 王淑娟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新常態之下,政府如何看待GDP增長?正在舉行的地方“兩會”提供了一個觀察窗口。從公開資訊看,有的地方下調了今年的GDP增長預期,有的取消了這一指標,有的對其進行了優化,GDP指揮棒漸行漸遠,政府更加注重民生、環保……

  GDP指揮棒漸行漸遠

  在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下行到中速增長的新階段,地方經濟發展如何面臨這樣的新常態?

  今年最早召開兩會的河北省,將2015年的GDP增長目標下調到7%左右。西部地區寧夏則下調了兩個百分點。東部經濟大省廣東和山東也分別將增長目標從去年的8.5%和9%,調低至7.5%和8.5%左右。

  實際上,2014年不少地方都沒有達成GDP增速目標。受産能過剩、治理環境等因素影響,2014年河北省經濟增長6.5%左右,沒有完成8%的預定目標。能源資源型省份黑龍江2014年經濟增長5.6%,與8.5%的預期目標也差了很遠。

  因此,在經濟步入轉型升級的趨勢下,調低、淡化、優化GDP增長目標其實是地方政府適應新常態的思路。

  在全國率先提出轉型發展的上海,在今年的兩會上則取消了GDP增長的具體目標。還有的地方,嘗試對現有的考核指標進行優化。今年1月下旬,深圳市鹽田區正式發佈其“城市GEP”,即城市生態系統生産總值。與GDP衡量經濟運作狀況類似,GEP衡量生態系統的運作狀況。鹽田區表示,今後將建立GDP和GEP的雙核算機制。

  GDP更要講品質

  從已經召開的地方兩會情況看,政府正在逐漸適應經濟“新常態”。但不唯GDP,不等於不要GDP。如何把握其中的關係,對政府其實是更大的挑戰。

  近期,山西省太原市公佈年度經濟數據,預計2014年地區生産總值增長3%左右,與原先預期的9%差距甚大。太原市市長耿彥波對此表示:“這是一份令人慚愧的成績單,省會城市不能也不應該有這樣的成績單。”

  不止是太原,2014年很多地方的GDP都出現了超預期的下滑,東北三省、山西、內蒙古等重化工業集聚區表現尤為明顯。從正在召開的遼寧省兩會上看,去年全省GDP增速為5.8%,與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9%左右的增速目標,懸殊較大。

  “在我國現階段,發展仍是第一要務,尤其對中西部地區更是如此。沒有一定的GDP增長,改善民生也無從談起。作為一種簡單、直觀、易核算的經濟發展指標,GDP在新常態下仍然有很大意義。”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詩一説。

  即使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不提GDP指標的上海,在2015年的發展計劃報告中,仍保留了經濟增長目標(7%左右)。有觀點認為,現階段搞GDP崇拜是落伍,不要GDP則是“任性”。

  “不能盲目崇拜GDP,但也不能簡單拋棄,品質好的GDP才是國家發展的最優選擇,希望未來各地能將GDP品質納入政府考核標準。”國務院參事、中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組長牛文元表示。

  民生將是發展經濟的第一選項

  在淡化GDP考核後,對於經濟發展,我們還能看什麼指標?

  上海市政協委員遊閩鍵表示,經濟發展只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不是唯一的抓手,更不應該唯GDP至上,政府應當更多地考慮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幸福感、舒適感。

  而民生,無疑是地方政府的第一選項。很多民生指標,就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是經濟發展的保障。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實現更高品質的就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新增50萬個就業崗位。”廣西、河北、寧夏、新疆等地的兩會上,政府制定的城鄉收入增長指標均高於GDP指標。

  環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京津冀的兩會上,治污成了熱議話題。北京市承認,2014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降低4%,未能達到5%的目標。天津和河北則分別同比下降了13.5%和12%,並計劃今年下降幅度不低於4%。天津市、河北省在報告治污工作時,均使用了“鐵腕”一詞。河北省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明確提出,2015年將化解粗鋼産能500萬噸、水泥600萬噸,壓減煤炭消費500萬噸。

  淡化GDP增速,提高GDP品質,産業結構調整是必由之路。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指標為6%,“但我們必須強化‘品質關切’,用過去拼速度的那股勁兒來追求高品質”。以創新、改革、市場和開放“四個驅動”,打造遼寧經濟升級版。

  (摘編自新華社1月27日電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