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德國人如何保護文物古跡

  • 發佈時間:2015-01-21 01:30:4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砸重金修舊物是否值得?在德國人看來,保護文物可謂好處多多:節約資源、促進就業、發展旅遊……甚至可以提高文化認同、助推社會和諧。德國在冊文物古跡約有100萬處,其中部分為州、縣等地方政府所有,大部分則握在私人手中。那麼,德國又是如何保護這些文物古跡的呢?

  為了讓文物保護有章可循,德國各聯邦州分別立法,除定義何為文物、將本地文物列入“文物清單”供民眾查閱外,還明確監管部門職責和文物使用規定。各州法律細節有異,但內容大致相同。例如,各州均規定文物所有者不得擅自更改建築樣貌,改建前需上報文物保護部門批准。改建獲批後,文物保護部門還會就如何選擇專業技工等提供諮詢,避免使用錯誤的技術或建築材料。

  總體來講,德國文物保護資金來源多樣。州、縣政府是文物保護主要出資方。2005年,各地方政府總計為文物保護和修繕投資近4.1億歐元(1歐元約合7.2元人民幣),佔到公共文化支出的5.1%。同時,聯邦政府會通過不同項目為文物保護撥款。2006年至2009年間,僅聯邦政府“國家寶貴文化遺産”項目就為修繕文物古跡投入4300萬歐元。

  除聯邦和地方政府外,基金會、協會以及文物所有人也是文物保護資金的重要來源。例如,德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是一傢俬人基金會,截至目前,這家1985年成立的基金會已投入5.2億歐元,用於修繕德國4500余處文物古跡。

  又如,私人住宅也可能屬於文物,維護費用應由所有人承擔。不過,此事涉及公眾利益,政府也會給予一定支援。為減輕文物所有人負擔,掏錢修房子的所有人可以享受部分稅收優惠。

  在德國,文物古跡尤其是工業遺址再利用十分普遍。原來的廠房變身學校、住宅、博物館或市政廳,既實現了文物保護,又避免了拆除重建的雙重投資,特色外觀還讓更多人對老建築的新用途感到好奇。

  對於文物保護宣傳,德國有關政府機構和社會團體會借助舉辦活動、設置獎項、出版刊物等方法提高民眾文物保護意識。“文物古跡開放日”活動效果頗佳,每年都會吸引超過400萬人前往數以千計、平日卻較少開放的歷史遺跡參觀。

  同時,德國還非常重視培養年輕人的文物保護意識。分散在德國各地的13個“青年工匠協會”每年都會各自招收數十名16歲至26歲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會用一年時間學習文物保護相關知識和技能,積累人生經驗。此外,一些基金會、協會等社會團體還會組織中小學生參觀文物古跡,併為他們提供有關文化遺産保護的學習材料。

  現如今,文物保護已經融入德國人的生活當中。隨便走進一座小城,當地人幾乎都能列出幾樣拿得出手的特色古跡。對德國人來説,承載歷史的文化遺産不僅可以帶來獨特的精神享受,也是必須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