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證券業晾曬2014成績單:120家證券公司凈利潤同比暴增119%

  • 發佈時間:2015-01-21 15:34: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北京1月2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伴隨著券商板塊的大幅回調,反映去年券商整體經營情況的成績單也隨之問世。中國證券業協會發佈了證券公司2014年度經營數據,120家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02.84億元,較上年增長63.45%;而凈利潤則實現965.54億元,同比暴增119.34%。其中,119家券商實現了盈利。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糧期貨研究院副總監柳瑾對此解讀。

  經濟之聲:您如何分析券商股去年的業績情況?

  柳瑾:券商的盈利其實來自於很多方面,最主要方面來源於創新業務。2014年尤其是前半年,經濟業務的收入不理想,它的整個利潤來源主要來源於包括融資融券,包括約定回購、股票質押在內的創新業務的收益。

  經濟之聲:有分析認為,券商股2015年的業績增長預期仍與A股的活躍度緊密相關,但與此同時,當前監管層針對兩融業務實施的新監管措施,可能對未來券商股的業績預期帶來不確定性。您是否贊同?

  柳瑾:我覺得這個不確定性應該是一個中短期的,因為從證監會初衷來考慮,它還是要規範這個市場,讓它良性化發展並不是要徹底遏制。

  經濟之聲:那麼今年也就是2015年券商的業績增長情況將是一個什麼樣的?您又如何做一個大致的判斷?

  柳瑾:業績增長還是一個正向增長,而且還會呈增速的增長趨勢。

  經濟之聲:在各項業務的收入結構上,經紀業務對券商收入貢獻率仍然不容忽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經紀業務規模出現較快增長,但其對總收入貢獻比已經有所下降。在業內人士看來,渠道類業務收入佔比下降與券商較多開展創新業務不無關聯。數據顯示,2014年券商融資融券利息收入達446.24億元,同比上漲141.71%;而對營業收入貢獻率亦從前一年度的11.55%提升至2014年的17.14%。這是不是意味著券商在非經紀業務領域的收入佔比正在對傳統的經紀業務形成替代?

  柳瑾:這種替代是在逐漸發生的,從整體的券商的收入結構來看,現在整個的經濟業務應該是佔整個券商收入的1/3左右,各大券商基本上都類似,其他的創新業務可能是正在逐漸增加,這個比重各個券商變化幅度比較大,所以從這個上來看應該是業績的確是逐漸出現替代效應。

  經濟之聲:1月19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餘額較上一交易日縮水198.73億元,環比下降1.78%,這亦成為今年以來兩融餘額出現的首次負增長。而在分析人士看來,該政策或對2015年兩融收入的增長預期帶來不確定性。兩融收入翻倍後會不會遭遇發展瓶頸?

  柳瑾:發展的瓶頸其實和前面説的短期因素是一樣的,其實主要來源於第一監管層是不是持支援態度,現在來看我們認為還是持支援態度的,第二券商是不是本身願意大力發展。因為券商的兩融業務現在佔收益比重越來越大,券商是非常積極發展這塊業務,只要監管層沒有持打壓的態度,而只是要求它良性發展,我認為後面還會呈現一個繼續利好的態勢。

  經濟之聲:除兩融業務外,券商的各項業務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與此同時,另一項受到關注的數據是資管規模的變化。數據顯示,2014年券商資管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達7.97萬億元,同比增長53.27%。這項業務指標的變化,應該如何來評估?

  柳瑾:券商的資管業務從2013年以來節已經逐漸出現了答覆增長的趨勢,我覺得這和整個證券期貨行業裏面進入大資管時代大背景密不可分。這個大背景下資管業務大爆發是一個大勢所趨,而且後面幾年仍然會延續這種趨勢。但是整個券商收益比重現在並不大,整體看它的收入結構平均下來券商的資管業務大概只佔5%到10%左右,也就是説現在應該還是一個擴大市場份額的階段,而不是説能夠獲取高收益的時代。

  經濟之聲:剛才我們分析了2014年券商的兩融業務,資管業務的規模的一系列的變化情況,這都是屬於券商的創新業務,而在今年,隨著股票期權等一系列創新業務的開展,創新業務將會對券商業績帶來多大的影響?

  柳瑾:現在其實對券商的影響應該是越來越大,而且券商已經本身希望用這種創新業務帶來更多替代效應。券商其他主要業務其實取決於大盤的收益好壞,而這個同行IPO的業務其實和政策是密切相關的,尤其是將來如果改進註冊制之後,這塊的收益的不確定性仍然很大,所以券商更希望用這種創新業務來替代傳統不確定的業務和這种經濟業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