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清華:手握髮明專利 劍指億畝鹽鹼地

  • 發佈時間:2015-01-26 01:30:3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劉曉軍)記者從清華控股有限公司獲悉:已經擁有幾十項國家專利、上世紀90年代即開始試驗示範的清華大學利用燃煤煙氣脫硫廢棄物改良鹽鹼地——“鹽鹼地改良與生態修復專利池”近日再獲四項發明專利授權:“對濱海鹽鹼地的土壤進行脫鹽的方法和系統”“微藻養殖設備”“重度鹼化土壤改良劑的應用”與“輕度鹼化土壤改良劑及其加工方法”,進一步豐富了清華大學鹽鹼地改良與生態修復方面的技術儲備。

  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的鹽鹼地大約有9.5億公頃,僅我國就佔1/10。從1995年開始,清華大學指派徐旭常院士與陳昌和教授牽頭,在國際上率先利用工廠排放的脫硫石膏,嘗試對我國多個地區的鹼化土壤進行改良。截至2013年底,這一技術的實施範圍已經覆蓋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天津、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山西等我國北方有鹼化土地的大部分省區,改良後種植的作物包括玉米、苜蓿、水稻、向日葵、甜高粱、葡萄和枸杞等,改良規模已達15萬畝以上。

  在實踐中,發明者多次將改良後的作物樣本和土壤樣本送到國家質檢總局、中國土壤檢測中心進行最苛刻的檢測。結果顯示,不僅各項有害指標遠低於國家標準,而且各項營養物質指標高於同類作物。專家解釋,鹽鹼地千百年來既未經耕種也沒有污染,一旦賦予其生命,作物生長條件自然十分優越,因此這種地裏結出的是真正的高品質有機作物。此外,在不增加任何投資的情況下,改良後的鹼化土地及其植被每畝每年的碳匯高達2至4噸,具有很高的環境效益。為此,清華大學提出了“利用十幾年的時間,為國家改造一億畝具有農業利用潛力的鹽鹼地”的戰略目標,並且牽頭髮起組建華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依託清華大學鹽鹼地區生態修復與固碳研究中心,整合技術、資金與相關資源,打造專業化、規模化的鹽鹼地改良和農業全産業鏈管理平臺,實施清華大學利用燃煤煙氣脫硫廢棄物改良億畝鹼化土壤重大工程,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改良鹽鹼地平均每畝造價3000元左右,所需費用最長可30年分擔,一次改造終生受益。經改造的鹽鹼地,第一年作物産量可以達到當地最高標準的60%左右,從第二年起即可比肩當地最優標準。目前,華清農業已在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吉林省大安市和河北省張北縣各建立一個鹽鹼地改良示範基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