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轉型迎關鍵年 證監會要一張藍圖幹到底
- 發佈時間:2015-01-19 09:05:4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證監會主席肖鋼以“聚焦監管轉型 提高監管效能”為題,在2015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肖鋼深入分析了持續推進監管轉型的形勢,提出了探索建立事中事後監管新機制的若干舉措,並就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幹部、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等工作進行了部署。如果説去年的講話繪就了證券期貨領域改革路線圖,那麼肖鋼今年的講話則是對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與延展,體現的是“一張藍圖幹到底”的改革精神。
註冊制改革成頭等大事 增加新股供給
在監管工作會議上,肖鋼表示,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是2015年資本市場改革的頭等大事,是涉及市場參與主體的一項“牽牛鼻子”的系統工程,也是證監會推進監管轉型的重要突破口。
肖鋼稱,繼續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在穩定市場預期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增加新股供給,促進資本形成。
他還給出註冊制初步方案: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總的目標是,建立市場主導、責任到位、披露為本、預期明確、監管有力的股票發行上市制度。要堅持市場導向,放管結合。尊重市場規律,最大限度減少和簡化行政審批,明確和穩定市場預期,強化市場內在約束,建立以市場機制為主導的新股發行制度安排。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財苑)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註冊制是目前證券市場改革的重大瓶頸,其順利改革將帶來監管層、交易所、協會、仲介機構的大轉型,是資本市場的一大跨越。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財苑)則表示,實現註冊制需要四個條件,一是融資者與投資者利益的平衡,二是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平衡,三是引資速度與融資速度的平衡,四是上市與退市的平衡。目前來看,這四個條件都屬於逐漸完善的過程。
經濟新常態下 賦予資本市場新使命
肖鋼指出,經濟新常態必將極大地改善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礎和環境,為資本市場創新發展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
為此,肖鋼指出,要加強多層次股權市場體系建設、發展證券交易所機構間債券市場、推動衍生品市場發展、適時放寬證券期貨服務業準入限制、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加強風險防範等工作。既涉及存量改革也涉及增量改革。
在多層次股權市場建設方面,肖鋼提到,壯大主機板市場,改革創業板市場,完善“新三板”市場,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多層次資本市場是不同規模、不同時期企業面對不同風險承受力投資者的投融資市場,其完備性和有效性體現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李大霄認為,創業板市場一直面臨著“三高”(高股價、高市盈率、高募集資金),投資者風險意識不足等問題,首先需要規範、克服“三高”問題。
區域性股權市場是我國多層子股權市場的重要補充,經歷前期清理整頓後,正面臨規範發展的問題,目前證監會還沒有出臺相關法規,不過有業內人士透露,出臺時間應該不會太久。另外,還有不同資本市場之間轉板機制的建立與完善。
新挑戰顯現 流動性風險隱患需注意
當前資本市場面臨諸多挑戰與問題,如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産能過剩、地方債務、影子銀行、房地産等領域風險對資本市場影響;股價結構分化嚴重,有些股票估值過高,2014年末市盈率超過100倍的達500余家;部分上市公司存退市隱患;交易所、證券公司産品業務創新帶來新的技術系統風險;一些中小投資者特別是1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熱衷跟風炒作;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案件易發多發;境外資金流入流出規模和頻率不斷增加,監測監控面臨不少難題。
肖鋼還提到,融資融券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融資餘額已超過1萬億元,交易杠桿率顯著提高,少數證券公司短借長貸問題突出,面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隱患,個別信用交易客戶高比例持有單一擔保證券,信用風險凸顯。
而在上週五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通報了2014年第四季度證券公司融資類業務現場檢查情況。其中提到,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3家公司存在違規為到期融資融券合約展期問題,受過處理仍未改正,且涉及客戶數量較多,對這3家公司採取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董登新認為,2014年是融資融券業務推出以來經歷的第一波牛市,業務規模量大幅增長,風險隱憂也凸顯。存在部分證券公司短借長貸,資金期限錯配。肖鋼的講話主要是針對市場當下存在的過度投機問題進行提醒,以及對近日兩融業務處罰給市場帶來的不安定性進行回復説明。
建事中事後監管新機制 現場檢查或成常態
肖鋼稱,探索建立事中事後監管新機制,就是要從以事前審批為主,轉變到以事中事後監管為主,這是轉變政府職能、提升監管效能的必然要求。
這個新機制,從監管重點上看,就是制定監管規則和開展監管執法,即“一手抓規則,一手抓執法”;從監管手段上看,主要包括現場檢查、非現場監管、教育培訓和稽查執法四個方面;從監管理念上講,事中監管以風險導向為主,兼顧行為導向,事後監管以行為導向為主,兼顧風險導向。
董登新稱,在事前簡化程式、去行政化的過程中,實際上事中、事後肯定就要提升行政化,加強稽查執法。
肖鋼指出,探索建立事中事後監管新機制,難點在事中,重點在事中事後的銜接。
現場檢查是事中監管的主要手段,是有助於深入了解監管對象、揭示風險的最直接手段,也是及時發現和核實問題的主要途徑。
肖鋼還提到,2015年上半年,要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在證券期貨業全面開展“兩個加強、兩個遏制”(加強內部管控、加強外部監管,遏制違規經營、遏制違法犯罪)專項檢查,重點是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私募機構、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等市場主體、會計師事務所等仲介機構和系統內相關經營性單位。目前,檢查方案已經制定印發,包括自查、抽查和整改3個階段,于2015年5月底前完成並將相關情況上報國務院。
日常監管與稽查執法掛鉤
在事中事後監管銜接方面,肖鋼指出,要抓緊出臺日常監管與稽查執法協調工作規則,明確線索移送、稽查介入、資訊反饋等各環節的程式和責任。要探索日常監管與稽查執法掛鉤的考核機制,研究重大違法違規案件倒查問責機制。
肖鋼表示,日常監管部門的人員也是持證上崗的調查人員,要按照稽查執法程式、證據標準和認定條件開展檢查工作,符合立案條件的必須及時立案,組織深入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如需處罰,直接移送處罰部門;發現線索但對是否立案把握不準的,必須及時移送稽查部門處理。
必要時,稽查部門可根據日常監管部門的需求,提前介入檢查,以縮短立案前初步調查的環節和時間,減少重復取證。
現在,全系統的資源配置越來越多地集中在事中監管部門和事後監管部門,比如,對上市公司監管有600人,對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監管有780多人,稽查人員有770多人,這些人員如何統籌使用、形成合力,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問題。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監管轉型,註冊制改革推進,證監會部門工作人員的配置可能還會調整。
研究制定權力清單責任清單
肖鋼表示,為讓監管權力和責任邊界清晰,要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為此,要抓緊研究制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
肖鋼指出,這是一項新的開創性工作,沒有現成經驗可循,要積極試點,逐步實施。2015年,證監會的權力清單重點是列明直接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行政審批權、日常監管權、調查處罰權、行政強制權、其他權力等五大類職權,政策法規制定、規劃編制等管理職權不對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産生直接影響,暫不納入權力清單。對照權力清單,相應制定責任清單。
各交易所、行業協會也要比照辦理。同時,在證券期貨市場外商投資領域探索建立負面清單。2015年內完成《派出機構監管工作職責》修訂工作,厘清派出機構與會機關、交易所、會管單位、行業協會的職責邊界。
董登新稱,這是圍繞註冊制下,監管層、交易所、協會、仲介機構各盡其責,避免權利、責任的衝突,也利於事中事後監管執法時,追溯相關責任方責任。
健全信披體系 參與各方應歸位盡責
健全資本市場資訊披露規則體系,是肖鋼執掌證監會以來,提到頻率較高的監管理念,其內涵就是發行人負有資訊披露的強制義務,須確保所披露的資訊真實、準確、及時;仲介機構要對市場主體披露的資訊履行保薦或鑒證職責,如未勤勉盡責,就應承擔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責任;監管部門不為資訊披露義務人“背書”,不對資訊披露作實質性判斷,但要確保資訊披露的齊備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若出現問題,監管部門就要切實履行職責,採取監管措施。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邢會強認為,這就要求在資本市場各項制度安排上,建立以資訊披露為中心,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資訊甄別、信譽仲介的資訊擔保功能,推進仲介資訊的公開,實行資訊披露違法懲戒機制。
眾所週知,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一直是A股市場的“老大難”問題,遲報、瞞報、不報或者踩“紅線”披露的情況時常出現。自去年來,證監會在修訂各項重大政策時刻意強化資訊披露作為重點內容,以增強政策制定的完善性。其中,並購重組新規就明確表示發行人要加強資訊披露的針對性,堅持投資者導向,提高重組並購書的可讀性,信披文件應該邏輯清晰、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投資者保護配套規則將落地
肖鋼指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健康運作的內在要求,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關係億萬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改革創新和促進監管轉型的重要保障。
此前,國務院從頂層設計層面出臺了中小投資者保護的“國九條”,明確要全面構建了中小投資者保護制度體系,在落實層面,證監會把投資者保護開始滲入監管工作的各環節與全過程,健全利潤分配披露制度,落實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指引,在證券期貨執法領域設立和解金。下一步,證監會還將儘快發佈投資者適當性、優化回報、保障行權等專項文件,研究出臺持股行權試點管理辦法,建立投訴備案管理制度,制定糾紛調解規則。
董登新認為,對於保護投資者,一方面,投資者需要提高自我維權的意識,要敢於索賠;另一方面,要在立法方面進行完善,加大資訊披露違規、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重大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再就是加強市場監管。
建中央監管資訊平臺 向技術監管轉變
自2014年全面啟動資本市場中央監管資訊平臺建設以來,證監會就將“大數據”建設作為監管轉型的一個重要任務,肖鋼要求各單位“一把手”要參與到平臺的建設上來,旨在實現從“人工判斷型”監管向“技術導向型”監管轉變,從而拓展監管時間空間,提高監管效能。
為了在平臺建設方面取得實質進展,肖鋼下了硬任務,即在2015年內要建成中央數據庫一期項目,達到全市場數據集中統一的階段性目標,為業務監管系統建設和運作打下堅實基礎。並且要全面推進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證券公司、會計資訊、稽查執法、打非與清整等重要業務監管系統的開發建設,爭取2015年底前實現一批業務監管系統試運作。此外,則是要嚴格按照平臺建設規範,提前做好其他業務監管系統建設的各項準備工作,爭取早日立項開發。
近幾年,資本市場在“大數據”方面的探索較為活躍,從利用數據分析調查內幕交易、老鼠倉,到打擊操縱股價等違法違規行為, 新技術手段已頻被監管層所用。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上述這些為監管層提供高效監管、遠端監管的第一手材料和依據,同時也為監管層及時發現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提供便利,能夠大幅減小各類違規交易對市場造成的影響。
明確行政監管和自律監管分工
肖鋼指出,要完善行政監管體系,合理配置證監會機關部門職責,有減、有保、有擴,與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相適應,厘清派出機構與會機關、交易所、會管單位、行業協會的職責邊界;研究調整派出機構內設處室,解決內部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問題。
同時,探索行政審批事項下放後交易所和行業協會的運作方式與途徑,厘清行業協會與交易所之間的自律監管分工,從會員的機構屬性、業務屬性和行為屬性來界定對會員的自律監管職責,不搞“二機關”老一套。完善公共平臺職能,充分發揮中央監管、市場監控、統計監測、資訊服務等公共平臺的作用,促進其向服務監管和服務市場並重轉變。
隨著行政審批權的下放,多個原由證監會負責審核的項目下放至行業自律組織,業內人士指出,證監會內部下放部分審批權一方面能有效提高行政審批的效率,同時可以使證監會擺脫對證券經營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事務性監管,將有限的資源集中于證券監管法律法規的完善。
同時,從整體上看,把證監會不該管或不必管的事務交給市場、交給企業、交給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去定奪,適度收斂行政權力,對於改善政府和社會、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都大有裨益。