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合作:“中科三環”的發展兩翼
- 發佈時間:2015-01-24 02:29:53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驅動發展
走進中科三環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三環”)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研究院和工廠,科研人員將一塊測試板搭在記者的智慧手機上,話筒和攝像頭兩個位置的磁鐵吸附起測試板中的物質。他指著兩個聚集的磁點告訴記者:“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至少隨身帶著兩塊永磁材料。”
儘管誕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釹鐵硼(Nd-Fe-B)稀土永磁材料,如今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獲得這一技術對我國而言並不容易。
1983年9月,在北京科學會堂召開的第七屆國際永磁材料研討會上,日本著名學者金子秀夫宣佈:“日本住友特殊金屬公司(2004年被日立金屬兼併)最近研製出一種新型超強磁性材料,它就是磁能積高達36兆高奧(MGOe)的第三代稀土永磁——釹鐵合金。請原諒,我只能説這一句,請諸位不要提任何問題,我不能回答。”他當時有意隱去了重要添加物“硼”。消息傳開,國際磁學界為之轟動——這是磁學領域的一個重大技術突破,並被列為當年“世界十項重大科技成果”之一。
從磁學大會中得到資訊後,從事了多年“稀土—鐵係磁晶材料”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三環創始人、董事長王震西敏銳地意識到,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的誕生,將極有可能帶動全球範圍內相關高技術産業和技術的迅速發展,從而成為未來支撐全球高新技術領域蓬勃發展的關鍵材料。如果我們現在不能迅速實現技術突破,搶佔制高點,將很可能會在未來很長時間裏面臨國外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從而迫使中國相關高技術産業的發展受到制約。於是,他帶領中科院物理所磁學組、電子所稀土磁鋼組組成聯合攻關組,開始了對稀土釹鐵硼永磁材料的艱難技術攻關。
120多個夜以繼日的連續奮戰,反覆的試驗和探索,王震西的攻關組終於在1984年2月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塊磁能積達38兆高奧的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此時距日本住友特殊金屬公司宣佈成功研製出釹鐵硼永磁材料,以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幾乎同時宣佈採用快淬法製成釹鐵硼永磁材料的時間相隔僅四個多月。這一重大成果的面世,標誌著中國正式成為國際上少數幾個研製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的國家。次年4月,中國科學院三環新材料研究開發公司(1993年更名為北京三環新材料高技術公司)在北京正式創立。
釹鐵硼研究成果在實驗室取得成功後,如何儘快將它轉化為産品,並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打入市場,成為當時的中科三環面臨的最為緊迫的問題。王震西解釋:“之所以為公司取名‘三環’,是希望將科研—生産—市場三個環節緊密聯結起來,進行科技成果産業化、市場化的新嘗試、新探索。”堅定了這一信念,他帶領中科三環選擇了走與企業聯合的道路,開始與寧波磁性材料廠合作,進行工業化試驗。半年後,釹鐵硼工業化試驗取得成功;一年後,中國第一條釹鐵硼永磁材料工業化生産線在寧波三環磁廠正式建成投産,首批標識“MADE IN CHINA”的中國釹鐵硼永磁材料,開始陸續出口到美國、英國和東南亞地區。
中科三環副董事長胡伯平告訴記者,依靠創新起家,並經歷了專利封堵的血與火洗禮,中科三環對創新有著更深的理解。據他介紹,自創立時起,中科三環便承擔了“高檔稀土永磁釹鐵硼的産業化及其應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製備工藝及産業化關鍵技術”等一系列國家863計劃新材料重大項目及北京市的科研項目,對稀土永磁研發、産業化各環節及部分産業前沿領域進行了全面技術攻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先機。
“在三環公司的輻射和帶動下,我國的稀土永磁企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涌現,蓬勃發展。”胡伯平説。自1986年三環公司在寧波建立第一家釹鐵硼工廠,目前中國釹鐵硼企業已發展到200余家,其中産能超3000噸/年的約10%,産能1000—3000噸/年的約30%,主要分佈在滬浙、京津和山西等地。“稀土永磁産業也迅速發展成為中國新材料産業的代表性産業,産銷量雄踞全球80%的市場份額,在國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目前公司專利授權量達200余件,其中發明專利60多件,基本涵蓋了稀土永磁材料製造的全部核心技術。”胡伯平告訴記者,“如今,中科三環的稀土永磁産量已佔到全球産量的10%左右,産品在全球稀土永磁主流應用市場保持領先優勢。”
30年前那間不足25平方米的實驗室,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中國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供應商,資産規模超過50億元;創造了行業多個“最先”和“第一”。在它的輻射和帶動下,我國稀土永磁産業蓬勃發展,如今産銷量佔據了全球8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新材料領域的代表性産業。“正是創新與合作,幫助我們得以快速成長。”王震西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