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面向行業,開放使用也是為了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1-21 01:30:4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線對話

  被視為工業時代下天然纖維延續的生物基纖維在2015年走勢如何?

  根據相關規劃顯示,2015年,我國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其原料産量將由2012年的300萬噸(包括傳統生物基再生纖維)提高到510萬噸,年均增長17%。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其原料的總産值將達到1050億元,增加值達440億元。

  “生物源纖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科研實體。” 生物源纖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孫玉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驗室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産學研合作,增強技術輻射能力,將推動生物源纖維行業整體技術水準和競爭能力的提升,而實驗室的目標則是成為面向行業服務的高效率的創新平臺。

  記者:在實驗室建設方面,發展的近期目標是怎樣的?依託NMMO溶劑法纖維素工程化關鍵技術將有什麼新動作?

  孫玉山:實驗室利用依託單位在設備設計製造方面的優勢,增加和完善實驗室設備線上監測與控制系統,重點完善實驗室在溶劑回收、製備和溶解過程研究、紡絲技術研究、表徵和評價、應用開發方向的設施,通過兩年的建設,使實驗室成為纖維製造工程化技術和關鍵設備研究開發的應用基礎研究的平臺,為産業化工程設計和裝備製造提供技術支撐。

  通過NMMO溶劑法纖維素工程化關鍵技術開發項目的運作,建立和完善一條模擬工業化單元的實驗線,可以進行紡絲原液連續製備與輸送、紡絲、溶劑回收等工程化實驗研究,解決目前國內新型裝備和研究手段缺乏的困境,為我國溶液紡絲工程化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記者:在實驗室運作管理機制建設上,實驗室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特色管理管理體制,能談談管理體制是如何具體形成併發揮作用的嗎?

  孫玉山:生物源纖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科研實體,具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是獨立的預算單位,實驗室實行依託單位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領導班子由實驗室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主任負責組織領導本室的研究開發、學術活動、人員聘任、行政管理,領導建立和修改各項管理規章制度,並根據學術委員會的建議,決定實驗室科研方向、選題等重大問題,副主任協助主任承擔實驗室常務管理工作。在實驗室日常管理方面,建立了實驗室會務制度,兩周召開一次,討論決定實驗室建設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明確了實驗室主任任期目標責任制、副主任工作職責,制定學術委員會章程,科研項目管理辦法,科技成果管理辦法,設備管理規定,實驗室管理規定,檔案管理規定,保密和智慧財産權管理規定,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維護與管理辦法,實驗室安全條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使實驗室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實驗室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總結交流工作經驗,佈置工作安排,每年有詳細的工作總結和研究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實驗室將建立辦公室負責落實各項具體管理工作。

  記者:目前實驗室規模和隊伍結構的總體規劃是怎樣的?緊盯科研的同時對外交流及國內外學術活動情況如何?

  孫玉山:實驗室目前的發展規模為102人,實驗室主任將根據實驗室發展目標,從國內外自主聘任專兼職研究人員和實驗技術人員。為了培養和吸引優秀的科研人才,實驗室堅持“以人為本”,通過科學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建立實驗室運作機制,積極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團結和諧的學術氛圍。

  實驗室在“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思想指導下,積極開展多渠道的産學研合作並舉辦多種形式的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活動,提高實驗室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

  與國內大學、研究機構特別是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所在單位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發揮優勢互補,共同策劃和爭取國家重大項目,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

  目前,實驗室已與東華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四川大學、西北師範大學、天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建立了聯合培養研究生合作關係。自2007年以來,共聯合培養研究生32人,目前在讀學生12人,其中博士1人,研究生8人,本科生3人。此外,實驗室建立了“卓越工程師實習基地”,接納天津工業大學卓越工程師班的本科生進行頂崗實習。2014年9—12月已完成12名化纖專業的學生實習工作。實驗室與天津工業大學建立了“碩士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努力成為紡織行業高水準的創新複合人才的培養基地。

  記者:在全國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設備普遍對外開放的趨勢下,實驗平臺的開放和共用情況做得如何?

  孫玉山:作為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在科技交流與合作,面向行業開放服務方面,為了實現重點實驗室的可持續發展和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各項效能,在優先滿足本實驗室研究開發工作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建立的研究平臺和資源,面向行業、開放使用。

  為了使開放服務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實驗室積極配備經驗豐富的工藝設備技術人員和專業操作人員,吸引了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科技人員到實驗室進行中試試驗,通過多種形式的産學研合作,增強技術輻射能力,推動行業整體技術水準和競爭能力的提升。自2007年批復建設以來,實驗室已為行業企事業單位提供檢測評價服務累計15000余樣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