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時隔一年央行重啟逆回購釋放流動性信號明顯

  • 發佈時間:2015-01-23 14:32:00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戴曼曼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羊城晚報記者 戴曼曼

  1月21日,在正在進行的達沃斯論壇上,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央行希望貨幣政策保持穩定,而不追求經濟中有過多的流動性。但一天之後,央行結束了長達8周的公開市場上零操作,時隔一年之後再次重啟逆回購。雖然規模500億元的逆回購對於國內的流動性而言只是滄海一粟。不過,市場分析普遍認為,央行重啟逆回購的信號作用明顯,不排除央行將進行包括降準等一系列寬鬆措施的可能。

  釋放調控信號

  2015年央行公開市場上的第一筆操作,終於在本月的22日進行,這也意味著央行結束了此前連續15次的公開市場零操作。據此測算,本週公開市場將凈投放資金500億元。

  昨日,央行宣佈進行規模為5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天,中標利率為3.85%,而央行上一次通過公開市場進行逆回購操作釋放流動性,還是在2014年1月21日。此後,央行開啟正回購週期,並於去年的11月末暫停了公開市場操作。

  不過相較于一年前進行的同期限逆回購品種,利率下降了25個基點。民生證券的宏觀團隊就認為,逆回購重啟更多釋放價格調控信號,“3.85%可能是央行認可的7天利率上限。”

  民生證券方面認為,此前逆回購的背景是流動性緊張,但當下流動性並不緊張,銀行信貸擴張意願不強因此也普遍不缺錢,逆回購並不能提升銀行信用投放的意願。民生證券還認為,預計短期利率調控工具出現後,中長期利率調控工具不久就會出臺。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的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重啟逆回購符合市場預期。此前外匯佔款被認為是國內流動性的一個重要來源,但當前外匯佔款幾乎零增長,央行必須通過主動投放流動性,實現貨幣政策利率調控的轉型,而包括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和抵押補充貸款(PSL)等工具都已成為央行進行貨幣調控的工具。

  短期是否降準尚存爭議

  除了重啟逆回購,央行近日也確認對已經到期的2695億元MLF進行續作,並新增500億元,操作對象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村商業銀行,利率3.5%。

  值得注意的是,21日,周小川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央行一直在盡力維持穩定的貨幣供應,防止太多流動性進入市場。

  對此,申萬宏源的分析師李慧勇表示,綜合以上資訊,降息降準等總量性貨幣政策可能有所延期,年前出臺的概率下降。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部主管、首席分析師鄧海清表示,央行希望保證銀行體系獲得充足的流動性,維持信貸水準,同時維持偏高的逆回購價格,以防加杠桿過於激進,“預計全面降準的概率不大”。

  劉東亮則表示,當前的資金面只是略緊,因此央行逆回購可能是為了春節流動性做準備。但相對而言,逆回購的期限較短,實際上仍然需要最終釋放流動性的降準工具,“並不是逆回購的重啟導致了降準等時間點後延,相反,12月和1月份的金融數據如果持續理想,降準的時間點或許可以延遲。”

  不過隨著加拿大日前宣佈降息,以及歐洲QE箭在弦上,劉東亮表示,外部寬鬆的環境或助推中國進一步加速貨幣寬鬆的步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