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查處市場違規行為絕不等於打壓牛市

  • 發佈時間:2015-01-20 08:43:2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董少鵬

  昨天,受到中信證券等違規受罰消息的影響,券商股全部跌停,其他金融股、石油股、鋼鐵股等權重板塊集體殺跌,兩市共158隻股票跌停,上證綜指至收盤大跌逾260點,跌幅達到了7.7%。這一6年半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令人驚詫,也令人不安。

  在筆者看來,昨天爆發的全局性的劇烈下跌,理由並不充分。如果一定要找出原因,則是監管信號被誤讀,並且這種誤讀很深。畢竟,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是我國資産規模居前三位的券商,同時處理這三家券商的違規行為,被誤讀為集中打壓券商。於是,昨日開盤後,部分融資買入券商股的投資者急於拋售,大量跟風盤盲目跟進,導致了不應有的“踩踏行情”。

  其實,證監會並沒有集中打壓券商股的意圖,甚至連打壓單個券商股的意圖也沒有,而只是根據前期市場的呼聲,依法對融資融券業務進行檢查,依法查處違規行為。證監會發言人16日在通報這次檢查情況時也明確表態了,“從檢查結果看,目前,證券公司融資融券等融資類業務總體運作平穩,風險相對可控,未發現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這表明,管理層對證券公司兩融業務的主體是肯定的;在此基礎上,也對部分公司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和告誡。這才是事情的本來面目。

  令人遺憾的是,市場當中對中信證券被罰的解讀不但無限延伸,而且把中信證券的大股東中信有限也給妖魔化了。幾乎在上週五中信證券被處罰的同時,中信證券公告稱第一大股東中信有限1月13日至16日減持公司股份合計3.48億股,經測算套現金額超百億元。此外,上週五中信期貨席位凈持倉從954手凈多單轉為1597手凈空單。有分析把這三件事“綁”在一起,指責中信證券及其大股東利用內幕消息做空,愚弄公眾。這種妖魔化的分析加劇了市場對證監會罰單的誤讀。

  筆者認為,即使是中信有限對減持中信證券有事先謀劃,也完全沒有必要專門和證監會公佈處罰結果的日期“對表”。此外,中信有限也沒有必要因中信證券被罰而增持股票,或者因中信證券被罰而什麼也不做。只要沒有私下合謀,沒有違反現有規則,中信有限的增持、減持行為就應當受到尊重。中信期貨的操作行為也同此理。所謂內幕交易之説,是牽強附會,不構成證據鏈。

  面對市場的這種誤讀,證監會應該公開表態,説明依法查處市場違法違規行為不是要“把牛頭硬按下去”。依法監管是常規、常態、常理,現在沒有、今後也不會去搞運動式的監管。這個表態至關重要。只有把監管信號明確地傳遞給市場,監管工作才能夠做得更好,市場運作也才能夠更健康。

  昨天晚上,證監會發言人明確回應了市場的疑問,表示市場對金融監管部門聯合打壓股市的擔憂與事實不符,“市場不宜做過度解讀”;對證券公司開立融資融券信用賬戶時證券資産低於50萬元的客戶,繼續按證監會原有政策和規定執行,不因為這一資産門檻而強行平倉。我們希望,證監會的澄清和回應能夠化解不該有的誤讀,促使市場回歸到正常狀態。

  筆者認為,股市能不能持續地走牛,歸根結底要看經濟的基本面和改革的基本面。目前正在進行的一系列改革,堅持簡政放權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無論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幅度降低民資進入壟斷行業的門檻,還是戶籍改革、土地改革、高考改革等,都是真刀真槍的幹。如此,就可以讓各種要素更加自由地去組合,讓腐敗無處藏身,讓人民分享到更多實惠。肇始於2014年7月下旬的此輪行情是強勁改革的産物,是“改革牛”。

  我們應當呵護好來之不易的“改革牛”;而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正是對“改革牛”的護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