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羊城晚報:“黑天鵝”對A股市場是一針清醒劑

  • 發佈時間:2015-01-20 15:00:07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一的深滬A股市場驚現“黑天鵝”。受證監會規範融資融券及處罰違規券商的利空消息影響,昨日A股在券商、銀行、保險等前期做多主力板塊的帶動下,全線翻空,股指創下近七年單日最大跌幅,滬指一度跌去逾8%,收市跌7.7%,兩市約兩百隻個股跌停。

  對於昨日A股的暴跌,有人稱之“1·19股災”,有人戲之“人為造成的‘踩踏’”,在網路論壇上,更是一片抱怨之聲。顯然,雖説牛市亦有漲跌振蕩,但在各方一致看好的情況下,突現出現瀑布般的跌停潮和股指的罕見大跌,實出乎絕大多數人預料。

  有分析認為,昨日A股的暴跌是市場對利空的“過激反應”。原本人們預期週末或會出臺降準或降息的利好,不料卻迎來規範兩融的利空“雷擊”,失望之餘的驚慌失措,加之近來券商、銀行等金融板塊豐厚的獲利盤借勢兌現,而這些板塊皆為股指的權重股,主力率先潰逃,“三軍失帥”自然加劇了股指的崩盤。

  其實,監管層對券商兩融工作的檢查已有時日,對違規券商的查處結果公佈,也可謂一隻靴子落地。其中處罰最重的3家券商只是暫停3個月的新增兩融業務,對原有業務並無實質影響。至於對其他違規券商也只是責令限期整改,就整體而言,仍屬相對溫和的處罰。

  應當説,近半年來的“瘋牛”行情,與迅速膨脹的兩融深度相關。兩融自2010年起試點,突破千億關用時3年,但自去年下半年始,則以每月一兩千億的速度狂增,轉眼便突破萬億大關。如此狂飆突進,自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這其中雖不乏某些券商的急功近利,但細究之下,監管層又何嘗能辭其咎?想當年,A股“熊冠全球”屢受千夫所指,兩融新政也難引發市場興趣,無奈之下,證監會宣佈放棄對券商的兩融“窗口”指導,任由券商自定融資門檻。而今,眼見兩融發展過猛,有失控之虞,復又強調門檻等措施,市場難免猜測“政策收緊轉向”。

  A股的“政策市”標簽一直飽受詬病。固然,任何市場都離不開監管,但政策取向應以確保規則的公平公正為要,而不應被指數高低、大市冷熱所左右,要避免功利化色彩,否則,寬緊失度,便難免帶來人為的市場衝擊,令投資者進退失據。多年來A股因政策因素造成的波動,遠大過市場自身運作的振蕩,這種風險對投資者是最難預防的也最受抨擊。

  對A股市場來説,無論監管還是投資各方,都處於不成熟期,這也加大了市場對各種消息的過敏反應,從而加劇了股指振蕩。但是,A股發展到今天,理應更多依靠市場之手調控,至於“看得見的手”如何發力仍待摸索完善。

  誠然,作為投資者,身處這樣的市場,也需隨時打醒精神,既不被形形色色的概念、炒作題材等潮流所迷惑,亦須提防羊群效應下的系統風險。正如近來一直被市場捧為香餑餑的金融板塊,誰會料到它竟是出人意料的“黑天鵝”呢?

  話説回來,此番股指大跌,也可謂一針清醒劑,令“瘋牛”行情降溫,未來市場或會走得更穩健。對股市,“慢牛”方可行得更遠。況且,昨晚證監會又在官方網站連夜回應當天的暴跌,稱不宜過度解讀對兩融的查處,並否認“打壓市場説”,體現出對市場的呵護之心,顯然,昨日的市況真的是“反應過敏”了。(作者 羊城晚報首席評論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