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洋快餐的供應商:把生菜種到極致
- 發佈時間:2015-01-23 16:07:00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肯德基在中國的進取策略成就了百勝股票;同樣,像浩豐集團這樣的中國蔬菜公司,借著國際快餐連鎖巨頭在中國的擴張插上了成長的翅膀。
“一句話來説,我們就是靠品質來佔取市場份額。”這是浩豐掌舵人馬鐵民最驕傲的一點。換成像國際快餐連鎖巨頭眼光來看,它的合作夥伴,必須有能保證長期的、穩定的、高品質的産品供應能力。
那麼,浩豐這個起家于萊西夏格莊鎮,從260畝地起步的蔬菜公司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本報記者 劉勝男
因禍得福發現的商機
2002年,曾在新加坡一家蔬菜企業工作過的馬鐵民開始自己承包經營,他在萊西夏格莊租種260畝土地,按照老東家的那一套國際標準進行農場化先進種植模式來種菜。
這家新加坡蔬菜企業,因為這套國際標準運作在中國水土不服,2002年撤出了中國市場。但在馬鐵民看來,“生産高端農産品的路子沒有錯,錯的是經營方法,我要幹就全部租地自營,不讓農戶分散種植,保證蔬菜品質。”
育苗前馬鐵民和客戶達成口頭供貨協議,他籌集40萬資金引進了美國結球生菜、西蘭花、白蘿蔔等7個蔬菜品種。然而快到收穫期客戶卻説貨源充足,不要馬鐵民的菜。
馬鐵民把蔬菜拉到批發市場,同時一併把種植方法和農事記錄等擺在一旁展示,但最終這些高品質蔬菜卻因為價格稍高無人問津。
情急之下,馬鐵民突然想到以前在新加坡公司的同事現在已跳槽到上海一公司,專門負責給一家洋快餐採購生菜。
雙方聯繫好後,這家洋快餐派人來萊西蔬菜基地進行考察。他們看到馬鐵民規模種植的生菜後很驚訝,發現他種植的生菜比其他供應商的菜出成率高6%到8%,“再加上當時這樣大規模蔬菜種植在國內十分少見,所以他們立即和我們公司簽訂合同。”馬鐵民説。
最終,這家洋快餐決定以每噸4200元的價格,全部收購馬鐵民的80多畝,合計100多噸生菜,這讓馬鐵民喜出望外。
快餐巨頭與供應商的共生關係
這次“因禍得福”,讓馬鐵民意外發現了一個更大的商機。通過綜合分析各種資訊,馬鐵民了解到這家洋快餐一年生菜用量在3500噸,對品質要求十分嚴格,而當時國際市場上供應的多是溫室大棚生菜,這種大棚種植的生菜影響口感,但單靠露天種植又不能滿足全年供應。
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誰能滿足洋快餐們的胃口,誰就能分享它在中國的成功。
以麥當勞的肉類供應商美國福喜集團為例,上個世紀70年代,當麥當勞將金色拱門架設到世界各地時,福喜集團的掌舵者謝爾頓·拉文也將工廠開到歐洲。1992年,當麥當勞將全球最大餐廳設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前,福喜已于一年前完成了北京工廠建設。為了讓福喜追上自己高速發展的腳步,麥當勞甚至幫助福喜建立和持續改善自己的供應鏈和生産系統。福喜與麥當勞之間早已達成了一種近乎共生的合作關係。靠著滿足後者巨大無比的胃口以及觸角遍及全球的業務網路,福喜集團也從1909年那家芝加哥農貿市場上的小肉店,變成一家能將産品賣到85個國家的巨無霸。
這也是為什麼在上海福喜出事後,即使麥當勞因此蒸發了35.96億元美元市值,仍然無法割捨福喜的原因。因為過去數十年,福喜作為麥當勞最核心的食品供應商,確保了麥當勞在世界各地都能以最低的成本獲取最安全的産品原料。
“從種子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控
洞察到商機後,馬鐵民果斷調整産品結構,放棄其他蔬菜種植,採用露天種植的方式專供生菜,並且完全按照國際GAP農業操作規範進行種植,進行標準化生産,保證蔬菜産品的安全性。
為掌握蔬菜行業最新、最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發展趨勢,馬鐵民先後多次赴荷蘭、日本、南韓、新加坡、迪拜等國的蔬菜基地、批發市場、加工車間考察,並定期組織員工外出培訓學習。
想要贏得國際快餐巨頭的青睞,生菜品質必須有保證。浩豐不光在蔬菜選種方面進行檢測,對蔬菜基地的水土重金屬及微生物每年都要檢測一次。
每天天濛濛亮,植保員必須到生菜基地裏查看病蟲害情況,因為這是發現病蟲害的最佳時間。為將病蟲害消滅在萌芽狀態,“植保員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養蟲子,了解它們的生長習性後,然後一次用藥將它們全部消滅掉。這樣不僅節省成本,而且保證産品品質。”浩豐植保員張士科説。
而要實現“從種子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控,浩豐建立了一套全程式控制制的可追溯體系,每批産品都可以追溯到田塊和負責人。
週年供應模式
浩豐與洋快餐目前已合作了13年,其競爭力不光在於産品安全、品質穩定,核心競爭力在於其特有的“週年供應模式”。
這種“週年供應模式”就是一年365天大批量、不間斷、持續均衡供應蔬菜。為實現“週年供應模式”,馬鐵民跑遍全國,在福建、上海、山東、西安、河北五地選址建起了12處自有示範基地。由於每個基地氣候不同,蔬菜播種、育苗、種植、采收時間都不一樣,這些相隔千里的基地形成了一個週年供應的“蔬菜生産線”——種菜、采收、銷售三環節迴圈不斷。這樣的模式,既能打破蔬菜時令的限制,保證了浩豐的生菜週年不間斷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