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鹽鹼地——需多維度破題攻堅

  • 發佈時間:2014-08-04 03:31:5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繆翼

  千百年來,在人們的意識裏鹽鹼地與荒地是分不開的,多少人因此背井離鄉,棄田務工;一些不捨得土地的農民,頂多就是種點棉花聊以為生,鹽鹼地裏充滿著農民的無可奈何。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鹼地的面積約為143億畝,其中我國約為15億畝。目前我國耕地面積將近19億畝,這15億畝鹽鹼地的比重之大,可想而知。那麼,利用好鹽鹼地,找到最適宜生長的植物;利用好耐鹽植物特性,讓土地狀況得以改善,另辟蹊徑,實現雙贏才是硬道理。

  鹽鹼地是塊兒難啃的骨頭不假,但薄荷怎麼就能開花、棉花怎麼就能結果?科研人員一種一種試,一個一個挑,為的是讓頑強的農作物在鹽鹼地裏生長、開花、結果。隨著小偃系列小麥、“海湘030”水稻、“科院1號”椒樣薄荷等等耐鹽植物新品係的陸續問世及推廣,農民增收了,鹽鹼地地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山東的“青麥6號”小麥畝産538.1公斤、江蘇的“海湘030”水稻畝産超過400公斤、“科院1號”椒樣薄荷畝均收益3000元左右……是科技讓鹽鹼地創造了奇跡。

  鹽鹼地資源開發與利用歸根結底就是要將科研成品做成市場商品。或許有很多成功案例可循,而其中絕離不開農民觀念的轉變,離不開科研人員思路的創新,更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

  另辟溪徑解難題,峰迴路轉天地寬。征服鹽鹼地是場持久戰,需要你我共同參與,在“不毛之地”耕出“幸福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