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創新低”評價當前GDP增速無意義

  • 發佈時間:2015-01-21 04:52:3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我國GDP增速為7.4%。從縱向來看,增速有些低。但在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複雜的情況下,取得這一成績實屬不易。值得欣喜的是,過去一年,我國經濟在新常態下平穩運作,結構不斷優化、品質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準明顯提高——

  1月2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4年我國國民經濟運作成績單。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GDP增速為7.4%,實現了“7.5%左右”的增長目標。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在新常態下,我國國民經濟保持平穩運作,呈現出增長平穩、結構優化、品質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

  7.4%來之不易

  經初步核算,2014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這是我國GDP總量首次突破60萬億元大關,但GDP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來的新低。

  “總的來看,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發展改革穩定任務,我們實現了去年年初確定的‘GDP增長7.5%左右’的預期目標,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馬建堂分析説,2014年,世界經濟復蘇曲折、緩慢、複雜,國內經濟處於“三期疊加”的發展階段,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在此情況下,我國克服了經濟下行壓力,實現GDP7.4%的增速,符合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增速換擋的客觀規律。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此前也表示,2014年,世界經濟的復蘇勢頭弱于原來的預期,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原來長期積累的一些矛盾也在經濟增速略微減緩的過程中顯露出來了,結構調整的陣痛進一步顯現,我國能夠實現預期發展目標相當不易。

  針對不少媒體關注的“我國GDP增速創下24年來新低”的問題,馬建堂回應説,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相應的,對經濟增速評價的尺度、標準,也需要根據新常態進行調整。

  “如果我們把7.4%的經濟增速和就業、物價等指標綜合起來分析,就會發現,用‘創新低’的説法來評價當前的GDP增速毫無意義。”馬建堂説,2014年,我國GDP增長7.4%,但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這四個指標配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得出中國經濟仍然運作在合理區間的結論。

  新動力加快孕育

  經濟結構明顯優化,這是2014年我國經濟發展品質明顯提升的重要特徵之一。

  從産業結構看,2014年,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8.1%,快於第二産業的7.3%,也快於第一産業的4.1%;我國服務業比重提高到48.2%。“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正在加快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馬建堂説。

  而從發展的動力結構看,2014年,傳統行業、重化工業、大宗原材料行業確實遇到不少困難,但是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主要內容的新産品、新行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勢頭明顯。

  數據顯示,2014年,工業中的高技術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3%,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快4個百分點,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0.6%。裝備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5%,快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2個百分點,比重提高了1.2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與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有關的新興業態也快速發展。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51.9%,P2P、電信消費、資訊消費等也都實現了較為快速的增長。

  “新産品、新行業、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加速成長,新的動力加快孕育,這正是中國經濟未來的希望所在,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動力轉換的方向。”馬建堂説。

  從投資結構看,2014年,我國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名義增長15.7%,增速較上年有所放緩。馬建堂表示,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速換擋,需求增速也會進行換擋,因此,投資增速回落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不過,馬建堂也指出,我國投資增速雖然放緩,但投資結構也出現明顯優化。其中,第三産業投資增長16.8%,明顯快於第二産業13.2%的增速。而在第三産業投資中,資訊業務業投資、電商服務投資等領域的增長較快,進一步表明投資結構在優化,投資品質在提高。

  我國城鎮化率也在穩步提升。“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有將近7.5億人生活在城鎮,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變化。”馬建堂説,儘管這個深刻的變化不是一年形成的,而是長期發展的産物,但接近7.5億人生活在城鎮,也是經濟結構明顯優化的重要體現,是了不起的成就。

  老百姓得到實惠

  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0%。其中,城市上漲2.1%,農村上漲1.8%。

  分類別看,食品價格比上年上漲3.1%,煙酒及用品下降0.6%,衣著上漲2.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1.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3%,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1.9%,居住上漲2.0%。

  2014年全年CPI上漲2.0%,順利完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的目標任務。“與7.4%相配套的物價水準上漲2%,物價漲幅比較低,老百姓得到了實惠。”馬建堂説。

  “CPI調控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與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密不可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此前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創造了有利的宏觀環境。從市場供求角度看,農業連年豐收增産,糧食等物資儲備充裕,工業品總體上供大於求,進出口調節能力較強,房價從2014年5月開始總體上進入下行通道,且未出現重大自然災害,也是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的有利因素。

  就業是民生之本。2014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25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6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931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萬人,調查失業率在5.1%左右。而根據人社部的統計口徑,2014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超額完成1000萬人的任務。

  有了穩定的就業,城鄉居民也就有了增加收入的穩定渠道。2014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1%,扣除物價實際增長8%。其中,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2%。我國農民工月均收入水準達到2864元,比上年增長9.8%。

  “發展為了誰?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老百姓收入的提高。”馬建堂介紹説,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4747元,中等偏下收入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0887元,中等收入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7631元,中等偏上收入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6937元,高收入組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50968元。

  數據還顯示,2014年,全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9。馬建堂表示,儘管中國的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但是每人平均水準仍然很低。按照有關標準,我國還有2億左右的貧困人口。因此,我國仍然要一心一意謀求科學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