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一樣的增收,一樣的精彩

  • 發佈時間:2015-01-27 04:29:39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丹超 李倩

  通訊員 鄭夢瑩 潘宗敏

  2014年,浙江全體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32658元,是全國平均水準的1.62倍,居全國31個省(區、市)第三位,省(區)第一位。從增速看,2014年浙江全體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7%。

  全省的數據喜人,那麼居民收入在小家庭中的體現又是如何一番景象?記者走訪了企業員工、農戶和個體經營戶,聽聽他們講述2014年的收入故事。

  德清種糧大戶 嵇新榮:

  農村改革助創業

  在德清縣農村綜合産權流轉交易中心洛舍分中心,56歲的種糧大戶嵇新榮與張陸灣村簽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合同,以每年每畝800元的租金,成功“買斷”了張陸灣村92.3畝土地的3年承包權。

  一本深紅色的小本本,給嵇新榮“送”來了20萬元的貸款。這是他第一次不需要求人擔保就可以貸到款。

  簽字、蓋章、畫押、備案,土地流轉,程式正規又方便。沒幾天,嵇新榮就領到了“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從2009年開始,德清縣開始實施土地流轉,把農村閒置土地聚集起來,承包給大戶,實行農業産業化經營。

  嵇新榮説,原來土地流轉要自己挨家挨戶去承包,不少是口頭約定,缺少第三方監管。租金多少難免産生糾紛。現在有産權交易平臺,交易更讓人放心。資金充足,平臺又有保障,2015年嵇新榮打算繼續擴大種植規模。

  在德清,更多的“嵇新榮”正享受著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帶來的紅利,他們中有的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註冊資本達到千萬元以上。

  德清縣騰飛綠化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倪法勇就是這樣的一個“大戶”。最近,倪法勇又新簽了幾塊流轉地塊,形成了以武康鎮的太平村和城山村為主的兩大種植基地。每天早上,他都會開車去自己的基地“巡視”一番,看看苗木生長情況,然後回公司忙碌其他事情。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德清全縣發放農村“三權”抵押貸款1092戶共3.09億元,有效實現“死産變活權,活權生活錢”。德清縣的十幾家銀行主動聯繫經營大戶,到府提供優惠貸款服務,貸款量雖大但程式簡單,一天就能辦好。

  現在,倪法勇創業的底氣更足了:“以前不敢放手幹,就怕沒錢沒土地,現在兩樣都不用愁了,需要錢隨時隨地都可以去銀行貸。”下一步,倪法勇打算進一步拓展産業,將苗木基地、楊梅基地、魚塘打造成德清最大的種養基地。

  娃哈哈集團員工 樓齊:

  企業轉型我增收

  每天上午8時,樓齊會準時走進娃哈哈集團秋濤基地的大門。打開電腦,登記回收的大桶裝水桶,等到下午5時,從門口的婺江站坐上地鐵,半個小時後就可以到家同妻子分享美味晚餐。

  這樣的美妙生活,道出了杭城普通工薪族的心聲:準時上下班,工作能勝任並且不太累,一年到頭還有不錯的工資收入。樓齊今年已經59歲了,精神頭卻還很好,談起工作他嗓門提高不少。

  記者詢問去年的工資收入情況,樓齊仔細盤算了一下:工資每年都會上漲5%以上。2014年,在扣除五險一金及稅費之前,樓齊的工資卡上又增加了十六萬多元。

  這張工資單,在樓齊家的地位不一般。妻子前年開始退休在家,由於戶口在臨安,每個月的退休金不到兩千元;剛剛大學畢業的兒子工作尚未穩定,讓這張工資單分量又變重不少。“還好工資每年都會漲一點,對我這樣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50後來説已經很不錯了。”

  機器換人和網際網路帶來的改變令人驚喜。在娃哈哈集團工作的24年裏,樓齊從倉庫管理員、核算員,慢慢變成了現在的回收記錄員。在這個80後都只是移民的網際網路時代,這位50後用心地學習了電腦技術,用最先進的操作模式進行著傳統的工作。

  開闢多元的投資渠道越來越緊要。據統計,我省城鄉居民的財産性收入50%以上來自房租;股權投資上,城鎮居民8%,農村居民為8.8%。“2016年1月份我就退休了,退休以後每個月大概能有4000多元,我的工資多出來的就直接存起來了。”樓齊告訴記者,老倆口的錢全都存到銀行了,固然有心投資掙錢,但對股市基金不懂,缺乏信心,“還是存銀行保險”。

  輕紡城經營戶 張寶根:

  誠信經營收入豐

  與平日裏不一樣,最近的張寶根總是早早關掉在輕紡城的門店。回到家裏和妻子圍坐在茶几邊,兩個人拿著計算器要把去年的收支賬好好算一算。剔除進貨成本、門市部的租金和各種稅費,店裏的營業額相比2013年新增了十多萬元。“去年的生意還算可以,希望明年可以做得更好。”放下賬簿,張寶根的妻子滿意地説。

  在紹興柯橋輕紡城,張寶根是一個普通的經營戶。柯橋擁有全國10%的紡織産業佔有量,儘管商鋪租金越來越高,可前來投資經營的店主也越來越多,輕紡城經營戶們的生意都還不差。

  20多平方米的門市部,加上老家三間大房、兩間平房總共250多平方米的倉庫,張寶根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從廣州購進網布,送到工廠去批量加工,然後拉回到門市部批發銷售。平時妻子在店裏聯繫和招呼客人,自己和兒子在倉庫裏忙著訂貨、進出貨,除了年底比較清閒,一家人一年到頭忙得天昏地暗。

  從最開始做男裝布料到現在批發女裝布料,從小店面擴展到大店面,張寶根做這一行已經十六年了,總結自己的生意經:誠信經營,形成良好的口碑;對市場的敏銳嗅覺,最新潮的貨色一定要能在店裏找到。不管行情如何起伏,張寶根總能找到對策。

  傳統産業對接起網際網路。2011年,柯橋區政府開始投入20億元,計劃利用3至5年時間搭建一個“網上輕紡城”,做成紡織行業電子商務平臺。據了解,到目前為止,“網上輕紡城”已有192萬註冊會員,網站日訪問量達230萬人次,開通商鋪70425家。

  年輕布商最先按捺不住。在如今的柯橋輕紡城,至少有20%多的商家在同時經營實體店和虛擬網店:一邊送走店舖裏的客人,一邊盯著電腦螢幕,動動手指進出貨。

  網際網路讓張寶根有點力不從心了。網店生意的紅火讓張寶根也眼紅了,他告訴記者,自己也想嘗試,但又有擔心。“網路經營最大的問題在於交易的安全性較低,虛擬世界看不見摸不著,加上近年來網路詐騙案件驟增,交易有風險,資金沒保障。”

  雖然如此,記者看得出,對於網際網路這一新生事物,老張的心裏還是有不少期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