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疫區實戰如何跑贏時間?

  • 發佈時間:2015-01-22 06:00:1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世界衛生組織1月15日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在西非受埃博拉疫情影響最嚴重的3個國家中,感染病例增速在前幾週開始出現明顯的放緩趨勢。報告稱這是一個樂觀的信號。

  全球都在為抗擊埃博拉疫情奮戰,每一分努力,都是為了成就一份生命的希望。在我國,去年11月2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批准了我國首批3家企業的埃博拉病毒檢測試劑産品投入疫情防控。其中,來自深圳市桃花源科技創新園的深圳市普瑞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因在埃博拉疫情面前的快速應急反應以及病毒檢測100%的準確率,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面對如此“猙獰的”病毒,遠離疫區的中國醫學家們,是怎樣在埃博拉病毒檢測能力上實現歷史性的突破?

  埃博拉病毒形似中國古代的“如意”,呈現一般纖維病毒的線形結構,屬絲狀病毒科。據介紹,本次造成疫情的扎伊爾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最高可達90%。病毒潛伏期長、早期症狀不明顯,且目前尚未有有效的疫苗和藥物,只能對疫情進行防控。

  “埃博拉病毒和其他病毒一樣,有自己獨特的一段DNA片段,就像一個數字序列號。這也是它的一個‘身份證’。檢測埃博拉病毒時,只要找到這段DNA片段,通過我們自主研發的熒光PCR(聚合酶鏈式反應)複合探針技術,就能準確對病毒進行辨識。”據普瑞康公司總經理助理吳旭介紹。

  2014年4月2日至15日,根據埃博拉病毒的靶基因,普瑞康很快設計出十幾對引物探針並構建假病毒。通過檢測假病毒對引物、探針進行篩選和優化,僅用半個月時間,普瑞康就確定了PCR反應體系及建立企業參考品。5月4日至6日,普瑞康即生産出埃博拉病毒試劑盒樣品。

  “項目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在於樣本的來源問題。由於埃博拉病毒自身具有很高的傳染性和致死率,在我國國內又沒有爆發過,這也使得我們沒有任何真實的病毒來源。因此科研樣本的來源成為影響課題進展的重要障礙。”普瑞康公司研發部研發總監孫曉彥博士指出。

  2014年5月7日至26日,研究團隊展開埃博拉病毒試劑盒性能的研究,包括靈敏度分析、特異性分析、干擾物評估、穩定性研究以及不同機型檢測性能評估。

  “科技攻關離不開技術創新。”孫曉彥表示,此次埃博拉病毒檢測試驗與生物資訊學技術相結合,進行了虛擬試驗。通過NCBI等生物資訊學網路資源,分析和下載數量足夠的埃博拉核酸序列,利用多個生物資訊學軟體對這些序列進行分析,發現其中較為保守的區域,然後把這些區域與其他病毒進行比較尋找其中較特異的序列,設計引物,以電子克隆的方式考察可能進行反應的特異性和擴增能力。

  據孫曉彥介紹,由於國內沒有樣本,必須先構建可以利用的假病毒來代替樣本進行相關試驗。於是研究團隊通過DNA合成,連接酶鏈式反應等技術進行分離、篩選、拼接、合成目的片段的DNA片段,通過測序驗證以後,將其連接到載體上,然後將其導入膜外殼中,構建含有擴增片段區域序列的不具有感染能力的埃博拉病毒樣顆粒。由於其在結構和基質上和病毒樣本接近,並且含有擴增片段,因此可以部分代替相關病毒,對試劑盒的反應條件、分析性能進行相應的評估。

  “埃博拉出血熱的早期症狀跟感冒十分相似,都會發熱。我們先後聯繫了解放軍疾病預防與控制所等部門,通過他們的協助,檢驗了試劑盒對於具有埃博拉出血熱相似症狀病人的臨床樣本的特異性和抗干擾能力。”孫曉彥説,“然後,我們和中國援助塞拉里昂醫療檢測隊聯繫,通過他們的幫助我們檢測了353例臨床標本,其中142例臨床標本以中國援助獅子山醫療檢測隊根據WHO公佈的引物探針序列自行合成配製的試劑為對照試劑,無一漏檢。”

  2014年8月19日,普瑞康生物與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共同研發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通過總後勤部衛生部專家評審,並獲得正式生産批文,成為第一家獲得權威部門頒發埃博拉病毒檢測試劑産品生産批文的企業。

  檢測總量破千例、日檢測量過百例,是衡量實驗室能力高低和規模大小的重要指標,創造了多個“歷史第一”,這標誌著中國實驗室能力水準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儘管研究團隊通過模擬病毒的方式研發出“埃博拉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但還沒有經過“真槍實彈”的臨床考核。2014年9月16日,中國政府派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移動實驗室檢測隊,赴獅子山開展埃博拉出血熱檢測工作,普瑞康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也被隨行帶往展開考核。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移動實驗室檢測隊抵達非洲後,首次接觸到5份埃博拉送檢樣本。經中方實驗室檢測,5份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樣本中有4份結果呈陽性、1份呈陰性。這與樣本提供方——南非駐獅子山的拉卡實驗室的原始檢測記錄結果相一致。為確保檢測結果準確,中方實驗室先後採取4種方法進行檢測與復檢,檢測結果前後完全一致。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指出,此次樣本測評驗證了中方實驗室的檢測能力,首次證明中國疾控、科研、企業研製的試劑盒和檢測方法具有很好的特異性和靈敏性。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嘗試進行埃博拉病毒檢測,結果準確率達到100%,第一次“國際大考”獲得通過。

  據吳旭介紹,目前世界各國對於病毒檢測多以生化或免疫的方式,但這都需要病人發病後方能檢測並確診。由於埃博拉病毒發病後傳染性極強,這些檢測方式對於疫情防控作用十分有限。而普瑞康則是採用分子檢測,即通過DNA進行病毒辨識的方式。一旦病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即便仍在潛伏期,依然能夠精準檢測出來,從而做到對病情的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對於整體疫情防控意義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配合埃博拉病毒檢測工作,我國還提供了中國移動檢測實驗室隨同檢測隊一同運抵非洲。這臺位於中塞友好醫院的移動P3實驗室由3台獨立方艙組成,包括主艙、輔艙和中控指揮艙,內部設備包括手套箱隔離器、生物安全櫃、自控充氣式氣囊門、自潔凈型傳遞窗、高壓污物滅菌器、高效充氣過濾器、高溫污水煮沸罐等。實驗室按照“四流”(人流、物流、氣流、水流)控制理念,實現了對“三廢”(廢水、廢氣、廢物)的無害化處理。這個實驗室也可謂是中國生物安全防控10年發展成就的縮影。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赴獅子山移動實驗室檢測隊隊長錢軍介紹,隊員們平均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2小時以上,對每個樣本檢測都要用我國獨立研製的試劑盒進行重復檢驗,確保結果準確無誤。移動實驗室截至目前無一起機械事故發生,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經受住了實戰考驗。

  2014年9月28日,中國疾控中心駐獅子山移動實驗室正式接收獅子山衛生部送來的首批24例樣本,第一次批量檢樣就超過出國前擬定的每天20例的目標。10月23日,中國、南非、美國、加拿大四國援塞實驗室的埃博拉樣本總檢測量180例,中國實驗室以69例樣本檢測量居四國之首,在埃博拉病毒檢測能力上實現歷史性突破。10月31日,中國實驗室檢測樣本106例,其中陽性61例,單日檢測量突破百例,檢測總量破千例。截至11月7日,該實驗室已完成埃博拉樣本檢測1435例,佔獅子山9月28日以來總樣本量的四分之一,其中陽性樣本量759例,佔同期該國檢出陽性樣本的30%左右。這標誌著中國實驗室能力水準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由於我們的高檢測準確率,目前塞方已十分信任我們的檢測技術。”吳旭説,“截至2014年底,我們已通過檢測隊向西非捐贈了1.2萬人份、價值120萬元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經過不斷優化檢測流程、大幅提高檢測效率和品質,中國疾控中心駐獅子山移動實驗室檢測隊現已成為獅子山埃博拉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