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世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經濟面臨短期風險長期向好

  • 發佈時間:2014-10-10 10:4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江宇娟 劉劼  責任編輯:時習

  中國經濟面臨短期風險但長期向好

  ——訪世行首席經濟學家考希克·巴蘇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考希克·巴蘇近日表示,全球經濟復蘇勢頭在去年短暫回升之後,近期出現了一些危險信號,面臨增長再度停滯的風險。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仍首屈一指。

  巴蘇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前夕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半年前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全球經濟即將“起飛”,但最近幾個月的數據顯示世界經濟增長再度面臨多重風險。

  他認為,美國經濟是發達經濟體中的亮點,增速超過2%,失業率也大幅下降,但是長期失業人數還維持在高位,成為潛在軟肋。歐洲和日本是經濟減速的重災區,歐元區第二季度經濟增長陷於停滯,日本也表現不佳。

  巴蘇還提到,儘管美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但在未來15年至20年,世界經濟的增長動力將主要來自於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

  世行在6日發佈的最新預測中,將中國2014年經濟增長預期由之前的7.6%調低至7.4%,但強調中國政府的改革措施將使經濟走上更可持續的發展軌道。在巴蘇看來,“7.4%的增速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很高了”。

  巴蘇認為,短期看來中國經濟面臨一定風險,過度投資就是其中之一,但長期前景仍然良好。

  他説,適度投資對經濟增長有益,中國之前的投資增長對本國以及世界經濟都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但是,現在投資佔中國經濟的比重接近一半,過度投資拉低了投資回報率,如果這一問題持續,將給金融業帶來很大風險。

  他同時指出,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風險。中國正在推行的經濟結構改革可以逐步化解這些問題,儘管這一過程中經濟會出現一些波動。

  他認為,中國經濟結構改革已經開始奏效。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製造業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慢慢下降,服務業的份量逐步提高,這有利於中國逐步轉向消費驅動的經濟結構。

  此外,巴蘇還談到了中美經濟規模對比的問題。這位印度經濟學家説,根據世行的最新計算,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14年10月10日超過美國。不過,他強調,將市場匯率因素計算在內,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國要超過美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巴蘇是繼林毅夫之後第二位獲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一職的發展中國家人士。巴蘇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並曾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知名學府任教。

  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定於10月10日至12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