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工業經濟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

  • 發佈時間:2015-01-22 06:00: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伴隨著要素條件的深刻變化、新工業革命影響的日漸顯現以及全球貿易投資新秩序的加快重建,未來我國工業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工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工業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方式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將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點。

  (一)

  一是從增速看,受需求側總量性因素和供給側結構性因素的共同影響,我國工業經濟運作開始進入相對慢車道。從需求側看,首先,由於基礎設施投資及房地産投資增速回落,由此拉動的製造業特別是重化工業投資增速將會出現下降;其次,由於人民幣升值和國內要素成本上升等長期性因素的累積效應,出口已經逐漸由過去的高速增長回落到較快增長區間,而受國內消費升級和産業升級的拉動,進口的增長態勢明顯,凈出口對工業增長的貢獻趨於弱化;第三,雖然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已經超過投資,但收入水準、分配結構和消費環境等決定消費長期增長趨勢的根本性因素並未發生變化,消費對工業經濟的絕對拉動作用短期內不會明顯放大。從長期的供給性因素看,研究顯示,近年來,我國工業的全要素生産率和資本邊際産出均出現下降趨勢,這表明,我國工業經濟增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同時創新驅動不足的特徵比較顯著並日益強化。我們認為,工業增速在一個相對低的水準上進行較大幅度波動仍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特點。

  二是從結構看,工業相對比重下降的長期趨勢形成,重化工業高速增長週期基本結束。經濟增長動力由投資向消費的相對轉變、工業投資邊際産出的下降以及我國工業化發展水準共同決定了,“三、二、一”産業結構將成為未來我國三次産業結構變動的長期趨勢。需要強調的是,工業相對比重的下降並不意味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下降。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工業仍將是國民經濟中生産效率最高、承載創新資源最多、最能創造高品質就業崗位、決定國家産業和國防安全的最重要的部門。工業內部結構方面,未來隨著工業經濟增長動力和增長方式的轉換,輕工業的相對比重將進一步提升。

  三是國內外因素綜合作用有可能使得我國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區位吸引力出現相對下降,並最終導致我國承接國際産業轉移的步伐放緩。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國內需求特別是投資需求的下降將使得市場導向型的國際直接投資減少;在新工業革命背景下,美、日、歐等工業強國紛紛通過促進自動化、智慧化、網路化生産來鞏固或進一步提升其已有的生産效率優勢,遏止製造業向外轉移勢頭或促進製造業回溯;東南亞和部分南美國家承接國際産業轉移的優勢開始顯現,對我國的替代效應增強。在“引進來”的空間不斷被擠壓的同時,多重因素有望驅動中國製造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比如,國內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將繼續通過資源和能源領域的對外直接投資降低資源風險;再如,隨著國內技術水準與國外前沿技術水準差距的縮小,在國內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難度加大,在這種背景下,各行業企業將通過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或並購海外企業,加快利用和整合國外科技資源。此外,隨著國內企業的技術升級、産品升級和渠道升級,更多的企業將由過去的來料加工、進料加工和一般貿易向旨在能夠更好地滿足海外市場的對外投資轉型升級。

  (二)

  對我國工業發展新趨勢、新特點的基本判斷直接決定了未來我國産業政策的取向。

  首先,要突出以創新促增長的意識。一是要從根本上改善企業創新環境,在工業體系已經比較完備的情況下,以動態效率提升彌補結構性配置效率提升空間下降的負面影響;二是大力培育與新的技術趨勢和市場需求相適應的高技術、高增長行業,形成新的産業增長動力;三是通過增強工業化在區域一體化、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新的空間增長動力。

  其次,要突出風險意識。當經濟處於下行週期,而有效需求又不能快速啟動時,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的産能過剩問題將變得更加突出,相當數量的企業將進入短期“去庫存”、中長期“去産能”的艱難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突出風險控制性産業政策在經濟下行週期中的保障性作用,比如,通過加強政府引導、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和要素市場改革、引導有效需求,控制和消化産能過剩的風險;通過深化改革降低融資成本、拓展融資渠道,化解經濟下行週期中高庫存和金融機構惜貸共同導致虧損企業的資金鏈斷裂的風險,等等。

  在具體措施方面,要以深化改革和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更好地適應新的貿易投資規則為目標,重點從以下6個方面進行政策突破:一是在突出技術創新和産品創新的同時,重視先進適用技術的擴散與應用,提高産業的整體效率;二是在重視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同時,為迎接新工業革命和提高生産效率,加強“母工廠”建設,以點帶面地促進我國的製造技術和生産管理水準的提升;三是在關注勞動成本的同時,重點通過制度與政策創新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綜合稅負水準,促進企業綜合運營成本的降低,形成新的比較成本優勢;四是加強技術、産品和生産標準的制定與執行,進一步在市場準入、勞工保護、智慧財産權等諸多領域與國際規則接軌,以適應新的國際貿易投資環境,在鼓勵出口的同時,積極支援國內企業“走出去”利用全球資源;五是在重視發揮産業扶持資金或基金作用的同時,重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加強我國先進製造業科技與産業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企業群體性成長與發展;六是加強合作性研發和産業化項目的培育發展,通過優勢互補的各種合作形成産業發展的合力。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