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老 千呼萬喚 全國首部地方法規今在京"四審"
- 發佈時間:2015-01-25 09:4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北京300多萬老年人口中,約一半是空巢老人。用法治手段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探索出在政府主導下的社會合作型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刻不容緩。1月25日,全國首部居家養老服務地方法規草案提請北京市人代會審議。條例草案有望在被審議四次之後,于29日獲得通過。
北京比全國提前9年、于1990年步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3年底,北京戶籍老年人口279.3萬,佔全市戶籍人口21.2%,空巢老人約佔老年人口的一半。至2014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已超過300萬,且以每天400人、每年15萬人左右的規模和年均6%的速度增加,預計2020年老年人口將超400萬。
1月25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柳紀綱向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做了關於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的説明。該條例草案共20條,不分章節,已在2014年7月、9月、11月,經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過三次。
柳紀綱承認:這並非一部“大而全”的實施辦法。其立法原則是“針對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以解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遇到的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
條例草案對居家老人最為關心的基本服務內容作出指引性規定,包括八大類:用餐、醫療衛生、家庭護理、緊急救援、日間照料、家政、精神慰藉、文化娛樂服務。
目前,北京多數社區建有養老設施,但場所小、設施和服務項目不全。為適當提高居住區養老設施的配置標準,明確建設資金渠道、主體責任等,草案規定,新建居住區的養老設施,應當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老舊小區沒有養老設施或者現有設施未達到配建指標的,所在區、縣政府應當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配置;社區配建的養老設施出租用於其他用途的,應當收回用於社區養老服務。
醫療衛生服務是老年人居家養老的重要需求,特別是社區醫療、康復護理服務的需求日益突出。草案規定,政府投資興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當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如建立健康檔案、定期免費體檢、開展社區家庭醫生式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優先就診、與其他醫療機構之間雙向轉診等。
在總結條例草案的特點時,柳紀綱用了以下詞彙:“引領性和推動型”、“創新性”、“探索性”。
他説,受各方麵條件的制約,居家養老服務的實踐基礎還不很充實,草案不能規定得非常具體,要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不斷完善,並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規範和標準來支撐。
在護理保險、人才培訓、法律責任方面,草案規定,市政府應當制定政策,支援、引導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長期護理保險,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長期護理保障,政府對長期護理保險的投保人給予適當補貼。政府應當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社區養老設施的管理者、使用者,擅自改變政府投資或者資助建設、配置的養老設施功能和用途的,由民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情節嚴重的,收回管理權、使用權,可以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並責令退賠補貼資金和有關費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