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監會機構大調整

  • 發佈時間:2015-01-21 01:51:42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京華時報訊(記者余雪菲)昨天,銀監會宣佈監管構架改革,對內設機構進行調整。這是銀監會自2003年成立以來的首次架構大調整,但不改變編制。在此次調整中,民營銀行被納入城商行序列監管;而時下風險問題頻現的P2P網貸平臺,則由新成立的普惠金融工作部負責管理。

  根據銀監會數據,截至去年11月末,中國銀行業境內總資産已達165.53萬億元,同比增長13.9%。相較于不斷增長的金融資産,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在此次調整中,銀監會將機構和人員編制向監管部門傾斜,在調整後內設的22個部門中,監管部門由過去的11個增加到17個,佔部門總數的77.3%。業內人士認為,經過此次調整,銀監會的監管檢查力量得到了加強。比如信託行業有了專門部門監管後,監管工作肯定會更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整設立了審慎規制局、現場檢查局和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部。其中,普惠金融工作部負責牽頭推進銀行業普惠金融工作,時下備受關注的P2P網貸平臺將歸屬該部門管理。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央行、銀監會等監管層十分關注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發展需要推進線上線下相結合。銀監會普惠金融部門的建立,有利於建立普惠金融發展有效機制,統籌線上線下發展。P2P網貸平臺確定由普惠金融工作部監管後,有利於P2P網貸平臺監管政策的出臺。”

  P2P網貸平臺這幾年發展迅速,可謂野蠻生長。根據網貸之家的最新數據,2014年平臺數量已增加至1600余家,成交總量約2500億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136%和100%。由於我國徵信體系缺乏、監管空白,企業良莠不齊,因此頻繁發生P2P網貸平臺跑路事件。業內普遍呼籲儘快出臺監管政策。

  銀監會表示,此次監管架構改革的重點是清減下放行政權力,明確風險監管主體職責,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銀監會只對“三個半”部門負主體責任,即政策性銀行、五大行、股份制銀行及非銀行中的四大資産管理公司。而其他的主體職責全部交到地方銀監局,由其進行監管。同時,銀監會只保留三項準入權力:新機構的籌建、機構的重組改革、機構的破産重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銀監會此次改變了以往的序號制命名方式,按照監管職責內容來命名各機構監管部:銀行監管一部被命名為大型商業銀行監管部;銀行監管二部被命名為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監管部;銀行監管三部被命名為外資銀行監管部;銀行監管四部被命名為政策性銀行監管部;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被命名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部。

  此次監管架構改革設有一個月的過渡期,2月份新老架構混合運營,3月起依照新架構運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