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GDP增速達7.4% 中國經濟給全球添一抹亮色

  • 發佈時間:2015-01-21 08:47:3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出口新加坡地鐵在營口港裝運。

  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形勢下,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依然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國家統計局20日公佈最新數據顯示,據初步核算,2014年國內生産總值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專家認為,在內外部環境都發生較大變化的“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既要承擔結構調整的任務,又要提高增長的品質,取得7.4%的增速來之不易。即使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經濟的高增長仍是為數不多的亮點。

  2014年成績單來之不易

  2014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發展改革任務,中國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國民經濟實現了全年7.4%的增速。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3%,四季度增長7.3%。

  “取得如此成績非常不易。”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指出,7.4%的增速是克服了各種困難和壓力取得的,符合“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減速換擋的客觀規律。所以,這一增速是在合理的區間,完成了全年經濟增長的目標。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認為,實際增長的數據與年初確定7.5%的目標應該説是一致的,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合乎邏輯的。儘管經濟增速較2013年有所放緩,但是增長品質卻進一步好轉。因此,能取得這個成績還是不錯的。

  事實上,中國經濟在保持了30年的高速增長之後,經濟總量已經十分龐大,每取得0.1%的增長都將比之前付出更大的代價。在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看來,中國GDP總量目前已超過63萬億元,這是相當於10萬億美元的生産總值概念,7%以上的增速就相當於7000億美元。這甚至超過了世界上100多個國家GDP的總和,所以仍然是一個很快的增長速度。

   調結構提高經濟品質

  “在7.4%的增長中,可以看到經濟結構在優化,改革在推進,經濟增長的品質在提高。”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第三産業對 GDP的貢獻超過工業,二是消費對GDP 的拉動作用超過了投資。此外,經濟正在逐步進入“新常態”,未來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在轉換,過去靠增加要素投入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不可持續,現在經濟的發展是要依靠創新來驅動。

  馬建堂表示,與7.4%增速相配套的是物價水準全年保持低增長,老百姓得到了低物價的實惠。而穩就業就是穩民生,去年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超額完成1000萬人的目標。

  “過去的一年,中國經濟裏有三大突出特點值得關注。”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一是 2013 年召開的三中全會,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這個影響會延續很長時期,就中國必須走市場經濟道路,必須依法治國指明瞭方向。二是經濟結構調整在2014年取得了很大進展,雖然這個調整尚未完成,但是大家取得了不調結構就不能保證經濟穩增長的共識。三是在技術創新方面邁出了很大步子。

   挖潛力抓住三個增長點

  儘管中國經濟在2015年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穩增長的積極因素依然很多。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發佈報告認為,隨著未來外需回穩和地産市場需求的釋放,未來的經濟增速下滑是有限度的,在經歷過此輪經濟調整的“陣痛期”之後,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會逐步地釋放出來,中高速的持續穩定增長才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中國經濟當前的新增長點有3個:第一,公共消費型基礎建設投資,具體包括高鐵、地鐵、城市管網等公共設施以及空氣和水污染治理等;第二,各種生産能力的轉型和升級,包括高污染、高能耗産能的升級;第三,居民消費,中國的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已是每年上升0.7%,根據研究,2014年中國居民消費佔GDP比重已升至43%左右。

  “微刺激加強改革,是今年經濟穩增長基本措施。”徐洪才認為,首先,要保持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不變,但要保持鬆緊適度,今年降息或降準一至兩次還是有必要的;其次,投資仍要發揮穩增長的特殊作用。在製造業和房地産投資都出現過剩或飽和後,公共産品和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投資需求。通過推廣PPP模式,推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第三,要深度挖掘消費的潛力,特別是資訊消費、文化消費、健康養老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未來將成為投資的機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