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征服鹽鹼地的新品種

  • 發佈時間:2014-08-04 03:31:5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繆翼

  編者按

  按照含鹽量不同,鹽鹼地可分為三類:含鹽量3‰為輕度鹽鹼地,一般只適合種棉花作物;含鹽量5‰為中度鹽鹼地,幾乎什麼都不能種;而含鹽量大於8‰為重度鹽鹼地,便是“不毛之地”。

  我國有15億畝鹽鹼地,如此龐大的面積,如果能被利用起來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征服鹽鹼地,讓荒地變良田沃土,我國科學家積極探索著。

  2014年春天,征服鹽鹼地的攻堅戰獲得新勝利,我國首個耐鹽植物種質資源數據庫裏又添一個新品種——“科院1號”椒樣薄荷。該品種可在土壤含鹽量5‰的地塊正常生長,在-30℃~20℃的地區可越冬,耐寒、耐澇、耐粗放管理。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高耐鹽植物?又是怎樣被打造出來的?帶著疑問,記者走進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實驗基地,近距離接觸這個新成員。

  首個耐鹽植物檔案建立

  涉及99638個耐鹽植物分類種

  在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的實驗室,一台看似平常的電腦裏儲存著99638個分類種(其中鹽生植物種類為1937個)的耐鹽植物檔案。據生物所所長楊合同介紹,這是2010年建成的我國首個以耐鹽植物為主的種質資源數據庫,該數據庫涵蓋了自1953年以來世界上各相關研究單位公開發表的耐鹽植物資訊。數據庫的建成實現了耐鹽植物種質資源的資訊化管理,解決了我國面臨的耐鹽植物系統資料缺乏的問題。

  “數據庫就好像銀行一樣,裏面有各種植物的分類特徵和高清圖片,還包含了植物的耐鹽能力、適宜生長的土壤特性和應用價值等200多項特徵指標資訊,需要什麼資訊,就從中提取適合條件的試種。”楊合同形象地為記者描述著數據庫,“利用該數據庫,可以為黃河鹽鹼地提供新型種質資源及相關栽培技術,更好地保護和高效利用種質資源。”

  楊合同一邊介紹,一邊實際操作。他登陸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耐鹽植物種質資源數據庫管理系統,在搜索框裏輸入椒樣薄荷拉丁名,該耐鹽植物的種類、形態特徵、耐鹽特性以及用途等一目了然。

  打造耐鹽新品種

  鹽鹼地種椒樣薄荷最實用

  記者跟隨楊合同來到了中澳鹽生植物實驗基地,這裡鬱鬱蔥蔥地生長著五六十種耐鹽植物。憑藉數據庫管理系統顯示的椒樣薄荷的特徵,記者一下子就認出了哪個是椒樣薄荷。

  “這是目前世界上最耐鹽鹼的椒樣薄荷品種——‘科院1號’椒樣薄荷,已於今年年初通過了山東省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楊合同興致勃勃地談及此品種,“這個品種是從國外引種的薄荷品種中經自然選育發現的高耐鹽單株,具有較高的耐鹽性。在鹽鹼地種普通薄荷不能生長,但椒樣薄荷可以。目前種植的耐鹽鹼植物,一般僅能夠在土壤含鹽量低於3‰的地塊中生長,這一品種在土壤含鹽量5‰的地塊可以正常生長,在土壤含鹽量8‰的地塊仍然可以存活,而且抗寒耐澇,抗病蟲害能力強,畝産可達500公斤以上,是目前發現的最耐鹽鹼的椒樣薄荷品種。”

  “科院1號”椒樣薄荷是如何實現耐鹽且增産的呢?楊合同給出的答案是種苗和土壤,即耐鹽鹼薄荷種苗和改良土壤使其排鹽。

  “在鹽鹼地裏種植物,絕對是件辛苦事。”楊合同感觸很深,“我們幹的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成百上千種植物,一一種到試驗田裏,然後觀察其成長,再一一排除。從上千種排除到幾百種,再排除到幾十種,最終,我們發現椒樣薄荷是‘最實用’的。”

  椒樣薄荷是由綠薄荷和水薄荷雜交而成的,利用接種菌根真菌法、多倍體育種等技術手段,讓椒樣薄荷的葉片更大更厚,以達到更耐鹽、高産的目的。同時,楊合同和他的團隊還研究並形成了椒樣薄荷的組培快繁技術,其方法是將薄荷莖尖放在加入特殊物質的培養基中進行培育,效率高達傳統根繁方法的10倍以上,從而有效解決了種苗短缺問題,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大量的科研實踐證明,在鹽鹼地上耕種耐鹽植物,通過植物的自然生長從土壤中吸收鹽鹼成分,可以達到改良、修復、‘淡化’土壤的目的。”楊合同説,“種植一年‘科院1號’,土壤中的含鹽量就可從最初的5‰降低到3‰,此後逐年降低土壤含鹽量。”

  的確,在這片連續種植兩三年的椒樣薄荷地裏,已經長了不少不耐鹽的雜草,足以證明這些鹽生植物“吃掉”了不少鹽,這就意味著,通過多年繼續種植耐鹽植物,鹽鹼地達到耕種標準指日可待。

  “利用鹽生植物改善土壤,在東營有更好的適用性和更大的適用範圍。眾所週知,東營有著大片寸草不生的鹽鹼地,僅黃河三角洲地區的鹽鹼地面積就有600多萬畝。”楊合同介紹,“生物改良是最好的降鹽辦法,比如椒樣薄荷,種一次管五六年,而且長勢特別好,覆蓋在地面上減少水分蒸發,土地含鹽量自然也不會再升高了。目前我們推廣的椒樣薄荷,在東營最大的一片種植示範基地已經有30多畝的規模。”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每畝可實現3000元左右的效益

  讓耐鹽鹼植物有用武之地是科技推廣的落腳點,楊合同更看重的也是“科院1號”的産業價值。

  據楊合同介紹,“科院1號”椒樣薄荷所提取的薄荷精油的品質與其他地區種植的幾乎無異,只是氣味略有不同,經檢測完全符合相關品質標準,可廣泛應用於食品、化粧品和藥品等行業。

  值得一提的是,椒樣薄荷的含油量高達1%。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椒樣薄荷精油的産量僅為3000多噸,而年需求量卻超過6000噸,其中我國的年産量不足100噸。根據目前的市場行情,按畝産椒樣薄荷精油8公斤計算,在東營鹽鹼地種植“科院1號”椒樣薄荷,保守估算每畝可實現3000元左右的效益。

  “通過省內、省外、國際合作,打造苗種繁育-種植-加工一體化産業鏈。”基於提煉過精油的薄荷葉渣熱量高等特性,楊合同已經為“科院1號”下一步的綜合開發利用找到了出路,“精油、多糖、生物質燃料、飼料、天然防腐劑等産品的創新利用,都將極大提高‘科院1號’的品種附加值。”

  楊合同表示,“科院1號”椒樣薄荷是耐鹽鹼植物的典型代表,其綜合利用技術有著可借鑒的意義。實際上,耐鹽鹼植物還有很多,希望國家能夠大力扶持,讓耐鹽鹼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這種前景可期的朝陽産業得以更好更快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