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垃圾分類的清華實踐

  • 發佈時間:2015-01-27 04:42:0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個月前,清華大學校領導接待日上,許明和她的團隊帶來一份《關於推進校園垃圾分類回收,建設綠色校園的提案》,建議將校園垃圾分類列入建設“綠色大學”重點工作,推進全校範圍垃圾分類。

  提案的緣起,是一場歷時半年的校園實踐。2014年4月,清華法學院研究生許明所在的37號樓宿舍,僅在每層的兩個水房各有一個垃圾桶,很容易塞滿,給保潔帶來極大的工作量。此外,學校教學樓、辦公樓也沒有垃圾分類設施,即使是主幹道上的分類垃圾箱,也很難真正起到作用。能否從宿舍樓開始試點,讓錯位的垃圾“歸位”?

  許明的想法很快獲得響應,不但樓長和保潔員反應熱烈,而且吸引了同學陳敏與博士生張鶴加入,學校綠色大學辦公室與物業管理中心更是幫忙出謀劃策。“瓶子、西瓜、飯盒……統統丟到一個桶裏的無奈到頭了!讓我們從宿舍樓開始行動起來,給垃圾分類!”許明製作的宣傳冊,更像一份倡議書。

  理想很豐滿,現實偏骨感。學校問卷調查收穫了質疑:這樣做能起多大作用?分類不是目的、後續處理怎麼辦?有62.5%的參與者認為“分類設施不完善”,有58.4%的人選擇“沒有分類的習慣和意識”。同時,細分垃圾類別也受現實制約,類別過多會導致成本偏高、佔用空間過大、容易讓人混淆。

  最終,宿舍垃圾被分為三大類:可回收塑膠製品、可回收紙製品和其他垃圾。走進37號樓,映入眼簾的是一層的公益回收區:舊衣物與鞋子放進捐贈箱、舊書刊雜誌放上書架、廢電池放在專門的回收箱。往右拐進入水房,就到了1號公共垃圾分類區:藍色大桶用於收集未被污染的紙製品、在淘寶定制的大環保袋用於收集塑膠製品和易拉罐、其他垃圾放入原來的黑色垃圾桶。

  清華大學研究生會的廉志鵬送來了“金點子”——“垃圾分類有禮物”活動:每做一次垃圾分類,登記後就能領到一份小禮品,還有機會參與抽獎。活動吸引了679人參與,23號樓回收紙製品0.37噸、塑膠瓶1500個、廢舊電池150個與其他垃圾4.77噸;37號樓回收紙製品0.3噸、塑膠瓶1000個、廢舊電池近100個和其他垃圾10.1噸,這讓許明和朋友們備受鼓舞。

  10月份,許明註冊了自己的公益社團:垃圾分類公益小站。“我們只是一個窗口,不能控制垃圾接下來的流向。”許明不無遺憾。事實上,分類後的垃圾,也與往常一樣交由保潔處理,可回收物由回收公司處理後,其他分類垃圾統一運出學校。

  “完善設施是推行垃圾分類的前提,然後才能慢慢培育分類習慣和意識;另外,確保分類垃圾的有效處理是保障垃圾分類可持續的重要因素。”許明説。

  如今,垃圾公益小站有了盟友,清華的學生公益團體綠色協會、清源協會也加入到校園垃圾分類的行動中,分別負責留學生公寓、研究生公寓和本科生公寓的垃圾分類推廣。“校園垃圾分類意識的提高,不但會影響周邊高校和社會,還將隨著同學們步入社會,影響家庭和工作環境。”許明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